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期待中国的动漫英雄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期待中国的动漫英雄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期待中国的动漫英雄

在中国的大银幕上飞来飞去之后,四只忍者神龟归来,让观众在新鲜感满足的同时大大怀了把旧,接下来的《灵魂战车》又是一部根据动漫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还算陌生,但美国式的漫画精神贯穿始终,无非都是英雄经历过一番磨难之后,拯救众生拯救自己。美国来的各路动漫英雄粉墨登场,《变形金刚》《神奇四侠》和搞怪的《史莱克3》,让我们目不暇接又感慨万千,中国的动漫英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先不说小朋友如何钟情美国动漫大片,就是我们这些早已告别童年的、在《忍者神龟》《变形金刚》陪伴下长大的人,一听说它们要搬上大银幕,哪个不是翘首以盼?这些动漫大片中讲到了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是非观念、勇气、执著和理想,当然还有游戏和娱乐的。观众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等到英雄们纷纷以更加绚烂的姿态归来,我们能不集体怀旧吗?这些电影要不代替说教,撞击、震撼你的心灵,要不用全球领先的特技让你眼花缭乱,大饱眼福。中国没有西方、日本那样的动漫传统和庞大的产业链,也难怪我们的孩子对欧美和日本的动漫英雄情有独钟。不过最近在央视少儿频道看到许多国产老动画片,那种震撼力和怀旧的力量不比《忍者神龟》和《变形金刚》差。这些动画片多是水墨画、版画和基本的二维动画制成,可意境悠远,既有古典特色又有民族韵味,与欧美、日本动漫有着完全不同的审美效果。而最近生产的国产动漫片,再也找不到那种意境了。虽然,民间动漫高手纷纷诞生,但效法西方、日本者居多。

动漫英雄层出不穷,中国的动漫英雄却少得可怜。但愿中国动漫之路在走入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要丢掉民族性。

北京读者:姚瑶

《加勒比海盗3》“晕船”了

魔幻大片《加勒比海盗3》自上映后,让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海盗迷们又大大地过了一把瘾。但是由于电影自身的一些特点,让部分观众产生了“晕船”的反应,大家都觉得《加勒比3》较之《蜘蛛侠3》更难于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观众在登船之后如此眩晕呢?

首先不连贯欣赏,人物出处整不明白。一些观众并不是从第一部看起的,完全是冲着《加勒比3》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号召力而来,该片的故事脉络与人物命运都是上集铺垫下来的结果。不少观众都没看明白如威尔与其父亲的感情戏,章鱼头琼斯的秘密等。同样是系列片,“蜘蛛侠”故事的连贯性没有那么强,每一部都可以独立成篇,观众即使没看过上两部也不影响对第三部的理解。

其次,故事庞杂,内容过多。影片导演似乎什么都想兼顾,既有赎罪、亲情的表现,又有金钱、爱情、权力的斗争,所有的商业噱头在近三个小时里全部铺开。很少有观众能完全看懂所有的情节,看完一遍只能说整体意思明白,但很多细节还是糊里糊涂。加勒比三部曲光人物就有上百个,其间各种复杂关系让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

再次,文化差异,水土不服。虽然很多人对看翻译版不屑一顾,觉得还是英文原版原汁原味,但英文原版翻译的很多笑料观众是难以理解的。而且由于文化差异,中西理解不同,很多原本应该出彩的地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观众对角色并没有太大的惊喜,虽然对周润发的表演十分关注,可发哥出镜时间太短,结局又莫名其妙,令人费解。

长沙读者:金明

祝侯耀文老师一路走好

这几天只要打开电视就可看到各种有关侯耀文老师的报道。得知侯耀文老师去世,第一反映是不可能,虽然近年很少看到侯老师的表演,不过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健康开朗的人,而且这么多年,也没见过有他生病的报道,所以心里始终不愿意相信,这么好好的一个人,咋就走了呢?看到电视上侯老师的音容笑貌,感到一阵悲哀,其实很多关于他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了,可就是那些模糊的片段,带给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无限欢乐。

已经忘了第一次看到侯耀文老师的演出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春晚吧,具体的节目却不太记得,印象中他常和石富宽搭档,一瘦一胖,往那一站就很有些喜剧效果。《戏曲漫谈》《见义勇为》《财迷丈人》都是他和石富宽老师合作的经典段子。记忆里他的相声功底很扎实,他虽是大名鼎鼎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公子,可从未借着父亲的名声走捷径。

真正特别的喜欢上侯老师其实是他的小品,1989年他和赵丽蓉老师合作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现在还记得那些片段。侯耀文饰演拍摄英雄母亲的导演,那段“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光”和“司马缸砸缸”的经典对白,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老百姓的认真与较真,这认真与较真,正是英雄母亲的英雄所在。写到这儿,再缅怀一下赵丽蓉老师,如今两位老师都已仙去,唯留这些经典的作品让我们怀念。

尽管这几年露面少了,侯老师对相声的热爱却从未减少过,为使中国相声界后继有人,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他一共收过29位徒弟,倾其所学传授与他们。

如今侯老师已去,也希望他对相声的态度可以影响到更多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也祝他在天堂一路走好,并祝福他的家人早日走出悲痛,健康幸福地生活。

南宁读者:周放

“海选”应慎之又慎

《红楼梦》海选,已备受争议。近日,在浙江拍摄《大唐游侠传》的张纪中表示,新版《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4人很可能以选秀的方式产生。重拍四大名著是否应当采取“海选”的方式?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海选”的方式可以做到最大限度挖掘演艺人才。但笔者不敢认同这样的观点。的确,“海选”扩大了选择的范围,但实际上,选秀选出的演员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演员,选秀和选演员所要求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笔者并非专业人士,但是凭朴素的常识作出简单的判断认为,要靠“海选”的导演,绝对不会是大师级的导演。

首先,导演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他的工作就是安排角色,指导演员进行艺术表演。可以说,导演由于其工作的独特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掌握一部分为他所了解的演员。如果碰到一部影视作品,一个导演连他自己所掌握的演员群体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那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导演的了。

第二,导演是应当有其自身风格的,而演员的风格,正是导演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大师级导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重复用一些演员,并让他们成为自己风格的标识。而且,用这些为自已所熟悉的演员,让他们去演绎不同的故事,不仅体现了演员的功力,同时更体现出导演超凡的艺术功力。大师级的导演根本就用不到“海选”,因为他们本来就掌握着一个出色演员的群体,而且对演员的特点一般都心知肚明,因此往往轻车熟路,信手拈来。

第三,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即使像《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巨著,导演也不可能做到在100个人的眼中只存在一个哈姆雷特。所以说,希望通过“海选”来做到让最广泛的观众接受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拍出的作品既不能表现导演风格,又偏离原著的精神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大家想必也都知道,实际上所谓的“海选”只是一种造势,说白了就是做广告。好的导演不会指望“海选”,如果真有指望“海选”的导演,那绝对不会是好导演。

西宁读者:张元

《香港姊妹》美中不足

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一套近日播出了电视剧《香港姊妹》,该剧以南丫岛两位女孩到港岛打拼为主线,将香港回归后经历经济震荡、金融风暴等事件串连起来,描绘了一幅大时代中普通人命运变幻的历程。作为献礼片,《香港姊妹》固然为迎港回归增添了几分热闹,但它在剧情节奏、细节把握和演员表演等方面却有待提高。

《香港姊妹》将回归十年来的香港经济变化和一对女孩的成长历程对应起来表现,以小人物的人生感应大时代的脉动,编剧可谓用心良苦。正面角色被赋予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随着香港经济平稳过渡,她所创立的公司也成功上市。反面角色忘掉本色,沦为拜金女,结果害人害己,因涉嫌经济欺诈罪而锒铛入狱。然而这种正邪截然对立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会发生,与香港回归主题不存在必然关联。如果硬要找出其中的联系,也许只有片头女主人公在1997年的典礼彩排上唱响《东方之珠》的细节是最明显的线索。

就镜头运用来说,《香港姊妹》的画面意识有待提升。导演为了表现香港的繁华,要么选用常见的山顶俯拍,要么呆板地仰拍高楼大厦,既缺少与人物视角相匹配的景观,又缺少对香港特有美景的感受与表达。在这一点上,《香港姊妹》甚至比不上以朴素纪实为主的纪录片《香港十年》。

此外,《香港姊妹》的演员,除了几位中老年配角之外,大多来自内地和台湾。香港演员一开口,自然是港腔港调,听声辨人,真实可信。相比之下两位内地新星却在台词功夫上显得先天不足。毕竟是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即便不讲粤语,对话中的港味儿却不应缺少。

听着演员用标准的北方普通话对白,观众的兴趣怎能不打折扣?这也使该剧导演所谓“一部百分之一百属于香港故事”的宣传显得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