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同为和硕亲王,共同辅国理政,而两人的人生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在军事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才能,然而,由于两人性格迥异,济尔哈朗的“妇人之仁”使他晚年得到了善终,而多尔衮的霸道与独揽大权却让他在死后都不得善终。

[关键词]济尔哈朗;多尔衮;性格;比较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是前清时期的两员大将。顺治帝时,二人同为和硕亲王,共同辅国理政。相同的成长环境,却铸就了两人迥异的性格,这导致两人的执政理念以及处理政务的方式方面都不尽相同。

一、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出身比较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五子,“(万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太祖同胞弟达尔汉巴图鲁薨,年四十八,生六子,长曰阿敏、次曰扎萨克图、三曰图伦、四曰斋桑古、五曰济尔哈朗、六曰篇古。”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同母三弟,又早逝,故济尔哈朗自小便由努尔哈赤抚养。济尔哈朗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一起长大,一起接受教育,朝夕相处,形成了一定的兄弟之情。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继立大妃乌喇纳喇氏。生子三。长阿济格、次多尔衮、赐号墨尔根戴青。次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与济尔哈朗是堂兄弟,他天资聪颖,善于谋略,且骁勇善战。“睿亲王多尔衮,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子也。生而聪慧多智,谋略绝人。”

二、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性格比较

济尔哈朗生性宽厚,加之受其父兄事件的影响,处事谨慎小心,精明审慎。政治仕途一帆风顺,些微小波动,也可泰然处之,亦未影响大局,这与他不温不火的性格有着必然联系。

崇德八年(即1643年),济尔哈朗45岁,多尔衮32岁,二人共同辅国理政,“诸王贝勒公议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誓告天地。”顺治元年(即1644年),济尔哈朗46岁,多尔衮33岁,济尔哈朗主动退居多尔衮之次,审时度势,“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堂官谕曰。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俱照前例行。”

济尔哈朗还体恤下属,“镇守永平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以书谕镇守滦州诸臣曰:凡奉差之人。其父母兄弟及亲戚可以善言抚慰之差出未回者,察明人各给二十两,即与其父母兄弟亲戚。若有奉差劳苦而归者,宜记其姓名于册。”

多尔衮的性格则与济尔哈朗截然不同。他权力欲极强,为人专擅,傲慢且我行我素,并不为人所喜,却又大权在握。多尔衮确实功高,也确实以功高自恃,不将他人放在眼里。顺治元年,“以摄政王多尔衮功最高。命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启心郎渥赫、建碑纪绩。”顺治四年(即1647年)十二月三十日,众大臣启摄政王,“今国家既定。享有升平皆皇叔父王福泽所致。……进酒时。入班行跪礼俱应停止。……摄政王从其言,……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行停止。”

三、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结局比较

崇德八年,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辅理国政,次年,济尔哈朗主动退居其次,这时,多尔衮的权力到达顶峰。他大权独揽,专擅自恣,排除异己。但好景不长,顺治七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年三十九。”第二年,济尔哈朗与众亲王大臣合奏多尔衮罪状,“追论睿王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诏曰。郑亲王、巽亲王……同内大臣等、合词奏言。……彼时臣等、并无欲立摄政王多尔衮之议。……逮后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不令郑亲王预政。……背誓肆行。妄自尊大……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府库之财任意靡费。……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显有悖逆之心。……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宝。……”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被加封为叔和硕郑亲王,继续为清朝殚精竭虑。顺治十年(即1653年),济尔哈朗55岁,参理政事。同年五月,“追封达尔汉巴图鲁贝勒舒尔哈齐。视其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爵。为和硕亲王。谥曰庄。”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济尔哈朗57岁卒。

四、结语

无论是史书中的记载,还是艺术化的影视作品,都将多尔衮傲慢的性格和我行我素的作风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乾隆皇帝却不这么认为,“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上谕廷臣曰:‘睿亲王首先统众入关,定国开基,厥功最懋。顾以诬告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朕每览“实录”,见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荩、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为史册所罕觏;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假令当时王之逆迹稍有左验,削除之罪果出我世祖圣裁,朕亦宁敢复翻成案;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而王之政绩载在“实录”,皆有大功而无叛迹,又岂可不为昭雪!著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并配享太庙’。”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在拜读实录后,认为多尔衮皆为功绩,并无谋逆之嫌,并为多尔衮、追谥。多尔衮对于清朝的忠心确实毋庸置疑,然而,他的性格太过傲慢,为人过于专擅,权利欲过强,权力太过集中。致使处在权力中心的皇族及官僚一时屈从于其下,而一旦有机会将其扳倒,也绝不手软。总而言之,多尔衮也不过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牺牲品而已。

而济尔哈朗这个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其与多尔衮截然不同的性格。济尔哈朗生性宽厚,处事谨慎,其军功也并不逊色于多尔衮,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辅佐幼主顺治帝。然而,济尔哈朗并不恃宠而骄,他在处理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时,主动退居其次,甘居下风。这并非软弱,更是睿智的彰显。

综上所述,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生长环境大致相同,又皆战功赫赫,同为辅政王,最终却又走向不同的结局。这与二人性格迥异是有着直接的关联的,是二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满洲实录》卷三,万历三十九年八月,中华书局影印,1986年版,第144-145。

[2]《清太宗实录》卷6,天聪四年正月庚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