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公众科学素养是培植公民良好参与意识的基础,而且直接决定了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公众科学素养会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广度、深度和效率,而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会受到包括经济状况、时空条件、评估体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改进政府绩效评估,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并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Abstract: Th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is the basis to cultivate a good sense of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and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will affect the process, breadth, depth and efficiency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literacy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 conditions, time and space conditions, assessment systems, cultures, and so 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increas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mprov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t need to promote rapi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nhance citizen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关键词: 公众科学素养;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

Key words: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citizen participation;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328-02

0引言

“科学素养”一词源于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多元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科学促进中心主任,美国学者米勒教授(Jon D.Miller)认为应从三个维度把握科学素养的标准:“掌握一定量的基本科学观点方面的词汇,能够理解报纸或者杂志中相互竞争的观点;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或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解;对科学和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就是著名的PUS模式。美国是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最早的国家。从1972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就开展了两年一次的对公众与科学关系的调查,其结果收录在《科学与工程指标》中,Miller为该项调查的主持人。多年来,随着公众科学素养测量体系(PUS模式)的提出和完善,Miller体系逐渐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截止到2006年,已有英国、加拿大、欧盟、新西兰、韩国、日本等32个国家采用了Miller的测量体系对本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进行调查。我国目前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采用的也是Miller体系。我国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始于上海市,1991年,中国科协首先在上海进行了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试点。1992年,在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有关部门的共同组织下,全国首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正式展开。随后,中国科协又分别于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进行了五次全国范围(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平均科学素养水平在不断提高,1996年时我国公众的平均科学素养仅为0.2%(每千人的达标人数),这一数字到2003年时已经上升为1.98%(2005年的调查没有统计这一数字)。但是,从国际上看,美国在1995年时这一数字就已经达到了12%,2003年时美国公众的平均科学素养已经高达17%,欧盟国家1992年时为5%,日本1991年时为3%,加拿大1989年时就达到了4%。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平均科学素养偏低,而这必定将会对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有所影响。

1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

1.1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一般包括采集评议信息、反馈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和回应评议结果等几个基本阶段。在采集评议信息阶段,信息的采集和确认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公众的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公民,才具备细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绩效信息。在反馈评议结果阶段需要公民正确确认和真实描述绩效评估所需的绩效信息,这就需要公民有效地运用可行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对绩效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加以准确的描述,进而科学地反映绩效评估结果。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公民,才有这样的素质。在运用评议结果阶段,政府部门绩效改进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全面、具体、准确和及时。公众作为绩效评估的主体之一,是原始信息资料的来源地,公众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及时和具体的。在回应评估结果阶段,公众的作用日渐突出,特别是人民代表的作用,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往往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很难想象一个科学素养低下的公民或民意代表,会理解、接受、认可政府的工作。

1.2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广度政府绩效评估参与的广度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指实际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社会成员在所有社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说明参与评估的人数越多,其广度越大。但并非绩效评估参与的广度越大就越能体现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尤其在较大规模的社会中,要使社会全体成员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都起作用是根本不可能的,这里有人的数量因素,有经济、时间限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公众在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第二,是指公民个体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公民参与的方式和渠道越多,参与绩效评估的频率就越高、范围就越广。如果社会成员只能通过问卷方式参与政府绩效评估,那么公民参与的程度显然是不足的。无论是参与的广度还是从参与方式和渠道,都与公民的素质有关,尤其与科学素养有着紧密联系。

1.3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度公民参与深度是指参与质量,即人们利益和意志在多大程度影响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制约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公民参与所及的政治权力层次。公民参与所能达到的权力系统的层次,直接关系到参与目的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也就是直接影响到公民参与的深度。高学历的公民有机会接触高层次的权力系统,因而在评估参与的深度上也有更大的张力,而高学历的人群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一人群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水平。第二是公民在参与过程中是否充分、自主。充分是指公民在参与评估过程中有清楚明白的认识,意见、要求和愿望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主主要指公民进行评估时完全出自内在的心理驱动,而不是出自他人的物质、精神诱惑或迫于压力而涉入评估过程。只有高素质的公民才能自主地参与评估,并提出改进政府绩效的方案。

1.4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效率评估参与的效率通常表现为评估参与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中,公民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获得和维持这些投入所花的费用就构成了评估参与的成本。对于理性的公民来讲,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和成本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和效果,这取决于公民在绩效评估参与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参与目标、科学的参与手段、有效的参与渠道以及合理的资源分配。由于科学素养水平的限制,有些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和控制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和最直接的途径来取得参与的效果,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低下。

2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制约因素

公众科学素养是培植公民良好参与意识的基础,而且直接决定了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同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水平呈现正的因果关系。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简单、明确的,因为现实社会中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还会受到包括经济状况、时空条件、评估体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公众具备了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也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参与体系。高水平的参与体系总是与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社会和经济越发达的社会,越倾向于给公民参与更高的权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具有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等价值的内在要求,它能够培养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等,这些会为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丰富公民的参与手段,并形成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的局面。因此,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我国尚需继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提升公民的内在参与意识。

2.2 传统文化的制约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对该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集中反映,深刻影响着本国国民的行为模式。长久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的内在特性决定了非参与型文化的形成,“权威崇拜”、“清官思想”和“与世无争”等复杂的小农意识是这种文化的特征。 “权威崇拜”侵蚀了人的独立个性和自由意识,造就了人的附庸意识,形成了人的卑微心理,表现在社会层面就是普遍的非参与倾向。“清官思想”则使人把个人命运和物质利益寄托在少数“包公式”的政府官员身上,其结果是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越发萎缩,最终走向非参与。“以和为贵”的“与世无争”态度造就了民众参与的冷漠,得过且过成为常态,最终使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消磨殆尽。

2.3 受教育程度的制约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具有用科学观点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力和在科学方法的启示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以及从公民角度处理与科技有关事务的能力。科学素养的高低与公民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能够理解大众传媒报道的一般信息的内涵和价值,能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合理反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往往缺乏基本判断的常识,观察问题的视野比较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分人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2.4 绩效评估体制的制约公民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是在一定的体制机制下完成的,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应是政府与公众互动的一个过程。互动的程度和效果,既有赖于公众参与意识强弱和参与能力的高低,也受制于整个体制机制的健全状况。我国传统的评估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机制,评估的标准是上级制定的指标,评估以上级政府满意为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民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估机制缺乏自下而上的参与渠道,缺乏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不利于改进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弊端的存在,使得公众即使具备了高水平的科学素养,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改进政府绩效评估的建议

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分析了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制约因素后,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3.1 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上,必须走一条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建设,人的综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科学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公民的基础科学素养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公众科学素养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历次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群体差距,因此,在经济发展上,要注重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差距过大的局面,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和消费差距相差过大的状况。同时,关注西部经济,协调东西部经济的发展。

3.2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机制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公民自身的不断学习密不可分,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公民学习的过程。因此,政府在构筑政府绩效评估的体制机制时,就应该注意不断完善参与渠道,保障公民顺利、有序的参与到绩效评估中来,以实现公众科学素养提高与公民政府绩效评估参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政府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公民参与制度。此外,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内敛型文化,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参与型文化的形成。首先,应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其次,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逐步完善的过程,就是参与型文化逐渐形成才过程。再次,促进参与从动员型向主导性转变,要让公民意识到参与不仅是一种义务而且一种权利,参与不是一种被动、强迫的盲目行为,而是一种主动、自愿的理性倾向。最后,要将已经形成的参与文化制度化,推动公民参与的不断发展。

3.3 提高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公民的受教育年限,提高公众的受教育程度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为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获得免费的义务教育,与此同时,教育投入应有重点地向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倾斜。此外,应进一步完善教育筹资机制,促进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应从法律和政策上鼓励民间投资于教育,教育投入的增加需要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学。最后,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知识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内涵更为丰富,更新速度更快,这就要求人要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授之以鱼”,并“授之以渔”就必须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公众的受教育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进而改善政府绩效。

3.4 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政府绩效评估涉及的领域广泛,正规化、专业化的学校教育领域偏窄,这就需要学校和政府共同努力,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战场和主力军,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养的主渠道。为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着重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除完成自己的使命外,还应主动向社会开放,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就政府方面而言,应该对科普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经费、法律和政策上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同时,应加大媒体科普宣传的力度,向公众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普及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建南,庄秋爽.“自下而上”评价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J].理论与探索,2004,(5).

[2]邓国胜.重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J].决策咨询,2004,(9).

[3]邓国胜,肖明超等著.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凤珍,刘德建.论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

[5]范冬萍.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6).

[6]汤耀平.国民科学素养与社会和谐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7]张玉强,戴艳军.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