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及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及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十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2014、2015年两会又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经济升级版”和“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2012年底国家又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因此,研究了当前河南省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并对其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河南省目前基本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而提出了走融合信息化、城市化、产业集群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0403

1研究背景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十报告还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而2012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正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规划,体现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省份,深入研究其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以及其新型工业化的综合水平,深化2014年两会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经济升级版”和2015两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从而提出河南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这对河南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决策都有一定地参考意义。

2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分析

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工业化过程一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工业化前期,轻工业或消费品工业(或消费资料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或生产资料工业)比重显著上升,即出现“重工业化”。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即轻工业进口替代工业重化工业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根据该规律,不单是河南、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重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是难以跨越的,但同时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势必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1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钱纳里人均收入7阶段理论

2013年河南省人均GDP为34174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为5518美元。2012年河南省人均GDP为31753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为5052美元。对比钱纳里标准模式可以清晰看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数据见表1。

2.该表已经过美元折算因子的换算。

2.2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库兹涅茨产值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99)给出的产值结构5阶段理论对工业化进程阶段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仍最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且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最大。从该标准产值结构“二三一”模式看,河南省近年来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数据见表2。

2.3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库兹涅茨就业结构理论

库兹涅兹(1999)给出的5阶段就业结构理论指出工业的扩展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这种转变又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动,因此,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反映了工业化演进的阶段性。从该标准就业结构“一二三”来看,河南省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数据见表2。

2.4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钱纳里城市化率理论

据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研究,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镇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在30%-5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依此标准,河南省近年来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数据见表3。

3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所出现的新特征,其仍属于工业化的范畴,但它是工业化演进规律的高级阶段,即知识技术密集型阶段,技术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是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延续和扬弃。

3.1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的评价模型是:

K=(XX0)ff

该公式中K代表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X代表指标值,X0代表标准值,f代表权数。K的结果可参照如下数据定量界定:

第一: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60%以下,可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第二: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60%-100%之间,可界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第三: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100%以上,应视为新型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3.2指标X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以及采用可比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持续性等原则,借鉴国内外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设定衡量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为7组26项。第一组是发展水平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一产业人数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第二组是科技水平指标,包括新产品产值率、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第三组是效益水平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第四组是集约化水平指标,包括万元GDP能耗、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第五组是生态化水平指标,包括城市绿化覆盖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第六组是信息化水平指标,包括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城镇每百户计算机数、电话普及率;第七组是人力资本水平指标,包括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文盲率。以上指标均取自于2013年和2012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见表4。

3.3标准值X0的确定

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是判断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其大小直接影响判断的结果。在本文中标准值制定的主要依据有:党的十确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制定的《中国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有关发展目标;参照目前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国内外学者相关科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影响较大的工业化评价标准。标准值的数据见表4。

3.4权重f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本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完成。首先确定层次结构(见表4),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C、方案层P三个部分;其次采用专家评判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矩阵中的元素用相对重要程度――奇数来表示);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和绝对权重f(见表4);最后做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并借助平均随机性指标得到这几个结果都是符合一致性要求的。

3.5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综合水平的计算结果

将河南省2012年和2011年的指标值X,前面给出的标准值X0和计算的绝对权重带入K的计算公式,并得出2012年和2011年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总得分K分别是88.5%和86.3%,说明河南省2012年和2011年都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也间接说明河南省近些年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4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在河南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其选择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将势必会导致不同的工业化和社会化结果,因此,势必要正确分析和选择工业化发展模式。

4.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信息化是信息全面渗透的过程,河南省可以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牵引工业化朝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向技术密集的层次跃进。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生产的各个方面,使之带动河南省的工业化,并最终成为一种整合资源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4.2工业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近几年,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虽然也在提高,但发展步伐并不是很快,2012年河南省的城市化率为42.4%,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约6个百分点,城市化滞后也阻碍了河南省工业化的发展。因此,河南省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政策制定和意识观念向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方面倾斜,加快我省的城市化步伐。

4.3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大力发展河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发展农业、装备制造、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饮料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支柱产业。除此之外,还应该发展产业集群,它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发展规律,能够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因此,产业集群也是加快河南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河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模式。

4.4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化模式

河南省的工业化发展虽然经历了几十年,但其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势必会成为河南省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工作重点,也是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更为现实和理想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3127.

[2]崔慧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6).

[3]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4]武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5]张锋.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0.

[6]叶祥凤,廖功磊,宾勇.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0,(2).

[7]李文强,陈宪.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