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斌:跟大学生支教“死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一封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情书”出现在新浪微博上。
“情书”的内容不是对心仪姑娘的表白,而是对公益行业的观察与分享。跨界、团队引导、教练、彼得・德鲁克……这些跨界语汇在长微博中交融、碰撞,显示出写作者的热情:“我们很多人都在和公益谈着一场恋爱,祝大家爱情甜蜜!”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字,署名“EV柚子G”的作者刘斌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也跟最广大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有关。他目前的身份是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EV)总干事,该中心是一个以支教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益行动力的非营利机构。
“到农村支教”,曾经是在校大学生眼中一件很酷的事情,多以参与支教为荣,“西部阳光行动”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支教组织。但是随着支教行动的开展,很多问题和质疑也开始出现,例如短期支教给乡村儿童带来的心理落差、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等。2008年之后,“西部阳光”很明确地提出,支教项目更侧重于对年轻志愿者责任感的培养。“这个项目的两个受益群体―乡村孩子和大学生中,我们很清楚受益最大的是大学生,当然前提是更好地服务和应对孩子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大学生的成长。”刘斌说。
2006年,刘斌和许多参与过“西部阳光”支教的志愿者联合发起了“华夏志愿者服务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学习成长的平台。2012年,“西部阳光行动”青年公益教育项目与“华夏志愿者服务社”因为使命相同而合并,更名“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创办这样一个组织,来自刘斌的成长经历。1985年他出生于吉林农村,自小成绩优异,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顺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之后,刘斌却在毕业时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他发现学校很难传递给大学生真实的社会状况和踏入社会后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时,大二时因室友推荐而参与的“西部阳光行动”暑期支教活动―他大学生活中充满鲜活色彩的重要经历之一,为他的最终走向定了格。
“因为刻苦读书嘛,所以跟人交际的时间大量地减少,我感觉自己天然缺乏一种能够跟人特别畅快地沟通、聊天、交朋友的能力。但是参加那次支教活动后,突然就感觉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打通了很多,包括跟孩子也是,孩子给的一些反馈,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棒的人。我觉得那种环境中幸福感特别强。”回忆起2006年第一次支教的经历,刘斌还历历在目。
毕业后踏入“西部阳光”的大家庭,刘斌感觉这才是他的“第二大学”。“大学的精神土壤日渐贫瘠,竟然有那么多的‘常识’从未有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过,这很难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负责、行动的意识和品格。”刘斌经常在博客中反思和探讨“NGO的品格”、“公民社会”、“多元性别”、“流动人口”、“戏剧教育”、“协作艺术”等话题,“这种源源不断的养分,让我成长为一个更有思想、更有勇气、更有力量的‘纯爷们’。”
NGO的工作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刘斌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思考。“社会发展中,每个人为社会的变化要做什么,社会对于个人本身又影响了哪些?”在价值判断上,他有了新的认知,比如不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看待过往他那些辍学的同学,“很多人不喜欢学习,但是适合干别的,因为学校并没有那么多空间提供给他。”对于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诚信、大气等品格的塑造,他也有了不同角度的感悟并为此感恩不已。
最初,对于在“西部阳光”的这份工作,刘斌只给自己设定了三年时间,但是,当他越往下走,越觉得再难离开。EV成立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刘斌发现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越来越多,而涉及整个青年群体的服务范围过于广泛。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再次把精力聚焦在大学生支教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就是要跟支教死磕。”
面对各方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疑,刘斌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没有办法给他划定一个特别刻板的方向。我们期待先有这样的(支教)体验,埋下一颗种子,成本非常低,但是可能就开启了他对公益的一个理解。如果以后他想做教育方面的志愿工作,或者有能力了,愿意捐赠,他会首先找到EV。我们把这里作为从大学生到公益角色转换的一个入口和交流平台。”
甘肃大学生王赐洲即是一颗“种子”结出的果实。初中时曾有大学生志愿者到他的家乡支教,本来并没有上大学打算的他,受志愿者的影响,去年如愿考上了首都经贸大学。今年,他将作为志愿者队长参与EV的暑期支教活动。
目前,EV支持全国68家高校社团的暑期支教活动,在北京,有13家高校合作社团。“清华大学一个暑假有一百多个团队来做支教,如果我一个机构一年能服务几万名大学生,这个数量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斌希望把事情做得专业。“西部阳光V行动乡村夏令营”项目现在是EV的工作重点,每年EV会评选资助其中50个社团的80个团队去往乡村开展有主题的多种特色夏令营活动。刘斌设计了一个“EV金字塔”战略:塔尖部分是每年资助的优秀团队,塔基是以“START”公开课巡讲为基础的全国高校公益启蒙,中坚力量是线上线下的志愿者互动,线上依托益微联盟(EVU)社团网络,线下通过志愿活动分享沙龙,展开长期的互助交流。“我们现在也设计了激励机制,通过完成一件件事情,大学生们得到积分奖励,逐渐提升到更高的阶段,培养他们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实干家。”
刘斌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给人空间,让他不断寻找自己的可能性,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从这个理想程度来说,我觉得当下做的事情,不是说简单地为了解决几个志愿者支教的活动,而在于慢慢让更多人理解教育背后的目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