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艺术陶瓷收藏随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艺术陶瓷收藏随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以后,当代艺术陶瓷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已经脱离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处境,而收藏市场也随着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而方兴未艾。笔者作为当代艺术陶瓷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接触并进入到这一领域也就是三年前的事。随着收藏阅历的增长,我在关注当代艺术陶瓷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的收藏行为。在众多收藏大家、前辈面前,我的收藏资历、认识包括藏品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由于朋友的信任,我非常愿意分享我对于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体会。不当之处,欢迎朋友们指正。

当代艺术陶瓷集工艺性

与艺术性于一体

当代艺术陶瓷不同于当代陶瓷。后者的外延更大,它还包括生活陶瓷。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在保留陶瓷工艺性的同时,逐渐摆脱了陶瓷的实用功能,演变成为纯艺术品。既然工艺性和艺术性是当代艺术陶瓷的基本属性,下面我就先从这两个方面探讨。

陶瓷的工艺性简而言之就是泥、釉、火的结合。如果一件陶瓷作品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我们就可以说这件作品陶瓷语言浓重,也可以说作品在工艺上体现出了陶瓷的材质美。工艺难度通常可以体现在烧制成功率和色釉料配方等方面。颜色釉和青花属于釉下彩,而粉彩、古彩和新彩属于釉上彩。一般来说,釉下彩比釉上彩作品的烧制成功率要低很多,而古彩与粉彩作品的烧制成功率要比新彩作品低很多。

当然,这只是对于陶瓷工艺的一般认识,我们在评判作品工艺难度以及评价当代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地位时也不能根据上面的标准简单作出结论。

说到高温色釉作品成功率低,主要是指很多颜色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流变、釉变、色变,很难驾驭。以流变为例,很多颜色釉在1320℃~1340℃高温烧成,色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流动,而这种流动很多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致力于高温色釉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一方面要追求色釉流动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要承受色釉过度流淌可能导致的创作失败。高温色釉陶瓷艺术作品的这种不确定性或者说工艺上的独特性,导致很多收藏者对于高温色釉作品情有独钟。很多陶瓷从业者利用收藏者对于工艺一知半解的特点,批量制造出所谓高温色釉作品,即:用大面积的高温颜色釉色块作为背景,用较容易控制的釉上新彩表现具象的事物。应该说,这已经不是高温色釉作品了,这属于综合装饰范畴。我们暂且抛开艺术表现效果不谈,单说在工艺难度上,综合装饰的成功率通常高于纯粹的高温色釉作品。

众所周知,戴荣华专攻粉彩和古彩,被公认为釉上彩瓷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的釉上粉彩和古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因而很多人竞相模仿他的作品。戴荣华的釉上彩瓷作品在工艺上色彩明艳、搭配合理。尽管仿品在题材、画面上和器形可以做到相似,但是其工艺和真品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很多藏家都说戴氏釉上彩有家族秘方,其实这就是工艺难度高,它不是轻易可以仿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工艺难度更体现在陶瓷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陶瓷作品,常常工艺难以被他人复制,或者复制起来的成本极高。

艺术性是艺术陶瓷的重要属性。显然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这里我不想讨论什么是艺术。但是要谈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就不得不对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判。要评判艺术性就要先对艺术有个界定。百度百科对于艺术是这么说的,“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可见艺术是主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产品,艺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问的心灵互动。面对一件精美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瓷工艺品,我们很难从中领悟或体会出什么真情实感,因为它只是商品,不是艺术品。那么陶瓷大师们、学院教授们的作品就一定是艺术品吗?我看未必。我常常会看到知名大师和教授的笔会作品。抛开作品工艺性标准,单说艺术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年来,由于艺术瓷越来越为收藏者重视,其价格也水涨船高、逐年攀升。商家和相关部门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挖空心思以各种名义组织大师和教授进行笔会。一时间,笔会作品满天飞。而大师和教授们本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应付了事。可以想象,这种应酬之作其艺术含量能有多少!

既然当代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主观的,在价值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选择艺术性高的作品呢?我觉得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还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主流艺术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瓷作品的艺术性不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弄技巧,更不是单纯对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它是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是欣赏者内心泛起的层层涟漪,是超越时空的心有灵犀。

一件值得收藏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知道清末到民国初期的时候,由于一批文人介入到瓷上绘画,极大地提升了瓷画的艺术性。但是由于他们无法熟练掌握釉、彩以及烧成气氛、温度等工艺要求,所以浅绛彩作品的工艺性差,无法长久保存,极大地影响了其收藏价值。现存的浅绛彩作品实物都存在釉彩剥落的现象。后来民国时期出现的珠山八友作品,在工艺上克服了浅绛彩作品的工艺缺陷,达到了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对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无独有偶,在浅绛彩瓷出现一百年后的今天,大批国画、油画名家纷纷介入到瓷上绘画。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瓷上创作往往浅尝辄止,忽视陶瓷的材质美,我们也就不难判断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了。

重视陶瓷艺术家本人的修养

我们知道艺术是主观的,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本身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品评一件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时,通常会说该作品的格调是高还是低。“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思想品格和艺术修养的总汇体现。”从创作角度来看,格调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从欣赏角度来看,它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品格呢?每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构建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尽管儒、释、道各自教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也有重合的部分。从个人的修为角度看,儒家推崇品德,佛教宣扬功德,道家提倡道德,都是强调个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艺术家是为人类创造高尚精神财富的工作者。难以想象艺术家的道德品质低劣,他的作品的格调会 高雅。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画品便见卑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高尚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传统美学之追求,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之说。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客观景物的品质由画家去反映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画家本身的品质一直在起作用。画家只有本身品格不凡,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不凡的艺术风格,画品是人品的表现,作品是性灵的流露。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艺术家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这与艺术家的学识修养、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亦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李菊生作为当代高温色釉瓷上绘画的领军人物,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现代文化内涵,突破传统工艺美术价值观念,借鉴巾、西方绘画艺术技法,逐步形成了彰显个性审美趣味的艺术风格。李菊生的人物创作多取材于传统诗文。他通过刻画人物的瞬间情态,展示人物丰寓的内心世界,表达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现在,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决定收藏某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前,有必要对该艺术家先做个基本调研,看看他是否在品质卜有高尚的情操,在学识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有机会,最好先和艺术家本人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一下,听听他的艺术创作出发点和对陶瓷艺术的理解。这样我们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收藏者这样做也是不得已,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们的艺术陶瓷业普遍存在着浮躁心态。一些从业者不甘于寂寞、迎合市场的低俗审美,相互抄袭、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成名。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教授们面对市场巨大的需求,不断复制自己从前的作品,缺乏艺术创新的动力、固步自封、偷工减料,甚至出现了艺术水准下降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而有时还片面追求政绩,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艺术陶瓷市场的自身运行机制,特别是这些年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级大师称号的评选,严重破坏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选择资深当代艺术陶瓷经纪人

收藏者面对众多的艺术陶瓷作品,很多时候会有手足无措之感。一方面有收藏者自身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当前艺术陶瓷收藏没有一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指导标准,更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引导、规范和监督这个市场。收藏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专业、可靠、资深的经纪人比自己直接选择作品更为安全、保险。

当代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大概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大浪淘沙,真正可以一直活跃在一级市场而屹立不倒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些资深的经纪人经过市场多年的洗礼和检验,视信誉为生命,不为眼前的小利所诱惑,以严格的职业操守呵护、捍卫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市场。几年前,本人有幸由这样一位资深当代陶瓷艺术品经纪人引导进入这一领域。随着这些年市场的蓬勃发展,我越来越感到经纪人的重要。

通常,艺术品收藏被认为是精英文化。收藏高品质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不仅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更需要收藏者不断学习,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以上是笔者这几年来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一些心得,如果能给希望进入到这一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提供些参考,本人将十分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