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区网:“虾米”也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网:“虾米”也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疯狂的石头》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在光怪陆离的生活里穿梭,对于疲惫的人们来说,社区就是最温暖的港湾,那晚上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像妈妈的眼睛一样温柔。

在浩翰的互联网海洋里,社区网太不起眼,丝毫不能引起投资者们的兴趣,但是,在数万名社区居民的眼中,这里就是快乐的精神家园,线上线下的生活都幸福。

在互联网的江湖里,新浪、搜狐的门户网站是大王,淘宝、拍拍是大佬,社区网就是“虾米”。它们从回龙观、天通苑这样耳熟能详的社区里孵化,雏形简单。

10年里,社区网在单纯的论坛上不断完善,像回龙观这样成熟的社区网,如今注册人数已经达到社区居民的2/3。

在这10年里,版块有扩充也有沉底,到这里的用户有的长期驻留也有的一晃而过,讨论内容也从当初的买房装修扩展到国家政策、社区问题、家长里短。

社区网始终以和缓的速度点滴积累,在给社区里的家家户户带来线上线下的精彩生活时,也在进行自身的转变。

其实,做虾米也很幸福

自然成长

“1999年,地处城乡结合部地段的昌平区回龙观是个大农村。”名叫“叶子”的版主2003年在回龙观社区网的论坛里写下《北京以北》时,回龙观社区网已经建立3年。2000年,一名大学才毕业的小伙子刘强建立了回龙观社区网,这时的回龙观还只是个大农村。

按照“叶子”的描述,那时的回龙观是个冷清而边远的地方,是解决居民睡觉问题的解困房、安居房、危改房。小公共汽车到达回龙观时,售票员甚至会吆喝:“下一站是北京。”1999年前后的回龙观在人们眼中,和北京还靠不上边儿。

2000年,回龙观有了两个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均价2000元一平方米,刘强思量再三,与城里4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相比,这里是不错的选择。他时常泡在赛龙网的回龙观版块里,久而久之,有了相熟的网友,这些打算在回龙观买房的青年们开始撺掇着捣鼓回龙观社区网站。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强索性申请了免费空间和论坛,这就是回龙观社区网的雏形,刘强取了“业主”的谐音,将其称为“野猪论坛”。刘强是个话少低调的人,他不爱花太多精力宣传和包装社区网,悄悄地在赛龙网的回龙观版块发了帖子,让大家随时逛逛。

渐渐地,回龙观社区网有了人气,充满了生机。

买房、看房、装修是回龙观社区网成立之初最热门的话题,居民们七嘴八舌侃侃而谈。久而久之,它已经成为回龙观第一批居民买房的必经之地,成为不折不扣的“实用买房经”。

刘强开始慢慢打理网站。“这些版块都是自然形成,在网民们的要求下分化出来的。”伴随住户的增多,原来单一的论坛逐渐划分出邻居评楼、装修日记等版块。如今,“邻居评楼”与“装修日记”的版块依旧存在,现在,大家热议的话题是“楼房的抗震系数有多高”。

2004年,互联网的监管愈加严格,刘强注册了北京东海腾龙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服务器与ICAP,社区网终于有了“身份证”,成为合法公民。论坛从此更加火爆,注册人数嗖嗖地往上涨,引来大批人围观。

现在,刘强回忆起10年前的趣事,总要提到火爆的“集采”行动,社区网一呼百应的集采运动带动了周边游击队的装修公司安家致富。2000年5月,在第一批居民入住后,纷纷开始采购家用电器与洁具。叫“墩子”的网友在论坛里发帖:“若能团购,装修打半折,一起吧。”

这一帖,竟然召集了几十人,刘强自己也参与其中,一家过去年销售额不足100万元的装修公司竟有了几千万元的销售额。在回龙观,这是一笔大单,社区网成了这笔交易的最大推动力。

当集采队伍愈加壮大时,“集采”版块独立了。这就是刘强口中的“自然形成”。现在,综合论坛里已经有17个版块,家长里短、情感故事、育儿经验、宠物照顾……覆盖了回龙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此时,回龙观社区也已经拥有了近30万人口。

2004年,天通苑社区网也应势而生。它和回龙观社区网的诞生有异曲同工之处,网站创始人姜远当年为了在天通苑买房,常在附近转悠,当时的天通苑只有一两家饭馆,姜远在饭馆里和同是看房的人熟络后,决定开办天通苑社区网,让交流更畅通。

无论是回龙观社区网、天通苑社区网、八通网还是长安新城、世纪城这样规模稍小的社区网,发展的路径都很相似,社区人群是社区网成长的基础,甚至是生命线。

“回超”的狂想

在版块不断扩张后,业主们成了最忠实的看家人。回龙观社区网与天通苑社区网的每个版块都有1~3名版主,不要半点酬劳,全由网友推选而出。

回龙观社区网的版主“玉米人”已经坚守了5年,他说:“不图利益,就图一个快乐。”他给出的车险专业意见和召开的线下活动,受到住户们的拥护,这让他在互助中乐此不疲。

1999年,“玉米人”从日本留学归国,进了国企研究保险法规,而后下海经商,现在在一矿场工作,每年的5月~10月才是开矿季节,因此,有大半年他都闲着,社区网是他闲暇时的“小事业”。从一名看客到常客、再到版主,“玉米人”的这条“版主路”,几乎是所有版主的写照,他们是最忠诚的用户,也是最负责的版主。

“社区网的魅力在于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玉米人”感慨,回龙观是个娱乐匮乏的地方,社区网从最开始交流打发时间,变成后来线下活动,而且,线下更疯狂。

“回龙观超级联赛”的出现,就是最鲜明的代表。“世界有英超,我们有回超。”“回超”联赛的口号是“百年回超”。100年很遥远,但已经过去的6年,却很清晰。

2002年5月,一封“挑战信”出现在社区论坛里,附近社区的球友要与回龙观社区踢一场足球比赛。这张帖子让足球发烧友张明积极“招兵买马”,同一天在论坛里发了好几个帖子,终于在比赛前一天,凑足了14个人。

第一支回龙观业余足球队―“野猪林”足球队诞生了,队员们习惯用论坛上的昵称称呼对方,论坛也成为每次赛事的直播现场。2003年年初,流浪明星足球队和天龙足球队相继成立,正式拉开了回龙观足球运动的大幕。2004年,回龙观地区已经有了近10支足球队伍,论坛炸开了锅,在不断交流中,“野猪林”足球队的“园丁”、天龙足球队的“肥牛”等人聚集在一起,本着以球会友、愉悦身心的宗旨,有了办社区联赛的初步想法―“回超”出炉了。

第一届回龙观业主足球联赛有9支球队,共有200多名球员参与,所有球员都来自回龙观的业主。比赛采用循环赛制,历经两个半月,共进行比赛36场,观众达到1000人以上。刘强说:“若没有回龙观社区网,完全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如此规模的比赛。”

同样,天通苑社区网也有超级足球联赛、羽毛球联赛等活动。线下活动几乎是所有社区网必须的功能,也是社区娱乐的“必争之地”。

在回龙观社区,线下的活动不止是“回超”,还有“超级回声”。去年,网友开始效仿“快乐女生”的形式,开始了海选、30进20、20进10的歌唱比赛。而每年举行的站庆,更可称得上是回龙观的“春节晚会”,刘强用网站的广告费用,购置了一些礼品回馈版主和活跃的网友。老老少少的居民们则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准备节目,每到这个时候,“春晚”便成为单身贵族们交友牵线的好去处。

“回超”的成功,让社区网的草根力量更加坚韧,如果这些还只是提供娱乐,那么,社区网更大的价值还潜藏其中,那就是最大化集合了言论的力量。

民意集散地

2010年2月,《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等媒体纷纷把聚光灯指向天通苑社区网。

“姜金牙、老康……”2月,一个在天通苑生活社区网的公告“天通苑社区网上大签名―呼吁地铁14号线经过天通苑”吸引了237名网友签名呼应。活动的发起者“姜金牙”在论坛上发帖称,自12月3日“呼吁帖”以来,仅半天就吸引了100多名网友签名跟帖。发起者“老康”也跟帖称,地铁5号线北段如今已经超负荷运转,所以大家期盼增加一条地铁线路来为5号线分担客流压力,马上开工的14号线如果可以北延,改走天通苑社区,将为5号线减压。

这则火帖最终形成基层提案,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提交。

其实,天通苑社区网在成立之初便有过轰轰烈烈的维权运动。这个由垃圾场填平而成的社区,建设之初居民们饮用地下水,水质无法保证。业主们在论坛上自发形成了维权代表,维权代表找到水质调查的专业机构,每次的检测数据实时发往社区网,数据的公开与透明成为谈判利器。当维权代表再次和开发商谈判时,进程出奇地顺利,维权运动成功了!感谢帖铺天盖地地在社区网上展开,业主们踊跃跟帖。

其实,维权运动从社区网诞生之时起就没有间断过。姜远说:“不要将社区网看做是一个简单的交流平台,它甚至能成为机构,成为基层声音的集散地。”

这是姜远的理想,他认为,如果只提供娱乐和交流功能,太单薄。在不断的维权行为发生后,社区网站应该转变为机构,这样一来,一旦开发商与业主出现矛盾,网站便能成为第三方代表,三方谈判比两方谈判要来的轻松得多。

回龙观社区网曾在一次维权行动中“被关闭”。刘强不愿多提当时的情景,但在他看来,社区网站已经发生了蜕变,平台的作用在不断扩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小区本身。

不仅如此,社区网几乎成为了社会媒体发现线索的消息源,姜远与北京各大都市报的记者相当熟络,甚至成了代言人。“跑天通苑的记者都盯着我们网站,这里就是消息源。”

评论

警惕“山寨”社区网

曾经轰轰烈烈的“回超”发展到今天,感到举步维艰,民间足球始终难以找到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他们无法像正规的足球俱乐部那样盈利,买卖球员,而在娱乐方式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失去资金支持的“回超”显出疲态。

和“回超”一样,社区网面临同样的困境。无论是天通苑社区网的创始人姜远还是回龙观社区网的创始人刘强,都认为社区网难以长大,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目前,广告是社区网惟一的收入来源,而这些收入除了支持网站的日常开支外,还要用来组织活动,成立公益基金,运营者几乎“颗粒无收”。

刘强与姜远都不想靠社区网来盈利,他们甚至担心对商业回报过于在乎会坏了这锅好汤,社区网本是大家畅想交流的地方,沾上“铜臭”,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姜远有自己的影视公司,他知道靠社区网是养不活了自己的。

对这些运营者而言,社区网是工作之外的兴趣,无偿无怨,而这些创立者大多坚守10年,无一人撤退。

除了对商业价值的追求,社区网的维护正因为是草根而难以有完备的保护。大量山寨“社区网”如同蛀虫,正在啃噬这片乐土,对于这些山寨社区网而言,盈利赚钱是最重要的,即使市场不大,它也要去掺和掺和。

天通苑社区网的山寨版五花八门,有天通苑生活网、家住天通苑、天通苑百事通,这些名目相似,页面雷同的社区网有的连服务器都无处寻觅,页面的消息很多是“盗取”正宗网站而来。姜远曾无数次被有关部门谈话,说天通苑社区网站上有不良内容,其实那根本不是天通苑社区网; 而广告商在这些没有群众基础的山寨网上投放广告却得不到宣传效果,又会找到“正宗”社区网诉苦,最后发现上当了,从而对社区网也戴上有色眼镜。

因此,在记者看来,社区网发展的根本不在于能有多大的盈利能力,而是是否能够维护其正当的利益和口碑,让它不失本色和原味,单靠草根网民,小米加步枪恐怕难于形成一个有效的维护机制,再加上互联网本身更是鱼龙混杂。

社区网是社区居民的乐土,它需要相关部门力挺和维护,打击横行的山寨网,对虚假消息进行清理,协力保持社区网的健康运转,这样才能让社区网有下一个10年。(文/尹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