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朦胧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朦胧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很多朦胧的因素,从而使作品达到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重视这种朦胧性,并且运用朦胧的教学艺术,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品味这种朦胧美感的同时,能激发其浓厚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美学的鉴赏情趣。

【关键词】音乐作品 ; 朦胧美 ; 教学艺术

“朦胧”是与”精确”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大千世界中,有许多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朦胧的,模糊的。尤其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朦胧境界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美的享受。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声乐和音乐赏析的教学中,注重音乐其本身的朦胧美,采用朦胧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或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更加激起学生的情感勃发,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一、什么是“朦胧”

“朦胧”就是客观事物的不稳定,不精确,不清晰。但因为事物的模糊不清却产生一种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因而朦胧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使人不断的探索。实质上朦胧是一种基于艺术家深刻而敏捷的感受能力,是一种理性上渐趋明确,知性上朦胧混沌的模糊,以此来实现复杂的精神现象上的准确。许多的艺术形式如纯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非常注重朦胧境界,并以此作为衡量其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比如音乐中钢琴曲就是一种创设的虚灵的美感妙境,是模糊朦胧的魅力让你去想象、思索、玩味。而“朦胧”作为一种形式运用到音乐创作中,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家用天籁般的嗓音和灵动的文字,创设知识,感官,心理上的暂时性的模糊朦胧的状态,使欣赏音乐得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想象,体悟空灵的音乐美感,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一种超现实的美感诱惑力,从而产生一种深远幽微,意在言外的精神愉悦。尤其在音乐赏析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更是如鱼得水,便捷而高效。

二、“朦胧”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生活中原本就有的模糊、含蓄,决定了音乐的朦胧美。若音乐能让你感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是一个很高的美学境界。因此,朦胧美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美感。在音乐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感受这种朦胧韵味:

1.歌词的朦胧性

汉语词汇有很强的模糊性和弹性,简约而多义,含蓄而丰富。比如《我和我的祖国》中“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花朵,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以形象的比喻诠释了儿子与母亲之间的伟大情怀,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去想念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继而扩大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忠诚。

2.音乐意境的朦胧性

意境是音乐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人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音乐意境的朦胧美主要体现在作曲中,采用了远近距离的勾勒,即现实与遐想的空间创设,把自己的情感深入其间,这种旋律美感也就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构成了一种朦胧美。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现了一种神妙莫测的听觉上的朦胧美。

3.情感的朦胧性

情感是音乐作品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情感内容是最不确定,最难于捉摸的。音乐家的不确定感情,召唤着听者去参与领悟感受创造。

三、“朦胧”音乐赏析中的运用

在音乐作品的赏析中,在适时的情景和内容上体会“朦胧”音乐韵味,更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1.情感熏陶

情感是对音乐文字灵敏的感觉,指人们面对当前的音乐素材调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对音乐创作的特点、本质及其背景联系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调整、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意会的东西,会激起学生的想象,在心领神会中受到美的感染。

2. 联想迁移

通过联想和迁移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音乐作品,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朦胧境界。

3.意境再现

意境是我国音乐美学的核心范畴,并成为我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家进行音乐创作的终极追求。在音乐作品意境的创造中,作者遵循虚实相生,高低起伏创作规律,从而造成了“境生于象外”的模糊多义性。教师可运用意境再现法引导学生赏析音乐作品。

四、总结

为了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朦胧美感,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漫音乐等艺术渲染形式,展现情境朦胧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提升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