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植人格教育之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植人格教育之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而逐步形成的。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格。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工作等关系时,教师道德行为比别的职业显得更直观、更具体、更全面、更高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同时,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内化为思想行动,然后才能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如果教师不“先受教育”,在课堂上说的是一套,在课堂外做的是另一套,缺乏师德修养,不能“自治”,那么,学生是不会听从教师的正确教导的,也不容易接受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谈到举止,时时处处都要带头做到最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思想,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蕴涵着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耐人寻味的语句或段落,这样有利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每篇课文都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的见义勇为精神使学生激动;《故乡》,文章的结尾部分抒发了作者要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又如:”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屈原,”发奋著书”的司马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他们身上体现羞坚贞不屈,执著求真的优秀人格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面旗帜,提示着人们该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伴随着学科知识的增长;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得以提升,生活品位和道德得以提高。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培养的根本

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打破传统的授受习得的学习方式,倡导自立、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语文学习为学生成长的需要,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天籁之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认识、欣赏。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近似于质朴的原始情感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如开设说话训练“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认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格言警句内涵的理解,还促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在课外阅读中延伸人格教育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大阅读”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故事、人物传记、小说、世界名著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友谊、忠诚、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总之,人格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学语文教育要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培植人格教育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