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延迟满足日益成为儿童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延迟满足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以及延迟满足的意义,总结了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因素,探讨了教育儿童延迟满足的途径,对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延迟满足;社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6-0011-02

一、什么是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而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能力。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实验范式:礼物延迟范式和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礼物延迟范式程序比如,实验者给儿童出示一个礼物,并惊喜地说道:“看,这是给你的一个礼物!我先把它放在这儿(放在儿童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当你完成了这个拼图你就可以拿到这个礼物了”.接着实验者开始讲述拼图任务,并帮助儿童完成该任务(4分钟内结束)。在完成拼图时礼物仍在儿童的视线范围内,但实验者却忙于整理自己的文件(90秒)。在这90秒的延迟期限内,儿童没有自发地去拿礼物的话,实验者就放下手中的文件并告诉儿童:“好了,你现在可以拿礼物了”。在整个拼图的4分钟时间及后面的90秒延迟时间里,实验者要记录儿童所有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和身体行为。延迟分数包括4个标准化的行为指标:延迟时间;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指向礼物的身体行为;打开礼物时的延迟行为(立即打开、或回去的路上打开、或回家后打开)。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程序比如,首先实验者给被试出示两种奖品,如一块糖和四块糖,让儿童在数量不等的两种奖品之间做出偏好选择(第一阶段――延迟选择),然后实验者告诉儿童他现在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并接着说:“要是你能够等到我回来,你就可以吃这个(指向儿童选择的奖品);要是你不想等了可以随时按铃叫我回来,但这样你就不能吃这个(指向儿童选择的奖品),而只能吃这个(指向儿童没有选择的奖品)。”确信儿童理解该列联关系后实验者离开房间,并通过单向玻璃记录儿童的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第二阶段――延迟维持)。实验者15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及违规时回来。

大量研究显示,虽然有些2.5岁的儿童已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可以抗拒当前诱惑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的学前儿童都不能在诱惑物面前长时间保持抗拒诱惑的决心。

二、延迟满足能力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能力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Cournoyer和Trudel研究认为,延迟满足能力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儿童4岁时出现,并可预知他们儿童期、青春期、大学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Mischel等人对自我延迟满足的远期影响所作的长期跟踪研究表明:4岁、5岁时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儿童,在十余年后,父母对其在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评价;而且他们在申请大学时的学业性测验(SAT)分数也较高。Funder等人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与其自我控制、自我韧力、注意力集中、明事理、智谋、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人格变量。

三、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因素

(一)儿童自身内在因素影响儿童的延迟满足

年幼儿童难以延迟满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其神经系统发展不成熟所限,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证实额叶可以控制对行为的抑制,幼小儿童抑制性控制他们的运动和知觉行为的不足与人类额叶发展得较晚有关。年幼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还受其认知能力所限制,他们难以延迟满足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意识不到将来的自我。现在自我与过去自我间的联系依赖于感觉和记忆间的因果关系,与此不同,我们对将来自我的感觉仅仅只能依靠想象,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将来到现在的自我感觉进行追溯,在我们作自发的选择和反映将来兴趣或愿望的范围内,只能通过想象产生期望,对成人而言这可能不太难,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就大不相同。

(二)认知策略(如:注意策略、思维策略、元认知策略、语言调节等)影响儿童的延迟满足

不同的认知提示对延迟满足的影响是不同的。指向奖励物的注意和思维策略都将削弱儿童的延迟等待行为,而避免故意去注意奖励物或采用内隐的认知分心,都能有效地使儿童应对延迟挫折,增加延迟等待的时间。儿童应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也影响着他们的延迟满足,有研究表明,4岁儿童通常偏爱那些对自我延迟效率最低的策略,因而自我控制表现得极为困难。大约到5岁,儿童开始理解对于延迟满足有效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避免注意奖励物;一是选择有效的自我分心策略。对于那些更有效的认知抽象和转换策略,直到小学三年级,儿童才逐渐开始能够使用。在等待过程中的自我言语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延迟满足行为,尤其是自我言语的内容是维持等待行为的关键因素。

(三)外显活动影响儿童的延迟满足

外显的活动如同内隐的思维活动一样,同样可作为分心物从奖励物刺激和厌恶的等待情绪中转移出来,从而有助于延迟满足的等待行为。观察发现,有效的外部活动可以成功地起到自我分心的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儿童自我言语、唱歌、跳舞、用手或用脚做一些游戏,或试图睡觉等。此外,放松活动(如听音乐等)也能帮助个体在其他潜在的压力情境中进行自我调节,忍受痛苦,面对危机和焦虑。

(四)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期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与照顾者积极鼓励其独立性呈正相关。那些不能延迟满足的儿童,其照顾者表现出的教育行为和养育态度与放纵的教养方式相一致;而那些能延迟满足的儿童,其照顾者表现出的教育行为和养育态度与民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相一致。

(五)互动经验影响儿童的延迟满足

班杜拉和米歇尔对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与自我选择相反的榜样示范增加了前测选择延迟满足项目学生对即时满足项目的选择趋向,同样,也降低了选择即时满足学生对即时满足的选择趋向。这种选择趋势在一个月之后的再测中仍然保持稳定。除榜样示范外,置身于社会和群体之中的压力同样会影响到儿童的延迟行为。互动经验影响儿童行为的另一个途径是成人对儿童强化合乎需要的行为,制止和惩罚他们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成人使用不同的强化和惩罚模式导致儿童相应的反应方式,从而影响到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个体延迟满足能力部分是由预期决定的,如果预先承诺的大奖励不能兑现,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便会大打折扣。

四、教育儿童延迟满足的途径

(一)训练儿童有效的认知策略

延迟等待过程中的认知策略是否有效是儿童能否延迟满足的关键变量之一,延迟满足能力较强的孩子比延迟满足能力较弱的孩子表现出更有效的认知策略。教会孩子如何避免注意奖励物、如何选择有效的自我分心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外部行为帮助延迟,将有利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技能

情绪体验在行为控制中起着“行或止”的作用,因调节失败所导致的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使儿童陷入“失控感”。长期处于失控状态的儿童还可能体验到绝望感,从而放弃一切改变困境的努力。儿童延迟满足教育应注意培养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提高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个体差异指导儿童认识新情景,引导儿童总结经验,对受失控困扰的儿童则应给予控制干预方法的指导。

(三)重视儿童所处的教养方式及同伴互动情境

家长及教师既为孩子提供行为指导,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应基于儿童认知、行为发展水平,使儿童理解并知道如何达到要求。同伴关系则给予儿童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直接经验;儿童对同伴交往成败的体验影响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方面。和与成人的交往相比,同伴交往更具有平行性质,两种互动经验的结合共同促进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四)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表现,有赖于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随着角色采择、社会推理、行为归因等社会认知技能的发展,儿童才有可能对所遇到的社会情境作出正确的评价。儿童延迟满足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

参考文献:

[1]杨丽珠,于松梅.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心理机制的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2002,25(6).

[2]于松梅,金红. 两种延迟满足实验研究范示的分歧和整合[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2003,26(4).

[3]陈会昌,李苗,李莉. 延迟满足情境中2岁儿童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延迟策略的使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

[4]程萍.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3).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