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秦淮河畔的侠骨柔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李香君,明朝秦淮河畔媚香楼的“头牌”姑娘,妩媚动人,有大家闺秀的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最吸引人的是她身上流露出的几分英雄胆识,几分文人气节,这是历史上任何名妓没有的,如此更衬得李香君的独特。
关键词:李香君;名妓;贞洁;大义;胆识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08-02
李香君,明朝秦淮河畔媚香楼的“头牌”姑娘,嫁作侯方域做妾后为其守节一生,自与情郎离别后,李香君就手持一把桃花扇,玉立在秦淮河边,弥漫着氤氲的水汽,温婉的与尘世脉脉相望,盈盈浅笑。她有青楼女子的娇柔多情,妩媚动人,也有大家闺秀的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最吸引人的是她身上流露出的几分英雄胆识,几分文人气节,这是历史上任何名妓没有的,如此更衬得李香君的独特。从传奇中走出来的李香君,是个鲜活的美人儿。也不知是一本《桃花扇》成就了一个李香君,还是一个李香君成就了一本《桃花扇》?不管怎样,这个误入风尘的弱女子带给尘世太多珍贵。
在古代的中国,一个女子要在文学史上留下痕迹,多半是处于两种极致之中:要么是蛇蝎心肠,红颜祸水的,从褒姒到潘金莲,足见一斑;要么是内外兼修,巾帼不让须眉的,从花木兰到柳如是,一份蕙质兰心,一份肝胆侠气;而真正地凭才情独树一帜的,恐怕除了李清照,也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了。前者是众矢之的,是祸水,是批判的对象,后者则是女中豪杰,是典范,是褒奖的佳丽。李香君显然应归入后者的阵营。李香君的独特又在于她守候与侯方域的那段感情纠葛时,除了忠贞,还有一份浩然正气。
李香君出身风尘,不仅国色天香,而且内外兼修。《桃花扇》中对她的姿色如是写:“温柔纤小,宛转娇羞……国色第一。”虽不属倾国倾城,但也是俏丽妩媚,娇柔多情,在鸨母李贞丽的调教下,更是才华横溢,蕙质兰心,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在娇弱的外表下,李香君却有着刚烈的性格。在《却奁》一出中她看到阮大铖送来的珠翠绮罗酒席银两,竟发觉了阮大铖的卑鄙用意,怒斥侯方域道:“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紧接着,“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之人,名自香。”当着杨龙友的面拔簪脱衣,把阮大铖送来的嫁妆扔了一地;挽救了侯方域差点儿就失去的政治前途:“那些社友平日敬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在面对这些银两珠宝时,李香君的只道:“那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而李贞丽想“虽如此说,舍了许多东西,到底可惜。”这也体现了李香君不同于普通娼妓的爱财如命。
在《眠香》一出中,看过了郑妥娘之流“要现钱”的恶俗之后,李香君的形象越发的清新脱俗;在《守楼》一出中,田仰强抢她做小妾,杨龙友劝说:“娼家从良,原是好事,况且嫁与田府,不少吃穿。”李香君回道:“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呸!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更为此撞破了头,血溅桃花扇,正如李贞丽所说:“香君自侯郎去后,立志守节,不肯下楼,岂有嫁人之理,去也无益。”李香君既坚守着和侯方域的忠贞爱情,也不趋炎附势。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超越了两情相悦,有点志同道合的意味,所以她能等他,为他守节,确实做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香君爱才惜才,她对侯方域从欣赏到爱慕。她虽处尘世,却是是非大义了然于胸。她在宴席上当大骂阮大铖和马士英,“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拼一死。吐不尽杜鹃血满胸。”她是低微的风尘女子,全然不顾性命愤然对权奸诛杀忠义之士的进行喝斥,大义凛然,全无惧色,堪称女中豪杰。而她在乱世中依然矢志不移地守护自己与侯方域的爱情,更显得可敬可叹。
李香君和侯方域之间的爱情是纯粹的。他们的爱情经过了时间和离别的考验,依然有灵魂的契合和相守一生的决心。才子遇到佳人,让两个陌生人变成了一对比翼鸟,侯方域垂涎李香君的容貌和才情,以及她不畏权贵视,钱财如粪土的高贵,这些都让他从心底眷恋着这位秦淮名妓,至少他欣赏的是李香君本身,他了解她的秉性依然珍惜,对于爱情足矣。在《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付出远远多于侯方域,李香君的坚定更加明显。如果没有她的守楼,拒媒,如果侯方域不知道李香君为他守身的曲折,没有看到那把用血染的桃花扇,或许他的眷恋不会那么持久,李香君默默做的一切,虽然没有让两人最终走到一起,但是她收获了一个风流才子一生的最爱。李香君的守候,让他感动,更给了他一种无形的动力,在《题画》这出中,他说到“小生怎忍负约,但得他一信,去也放心。”当国破家亡,逃出牢狱后,侯方域首先想到的是“你看这一望烟尘,叫小生从哪里归去?”他没有想怎样救国,也没有想李香君的下落,他手持着桃花扇,在乱世中静静地怀念李香君,也不再奢望今生与她相见。
李香君一出宫门,首先想到的是,“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郎,俺才住脚也。”这份执着里,有相思,或许还有孔尚任的意志。李香君对侯方域的爱情还有一种政治上的认同感。传统观念里,女人择偶时,除了看他是否也爱自己外,就是看此人将来能否有所作为,李香君也是寻常女子,也希望在乱世中寻得一位能保护自己的男子。在孔尚任的笔下,李香君的形象确实耀眼,她比侯方域更有远见,这份执着爱情里有爱慕,有敬仰,有依恋,也有尊崇。
孔尚任开篇就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书中很大笔墨是在讲述南明王朝的风雨飘摇,或许这是作者按着当时传奇创作的一般套路说法,在爱情这条路上,李香君走的真实、坚定。李香君重情,她对侯始终眷恋,为其守节一生;李香君重义,她却奁,守楼,入道,做的大义凛然。李香君的身上有英雄的侠气和胆识,可她却是从烟花巷走出来的一代名妓,多重的身份,让她更加扑朔迷离,更具神秘色彩。侯方域离去后,香君就发誓守楼,以显示她对侯郎的忠贞不二,当田仰要强行纳她为妾时,她更是以死明志。对一个来说,贞节是否过于奢侈?她是高洁的莲花,却深陷污泥之中,这是何等的痛苦!她要洁身自好需要比平常女子付出更多的艰辛。用那样的身份和处境,等一个不知归期的情郎,情何以堪!她的这份贞节里,该是多少的血泪。
故事的结局,两人终于重逢,喜出望外之后,经道士一顿棒喝,两人却纷纷入道。道士道:“呵呸! 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国破就必须斩情,何等的残忍!于乱世中相互扶持,相互安慰,同甘苦共患难又有何不可?为了成全大义,李香君又一次选择了牺牲自己。之前面对权奸的打压,她都宁死不屈,而今一摆出家与国,她就服从了。一个弱女子何以在乱世中奢求爱情?但是爱情没错,他们相爱也没错,只怪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容不下他们至高无上的爱情。
个体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冲突,是文学创作的经典主题。《桃花扇》以时而千回百转、柔肠寸断,时而慷慨激烈、雄厚苍凉的语言,把侯方域、李香君这样的渺小个体,放置在不可抗逆的历史洪流中,这种悲剧性在《桃花扇》寄托故国哀思的情绪发泄之后得以体现。贯穿全剧的深沉故国哀思和浓烈亡国之痛,最后在沉重悲怆感之后又生出无奈虚无感,让百姓着实的“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
至于那把桃花扇,流落何方无从知道,它珍贵之处除了它的独一无二,更在于它的历史传承,它是两人的定情信物,承载着秦淮河畔的悲欢离合,见证了烟花巷柳中李香君的大义气节,一把白纸宫扇从作为侯方域、李香君定情物开始,到李香君抗婚溅血,杨龙友点画桃花成“桃花扇”,最后被张道士喝断情障,撕碎成“一条条”,打破情关,了结“兴亡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中,《牡丹亭》辞藻最佳,读过后不免被那姹紫嫣红开遍的雨丝风片和烟波画船迷倒;《长生殿》故事最曲折动人,它讲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的曲折离合与缠绵悱恻,展现之细腻为它剧所不及;《西厢记》在辞藻、结构、情节都不错,但没有哪一样是独占鳌头的;《桃花扇》的人物刻画最鲜明,思想性最深刻。孔尚任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一个时代于殉葬之际的盛宴狂欢与垂死挣扎,并非单纯纠缠于儿女风月之情。
在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可谓是爱到绝望,方是痴情的境界。李香君虽是女子,却晓大义,敢想敢做,比自命不凡的儒生、王侯将相大气多了。李香君的大义气节被很多文人赞赏,林语堂就极其欣赏李香君,他甚至把《桃花扇》一剧中李香君痛骂奸贼阮大铖的一段唱词与岳飞的《满江红》相提并论,说都是动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李香君对于爱情的果断与坚定,守节和忠贞,于乱世中更凸显的弥足珍贵,即使她的修为有青楼女子的妩媚娇柔,但这种独特的大义、大气依然让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