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就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同时对比建构主义与传统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得出在今后的田径教学中通过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为今后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径教学;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前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以往的传授灌输着向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促进者方向转变[2]。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之一的田径运动倍受冷落,并出现倒退现象,这显然与我国的体育教学的发展相违背。这就要求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西南大学大一女生体育公选课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我校公共体育田径课教学开展的状况

从表1 可以看出,有8.17%的学生选择田径项目;有69.93%的学生选择球类项目;有21.90%的学生选择其他项目。说明高校田径教学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表1西南大学公共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选修课田径课球类课其他课

选课人数8.1769.9321.90

注:每人一周参加一节体育课

2.2 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高校田径教学开展不重视,是制约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学校对田径教学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即学生选则上,不选则不上,从而严重阻碍了田径教学的发展;其次,田径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是困扰田径教学的主要问题。另外,田径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是影响田径教学的又一主要因素。调查得知,大部分田径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对田径的实质、内在价值无法完全理解,从而给田径课教学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安排死板,将制约其发展。最后,高校田径教学课从内容到方法,一直没有新的变化,绝大多数高校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项课,都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而评价标准方面,也一味地用“高度、远度、速度”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生心特点、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产生想上又讨厌上体育课的情绪[3]。

2.3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传统学习观对比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以往的传统的学习理论相比,突出表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改变。

2.3.1 首先,它把培养学生灵活适应未来不确定情境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3.2 其次,它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3.3 再次,它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容易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

2.3.4 最后,它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同伴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协作学习,对话交流,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理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4 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在田径教学中的贯彻

2.4.1 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建构、学习新知识,而不是把教师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善于设计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的指导与具体的帮助。

2.4.2 设计好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讲授―――演示―――练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空洞的、单向的学习变为富有刺激性的互动性学习。学生在个人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在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学习中去感受和体会,进而主动地去思考,从而建构起关于田径相关的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策

3.1 从基础抓起,严抓田径教学

3.2 提高田径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3.3 合理安排高校田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3.4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

3.4.1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是指“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7]。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即确定或给定概念有关属性,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最后在教师的一般引导下,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2) 抛锚式教学教学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即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8]。

(3) 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和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多次进入不只是为了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的侧重点,其结果是让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2001,21(6),57-60.

[2]黎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设计[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16(3),77-79.

[3]赵剑平.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N].经验交流,2007,15(9),62-63.

[4]李彩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78-79.

[5]吴翠珍.“建构学习”理论在形体教学中的尝试[J].体育科技,1999,20(3-4),104-105.

[6]赵连现,汤静.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改进篮球教学[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62-64.

[7]吴军.建构主义――革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02,9(3),58-61.

[8]郝正辉.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N].实践与探索,2006,12(3),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