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11狂躁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11狂躁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一度的双11见证了电商的成长和辉煌,但电商造节泛滥的今天,双11对市场的影响力和诱惑力正逐步走低,当消费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智地看待双11时,逐渐走高的营销成本压力却让厂商开始患上狂躁症。

无法摆脱低价的双11

春节让人们感受辞旧迎新的喜悦,中秋却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而端午也由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延伸而来,但电商平台们造的节日本身在感情沉淀和凝聚力上有所欠缺,以最具代表性的双11为例,抛开所谓的回馈和感恩,之所以能被消费者认可,莫过于消费者在双11这一天能以低于平时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产品。

低价才是双11的核心价值,但对于低价的追求,不可避免的会引发伤人伤己的价格战,在电商节初期,本身认可这类电商虚拟节日的消费者较少,大量有着成熟网购习惯的消费者流量可以进行引导,能够帮助虚拟节日快速成长,但随着双11一类节日影响力的扩大,可供引导的消费者流量逐渐减少。参与节日的各经销商或者厂商想要在相对稳定的市场里拿到更多的资源,势必导致恶性价格竞争的出现,低价虽然能起到短时间刺激消费者关注度,但长远来看,对企业本身产品价格体系规划乃至资源调配,都具有较大危害。

无法创造市场增量的双11

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双11的出现曾让不少笔记本、平板电脑乃至智能手机厂商和经销商感到惊喜,一天时间完成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销量任务,这对于商家而言是不小的诱惑,但消费电子产品本身产品更替周期较长,不少厂商都开始认识到双11只是将原本就存在的消费量集中到一个时间点释放,其创造的销量并非全新的市场增量,这让双11开始逐渐成为厂商眼中的鸡肋。

当双11无法为消费电子厂商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时,原本的消费量是集中释放还是分散在每个月本身意义并不大,但当双11形成风潮时,总会有厂商希望于通过双11能抓住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对其它品牌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扩大市场占有率,这让绝大多数厂商都只能选择参与双11,至少要将看得到的消费市场份额落袋为安。

从鸡肋到毒药的双11

如果说双11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仅仅是将现有消费市场份额落袋为安的话,那其本身对于厂商而言也就是鸡肋一般的存在,但双11集中消费的模式却让让消费电子厂商一方面需要通过降价完成并非增量的市场额争夺,这意味着厂商以低价主动削减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盈利,而集中消费模式还会让厂商花费大量的资源去争夺营销资源。无法赚钱还得花钱,从经济效应出发,双11对于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已经从鸡肋变成了毒药。

丧失话语权的恶果

各种进场费用、人员雇佣费用、场地租金乃至各种杂费,让消费电子厂商一度宁愿放弃线下渠道也要专注线上销售平台,但随着天猫、京东一类强势电商平台的出现,消费电子厂商发现要做好线上营销所耗费的成本一点不比线下低,各种竞价排名、搜索优化、口碑营销费用让不少消费点在厂商叫苦不迭。

传统线下门店对消费电子厂商而言,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宣传平台,但线上营销模式的流量引导却完全由平台决定,厂商虽然可以利用规则完成宣传、推广,可相比以往对现在渠道的力度而言,更多会有身不由己的感觉。而消费电子厂商同电商平台围绕话语权的争夺中,除戴尔这样的传统直销厂商外,小米、华为、大神等一大批新兴消费电子厂商,都强化了自有线上营销渠道的建设,将线上销售渠道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线上营销渠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并不显示,唯有继续借用电商平台实现对线上消费者的覆盖。

地位尴尬的消费电子产品

表面上看,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象征着科技的发展趋势,原本硬是“高大上”的存在,但科技领域近年来流行的“交钥匙”生产模式让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较低的门槛往往会引来众多资金的涌入和品牌的诞生,激烈的内部竞争让消费电子产品厂商面对强势的电商平台时,进一步丧失了话语权。

消费电子产品厂商话语权的丢失除体现线上电商平台的强势外,更重要的是其本身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丢失,没有独一无二竞争力的产品,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当然,对于双11这样以低价作为唯一卖点的电商虚拟节日而言,即使拥有优势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也不见得能脱颖而出。

赚市场还是赚口碑

薄利多销原本可以让双11变成消费电子厂商和消费者的双赢,但话语权的丧失加上近乎恶劣的价格竞争,使得消费电子厂商很难在双11上感受到“薄利”二字,尤其是近年来终端厂商直接加入市场竞争之后,双11对不少厂商而言,已经从单纯的销售变为了一种营销手段,从广告宣传的角度而言,在宣传推广的同时还能获取部分资金返款,加之转换率和客户信息的获得,诸多优势让双11对希望赚取口碑的品牌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在销售利润和口碑积淀上何去何从,对不少消费电子厂商而言都是难以抉择的事情,市场与口碑的平衡,象征着企业营销思路的转变,而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去中心化的移动领域

对于口碑还是市场的平衡让消费电子厂商在不断平衡中仿佛患上了双11狂躁症,明明是希望借电商平台获得线上流量,却在双11一类节日庆典时,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流量,可最后这些流量却成为了平台的流量,而下一次大型促销活动时,企业还得重新向平台购买流量,如此循环下,企业难以获得核心用户数据,构建自身的消费闭环。

移动互联时代的降临则让煎熬中的企业看到了希望,相对传统互联网时代对中心化电商平台的看重,移动互联时代的去中心化趋势让京东、天猫一类电商平台感到危机的同时,让不少消费电子企业看到了机会,通过对自身消费群体的归类,推出符合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完成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的建设,在“去中心化”潮流中重新掌握营销话语权并完成自身消费生态圈的建设。当以低价崛起的双11渐渐对消费者失去吸引力时,利用品牌和社群凝聚力,构建特色鲜明且独有的消费互动节日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写在最后:关键是消费二字

消费电子市场近年来的萧条,让厂商也较为被动,厂商及其产品只有真正融入用户生活中,才能整个市场的转换中生存并逐渐壮大起来。这点其实可以很好地借鉴企业商务领域,针对企业应用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专注B2B领域的电子厂商先于整个市场复苏并实现增长,而以B2C为主的消费电子厂商,其实完全可以将消费二字做大、做广,以覆盖消费者日常行为需求为目的,提供综合性消费应用解决方案,最终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