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交焦虑个体认知风格的影响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交焦虑个体认知风格的影响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交焦虑个体展现出了特殊的认知风格,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此认知风格的形成呢?本文主要从气质、依恋、同伴关系角度具体阐述了其与社交焦虑个体认知特征的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抑制性气质类型、不安全型依恋和不良同伴关系对社交焦虑个体认知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研究结论为我们在临床的预防和干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交焦虑;气质;依恋;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1-0010-03

在社交情景中社交焦虑个体往往预期负性结果,并将这些结果看作是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他们能够迅速觉察负面信息,然后或关注或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社交焦虑个体展现出了对负面情绪面部表情的记忆偏向。但也有证据表明他们在社交情景中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而错失很多信息。社交焦虑个体的认知特征从何而来,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一、气质因素

由于纵向研究实施的复杂性,因而揭示出导致社交焦虑出现的关键因素是非常困难的。与其他焦虑障碍有个较早的起点相比较,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报告很难记起出现焦虑的起始时间。这使得追溯导致焦虑出现的因素变得复杂化。然而一些社交焦虑个体能够忆起一件创伤性事件,将其看做社交焦虑的“起点”,多数个体使用气质性词语来描述他们的社交焦虑(如,我总是这样)。

Kagan(2001)提出了社交焦虑源于某一特殊气质类型的观点,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个观点。Kagan以400名4个月大的婴儿为被试开始研究。他将这些婴儿暴露在不同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刺激环境中,根据婴儿的反应将他们归为高反应组或低反应组。然后在这些婴儿14个月和21个月的时候,重新将他们带回实验室,使其暴露在社交和非社交事件中。应用严格的标准,记录下被试出现恐惧反应的社交事件的数量。高反应组婴儿(即Kagan所指的行为抑制)比低反应组婴儿(75%的低反应组婴儿没有或只对一个事件作出反应)对更多的事件表现恐惧反应。当被试4.5岁时再对其进行研究,观察他们与实验人员及同龄、同性别伙伴的交往情况。与低反应组的儿童相比,高反应组的儿童与实验人员有较少的交流和微笑。而且,几乎一半的高反应组被试在与同伴交往时被认为是行为抑制的。相反,低反应组中只有10%的儿童被认为是行为抑制的。当儿童7.5岁时又再次对其进行访问,主要考察儿童是否出现焦虑症状。如预期的,在婴儿期属高反应组的儿童更可能表现出焦虑症状。有趣的是,能够最好预测焦虑症状的是4.5岁时与同伴交往所表现的抑制类型。

Kagan、Reznick和Snidman(1988)在另一个样本中报告了相似的结果。在这项研究中,被归为抑制型的儿童在13岁时报告出了更多的焦虑症状。这些研究应用于具体的社交焦虑症状,并在青少年和大学生人群的回溯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例如,Mick和Telch(1998)报告,相对于广泛性焦虑,青少年社交焦虑者更可能回忆儿童时期的行为抑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或抑制性气质可能是惟一与社交焦虑的发展相关联的。

气质类型如何影响特殊的认知风格?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觉得他人恐怖的婴儿和儿童来说,我们有理由预期他们会迅速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避免注视他人面部和接触他人目光可能成为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不会学习到以这种方式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也不会学到面部也可能传递积极的、非威胁性的信息。气质类型影响认知风格的另一个途径在于与焦虑婴儿交往的个体的反应。人们可能不喜欢接触爱哭、时常感到恐惧的婴儿,更喜欢接触好脾气的婴儿。当同伴和成人意识到把这些儿童留在他们自己的空间时他们可能会表现更好些,这种厌恶感可能会随之进入儿童期。这样,行为抑制的儿童可能会获得较少的与他人交流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出社会交往是可怕的、应该回避社会交往这样的信念。

二、依恋

另一个在社交焦虑个体认知特征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品质。人们通过这种最早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出理解社交世界的图式,这意味着依恋关系的质量对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张文新,2005)。

依恋理论家已经区分出安全型与不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其父母是关注的、敏感性的;而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的父母是拒绝的、不可靠的。研究表明,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与儿童时期的羞怯、社交焦虑有关联。Bohlin、Hagekull和Rydell(2000)追踪儿童从15个月到8、9岁,他们发现在婴儿期具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更活跃、更受欢迎及较少的社交焦虑。在一项回溯研究中,Schlette等(1998)发现成年人的羞怯与记忆中的父母拒绝、缺少温暖有关。由于像Kagan那样开展研究存在逻辑困难,父母―婴儿依恋的回溯报告同样存在困难,研究者检验了成人依恋类型并假设与其他成人之间的关系方式源于早期父母―儿童的依恋关系。成人期的不安全依恋形式似乎与社交恐怖有关。Mickelson、Kessler和Shaver(1997)探索了成人依恋类型,发现社交恐怖与安全型依恋负相关,与回避或焦虑型依恋正相关。Eng、Heimberg、Hart、Schneier和Liebowitz(2001)报告,社交恐怖个体比非临床控制组更可能被归为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与社交恐怖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我国学者进行了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吴薇莉、刘协和(2006)关于成人依恋类型影响社交焦虑发生的回归分析中发现,社交焦虑的发生与成人依恋类型有关。不安全型依恋类型尤其是恐惧类型和先占类型是社交焦虑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其预测社交焦虑发生的准确率为73.2%。成人依恋类型是导致社交焦虑的核心因素,就像一个桥梁,其他因素是围绕着成人依恋不同的类型而起着不同的影响。朱海东、刘云艳(2008)做了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依恋对社交焦虑的产生及其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社交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

值得思考的是早期依恋类型如何影响社交关系相关信念的发展。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将他人看作是可接受的、可信赖的;在人际交往中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能与抚养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于陌生人,也能友好相处,积极交往;在这种人际互动中,儿童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个性特征,如自信、变通性与适应力强,进一步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将他人看作是好批评的、不可信赖的;他们不能深入有效地探索环境,难以与抚养者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难以与陌生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他们可能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令人焦虑的,因而导致回避,人际交往与活动的机会减少,社会经验的匮乏,社会性发展相对滞后。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远离他人,没有机会了解并非所有的关系都是如此。我们预期,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以远离人们的方式做事情,更巩固了他们的负性信念。

三、同伴关系

随着婴儿活动、认知能力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数量越来越多,同伴交往在其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大。这样,他们处理社交事件能力的信念毫无怀疑地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社交焦虑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难理清的问题。研究似乎表明社交焦虑儿童比非社交焦虑儿童更可能经历负面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同伴忽视(LaGreca, Dandes, Wick,Shaw, & Stone ,1988),而这些经历会导致社交焦虑的恶化与维持。

已有两项研究考察了社交焦虑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Rubin和Mills(1988)评估一组学龄儿童在二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时不同的社交孤独类型。行为被动、孤独的儿童在学校被同伴评为更焦虑、退缩、不善社交,也更可能遭到同伴的拒绝(更少被同伴接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被动退缩和同伴拒斥的关系会变得更密切。研究者同样报告了二年级期间低水平的自我感知社交能力能够最好预测五年级期间的孤独感。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被动、退缩的孩子反复地遭到同伴拒绝可能会导致社交恐怖相关的认知风格出现。由于连续的社交失败,这些孩子可能发展出他们在社交情景中不能成功的相关信念,然后他们回避与同伴交往,最终会导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孤独感也随之增强。

Vernberg, Abwender, Ewell和Beery(1992)以一组其家庭最近搬到新社区的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社交焦虑和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在调查新社区居住一年的青少年后Vernberg发现,在学期的前几个月里(对于所有的男孩和女孩来说)社交焦虑与较少的同伴交流有关联,在之后的时间里社交焦虑与较少的亲密关系有关系(仅仅对女孩来说)。鉴于Vernberg等的研究,在流行病学中值得关注的是,搬家三次以上的儿童与儿童期社交恐怖的诊断有正相关关系。在Vernberg的研究中,社交焦虑儿童在搬家后在交朋友方面有一段较困难的时间,这些困难导致社交焦虑的恶化。

Roth,Coles和Heimberg(2002)在成人社交焦虑者回忆儿童期同伴关系的回溯研究中发现,在社交焦虑测量上获得高分的大学生报告说与儿童期经常哭泣有关系。McCabe,Antony,Summerfeldt,Liss和Swinson (2003)探讨同样的主题,发现85%的社交焦虑被试回忆说在儿童期被嘲弄或受欺凌。社交恐怖症患者比强迫或惊恐障碍患者更可能回忆被嘲弄或受欺凌。这些研究表明,儿童期不良的同伴关系能够持续影响至成人期。

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如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同伴相处的经验和教训。其他生活事件也能够导致社交焦虑个体认知易感性。例如,婚姻冲突,包括早期的父母分居或离婚(Chartier et al,2001),在儿童期缺少与成人的亲密关系,长时期与任何一方父母分离(Wittchen,Stein,&Kessler,1999),所有这些都与社交焦虑的发展有关系。一些因素在人们生活的早期就已呈现,如抑制或反应性气质类型与父母婴儿间不安全型依恋之间的关系。其他因素出现得要晚些,包括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同伴相处的经验和教训。家庭中发生的事件,如离婚和父母的心理障碍等,都会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可能引发社交焦虑的因素,对于我们对社交焦虑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启示。对于抑制型气质类型、父母为社交焦虑者或早期与同伴交往困难的孩子来说,我们的干预目标是使他们暴露在社交情景中帮助他们完全地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对于那些面对影响他们社交生活的生活事件已经非常羞怯或沉默寡言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获得帮助重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他们在社交生活中获得快乐。( 稿件编号: 091107006)

参考文献:

[1]吴薇莉,刘协和.成人依恋类型影响社交焦虑发生的回归分析[J]. 西南师范法学学报, 2006(5), 18~23.

[2]朱海东,刘云艳. 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Bohlin, G., Hagekull, B.,&Rydell, A―M. Attachment and social functioning:Alongitudinal study from infancy to middle childhood. Social Development, 2002,9.

[5]Chartier, M.J., Walker, J.R.,&Stein, M.B. (2001). Social phobia and potential childhood risk factors in a community sampl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1,31.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