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明将走向何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明将走向何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得念大学时的暑期国际小学期,我选了来自斯坦福大学Heinz教授开设的名为“文明何为”的课程。我当时之所以选这门课程,主要是觉着这门课应该比较好糊弄。以我的选课经验,课程名目越是宏大,如包含“文明”“国家”“文化”之类字眼,课程含金量便越低,也就意味着越好混学分。“文明何为”是典型的宏大叙事的提法,无论是学问探讨,还是日常生活,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多数都会视之作“大而不当”。

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Heinz教授引入的方式极为特别,课程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他并不是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地高谈阔论,而是举出中西文明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例如他刚到中国便遇到的各种“文化震惊”,让人捧腹。授课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历史观念融入生活细节之中,在中西文明对比中展现出文明的种种样态。课堂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这类性质的书籍却能够超越时空,但一直以来,国内都很少出版这类书籍,将贴近生活与广阔视野结合起来。这次出版的《文明的度量》正是通过对比中西文明的差异,在量化的细节中呈现出文明发展的轨迹,或许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长久以来,人们在追问文明如何发展时,必然会涉及西方何以能够主宰世界。与这个问题相对,便是东方(以中华文明为代表)为何会衰落。如此追问不仅是西方自我总结的方式,更是近代以来积贫积弱、日渐式微的中华文明自我反思的方式。这个问题其实也早就被概括为李约瑟问题:为什么现代文明在西方发端,而不是东方。论述该问题的书籍浩如烟海,本书切入的角度比较独特,要给文明进行量化,通过量化进行比较,来看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取向。

《文明的度量》是在莫里斯教授所著的《西方将主宰多久》大量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的,引入了四个指标来度量文明: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和信息技术等。这四个维度能够很好衡量文明的水平和演进,因而极其重要。作者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统计,认为在大约1200年的时间里,即从公元550年至175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一直是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区域。在18世纪后期,当欧洲西北部的人开始使用化石燃料之后,西方才一跃而起,成为文明的领头羊,继而开始统治这个世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曾经辉煌过、强大过,但在近代逐渐走向衰落,古代的强大和近代的衰微都有其内在机理。现在,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的追赶,已经取得世界第二的成就,我们梦想着民族复兴,再次跻身强国之列。但实现这个梦想之前,我们仍需弄清一个基本问题:富强如何才能转变为文明?莫里斯在书中所做出的预测正好能解决我们当前的疑惑。东西方在近代之所以逐渐走不同道路,主要在于对创新的不同理解和实施。而在近代东方逐渐赶上西方,也是因为东方学习西方的发展模式和信息技术所致。但文明的度量不仅限于此,莫里斯之所以断言21世纪东方可以超越西方,主要在于东方对自身文明的反思力。东方文明在借鉴西方发展的同时,如果能够结合东方的古老文化,便能够集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优点于一身,这种结合对文明发展有极大的创新和推动作用。中国文明何去何从,端赖在“富强”的同时,如何对待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

作为普通人,“文明”二字或许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我们习惯于关注日常生活和琐事,在其中寻找些许微感动。更有甚者,不少人缺乏对自身文明的基本认同,玩世不恭,过着犬儒般的生活。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其所处文明的印记。文明的未来与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关心我们的未来,就必须思考我们的文明会走向何方。

(丁莉婷/文)

【一句话书评】

伊恩・莫里斯又成功了!他以1.5万年来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信息为佐证,再一次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为何主宰世界”这一重大争论的发展。任何对大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没有一本书像《文明的度量》一样让我学习了这么多。

――罗伯特・贝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文明的度量》非常精彩,既能提供知识,又能启迪思维,还能挑战既有观念。该书让读者亲眼目睹人类是如何聚沙成塔、实现今天的伟大成就的。

――达龙・阿西莫格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拉克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