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容青史尽成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右任曾经有一句诗,叫作“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现在的年青一代则信奉“青春在路上” 要以自己的方式“致我们呼啸而过的青春”。青春可以成灰,也许是再也唤不回了,但有些人的青春,青史永铭,永不磨灭。
新书《雪域长歌――1949―1960》新近出版,作者张小康女士以历史见证者的视角,再现了63年前进藏的十八军“老”们的青春往事。张小康是开国中将张国华的女儿,因为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张小康女士得以有机会接触到当时亲历过这场壮举的众多一线人物,随着年代的消逝,无数的历史已经濒于遗忘,张小康女士的叙述因而就显得格外珍贵,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特殊地域,它一直处于我们传统历史定义之中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这套制度之中,当地农奴备受各种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在中国历史上,自10世纪以来的历代中央政权都没能解决的这一千年痼疾。
十八军政治部于1951年1月颁布实施的《进军守则》,全部守则一共34条,其中有一项是“藏人礼节多以鞠躬伸舌表示卑下敬畏之意,我们可以点头答礼,不得因好奇而嘲笑”。“和藏人接触,不可问哪个是哪个的老婆,更不要打藏人的家狗。”这些规定事无巨细、细腻周全,有些规定甚至近乎苛刻,这34条《进军守则》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保证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去解放整个人民。
书中有大量当事人的回忆、书信、照片、历史原件,甚至还有战士刻写在桦树皮上的情书记录。书中写到为了凿通然乌沟这条“中国公路最险峻的路段”,“有的年轻战士累得吐血,许多人落下终身残疾,还有的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整个筑路部队仅1953年就牺牲八十一人”,可是当路修通的时候,所有人又都是那么的欣喜若狂。当时的恋人胡然和刘延在桦树皮上刻写情书,上面第一句就说:“首先声明,不是创造。没有纸,这儿的人全这样,用桦树皮写字……”在行军途中随处可见文艺兵的身影,他们为进藏部队的将士们敲锣鼓、扭秧歌,随机编顺口溜,在下雨时冒雨为战士们演出话剧,“演员们在台上说台词都是扯着嗓子吼叫,和雨声较量”。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全书的一个情绪基调,让人不禁感慨进藏部队当时是以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对抗着现实环境中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作者身为开国中将之女,书中却鲜有提及其父亲张国华之处,而更多出现的却是一位位普通的战士,可以说本书是一幅英雄群像,一首战斗组歌。
(幺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