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科,语文教学要寓思想和人文教育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要把思想教育同语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和思想素质教育的渗透呢?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

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所有的素质之中,其人文素质所显示出的人格特征在教育中起着最为显著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而很多名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给他影响最深的往往是语文教师,原因正是语文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人文素质。

提高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途径很多。首先,应珍视自我价值。教师应视教学过程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价值的体现。而教师的使命决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取人格的升华和人生价值的永存。教师应是乐观的进取者,生活的创造者。

其次,要加强人文修养。语文教师应大量阅读人文科学书籍。人文科学强调的是帮助人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人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有人问:读唐诗、《红楼梦》有什么用?当然,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它不能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但它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善和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应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如果只接受文化快餐和方便面,虽可果腹一时,却无长期滋补之功效。

第三,语文教师要参与学生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更要关心国家发展,捍卫民族文化,主张社会正义,在实践中构筑起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素质。

二、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现在学生已经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容易接受教育。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来自各个方面,甚至比教师还多。市场经济大潮时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在变,它的多元化有时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住心灵的这片净土不受冲刷,如何用一种长远的、带有发展性的思想代替那些眼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斗争,自己教育自己,即我们平时说的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他把学生分成“新我”和“旧我”,“新我”代表着乐观的、自信的、积极的、进取的、健康的、发展的、勤奋的一面,而“旧我”代表着悲观的、自卑的、落后的、退缩的、病态的、停止的、懒惰的一面。人在生活道路上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旧我”“新我”斗争的结果,因此,每个人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塑造不同的自我。如果每个人都善于发现自己脑子里埋藏着美好的、聪明的细胞,并努力把它挖掘出来,用美战胜丑,用聪明战胜愚昧,用“新我”战胜“旧我”,那么谁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不然,古人为什么说“人皆可以为尧舜”?魏书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当有学生打架、不爱学习、想松口气时,他不是批评,而是当面和学生分析这是他大脑的斗争过程,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之争,即使做了不该做的事时,自己大脑中同样存在着真善美的东西,只不过自己没有把它扶植得更强大,使假恶丑的东西占了上风。学生通过这些心灵的对话,慢慢地会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与“心理的对话”(写心理病历)等来剖析“旧我”,形成强大的“新我”,从而开始了自我教育的历程。教师就是要做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者,使学生远离误区,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三、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及学生的有利因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在:

通过体会意境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情文并茂的优美佳作,有的描写自然山水景色美(如《济南的冬天》),有的描写园林建筑之美(如《苏州园林》)等。这些文章移情人景,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就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借助挂图或幻灯片和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去探幽寻美。通过想象,深入文章创设的优美意境中,使学生领略到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借助挂图,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认识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通过剖析文章中形象进行思想渗透,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中学语文教材,有写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有平民百姓,当然也有自然界中的动物。这些文章有不少感人肺腑、催人奋发、令人肃然起敬的典型形象,如何让人物鲜明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立起来,使学生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的感染熏陶,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如,在《斑羚飞渡》中让学生体会那种为了种族延续而甘愿放弃生命的勇气和决心;在《心中的鹰》中感受对自然、对环境的保护和热爱的强烈情感。学生在这些情感的潜移默化中无疑会得到教育和感化,最终塑造其真、善、美的优良品质。

四、突出主体地位,发展自主能力

人的最根本特点是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也是作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突出主体性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成功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成功的期待,激起其潜在的力量,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能不断发展的个体,从而提高自主意识,激发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正确判定教学状况的前提下,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励。一旦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提高就应给予肯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激发其自主发展、主动发展。要实现主体性,还要把学生自主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

五、自由读写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现行语文教材的篇目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古今中外人类历史留下了瑰丽的文学宝库,这些读物具有丰富精湛的精神内涵,读这些书能使人正直、善良、勇敢、坚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同―个伟大的灵魂进行交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展课外阅读,尤其是那些能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名著,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塑造健全、勇毅的人格;阅读《简・爱》,让学生感受对平等独立人格的追求等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人文、思想素质的教育有机结合,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利用教材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适当地、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就能使语文教学跨越学科界限,真正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