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外校园人文素质教导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外校园人文素质教导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进入医学院校后更是忙于学习专业课程和英语,更加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这使得学生知识面变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课程设置。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更多的融合,形成了很多交叉学科。美国医学院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积极的对医学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尤其是是强调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性。随着医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人文课程得到了不断的加强。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医学人文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总学时比例达到了20%。美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以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性学科为核心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等,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使其能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在前1/3的课程中,有75%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艺术和人类学,在后2/3的课程中,也有近25%的时间继续学习文化艺术和人类学[3]。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还处于生物医学模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例总偏少,人文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据统计,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其中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社科课程课时总数的86.2%[4]。

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很多人文课程例如医学史、医学哲学等多为选修,而且很多人文课程只是根据教师的兴趣来开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教学内容。美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序惯性和实用性。美国医学院校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并重视人文课程与其相互渗透,其中哲学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为20%,呈现出横向的交叉性和关联性。例如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等学科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并不局限于人文教授,而是和医学课程彼此融和。美国医学院人文课程多在临床前期开设,但是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延续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即体现出纵向的循序发展的“序惯性”。如肯塔基大学医学院把“病人、医生和社会”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连续开设,开设时间长达67周,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社区医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四个单元连续开设,开设时间长达44周[5]。美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实用性,其中心思想是轻理论,重行为,并以病人为中心和密切的联系实际,重视对当前医学领域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概念的解释和基本原理的灌输,和医学的横向联系不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逻辑、方法的引导,使得学生只能肤浅的学习一些人文知识,而不能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有清楚和深刻的了解。同时,医学人文课程基本在临床前期开设,并在临床前期结束,纵向上缺乏序惯性,因此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方法和方式。美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在教学方法较为先进,教学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如小组讨论、问题式教学以及情境教学等。例如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在人文课程教授中,采用临床医生带小组讨论的形式,而且在各年级阶段分别展开小组讨论。美国医学院在人文教学方式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广泛应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稿发言中,不仅提高了相关方面的知识,也提高了书面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也倍受青睐,按器官系统和功能来安排课程,使各个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更紧密。现在我国的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沿用了中小学教育的应试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就连课时量很少的人文课也带有了应试教育的特点,很难发挥人文教育的真实作用。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逻辑、方法的引导;大班授课,忽略了个体差异,淡化了人文关怀;人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机械、死板,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不到人文教学的目的。

建立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体现和医学横向的紧密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开设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将客观知识和学生的人格特点相融合,从整体上塑造学生的人格;同时开设与医学直接相联系、相交叉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为医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以此培养学生关于医学人文整合的思维模式,使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医学生的生活和医疗理念中。人文课程要贯穿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出纵向循序发展的序惯性。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借鉴美国有益的经验,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以问题为基础,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案例,从多个侧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使各种思想、观点在交流中撞击、提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达到人文课教学的目的。同时,在专业课程的知识讲授中渗透科学精神,课程内容应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专业课的教学,应寓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医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言传身教地教导学生掌握优秀医生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卫生资源分配等,使人文课教学和医疗实践结合,不仅使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贯彻,而且极大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刘春雨 王雁菊 杨熠 王韫文 朱丽蕊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