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酒庄,酿自家红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芳 山西怡园酒庄酒少庄主。
陈进强 山西怡园酒庄酒庄主。
在喜欢做大、做规模、做产量的中国,陈芳似乎更希望把怡园做得更好,更小,更精致一点。酒庄是连结陈家三代人的纽带,也是她眼下事业的主轴。
陈芳最近发现,家里酒窖藏的好酒,时不时总会少几瓶。“唉,我爸现在把酒庄都交给我了,他自己就整天偷酒喝,要不然就是拿出去送人了。”陈芳笑着解释道。这个号称自己“不会酿酒、不会种植”的少庄主,从几乎没怎么喝过红酒的门外汉,到现在每年都推出让外国人都交口称赞的葡萄酒,只用了十年。
举家北上
1997年,长居香港的印尼华侨陈进强回到了内地,在山西为他的“怡园酒庄”开业剪彩。那年是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之后的一年,一半的香港人都受到金融风暴的波及,没被波及的那一半充满了对回归未知的恐惧,急着去国外购产置业,举家移民。陈进强的举动令人侧目,在女儿陈芳看来也不例外,“他是喜欢做梦的人,1997年的时候他去买酒庄是有病,我觉得是”。
那时候,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陈芳丝毫不知道自己家居然有个酒庄。“我在高盛工作得很开心,突然有一天我爸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家里这个酒庄给你管了’,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家有个酒庄。然后我就说,哦,好啊,就一直做到现在了。”
陈芳从父亲处“接手”的,不仅有酒庄,有商业天赋,还有那份一定要做出属于中国的好红酒的夙愿。当年,刚接下“怡园”不久的陈芳,拿着酒去给香港红酒界权威刘志新品尝,“他试了酒不跟我说怎么样,说要去我们酒庄。当他亲眼看到我们庄园后,他觉得在中国做酒庄是有前途的”。陈芳尊称刘志新为“师傅”,他会带着陈芳去喝酒,给她指导。再后来,这位同样希望中国能生产出好酒的“刘师傅”,成了这个庄园的一分子。
土地情结
外地人爱问:“山西怎么可能出葡萄酒?”当初老庄主陈进强来到山西的时候,质疑的声音很大,当地人也是嘘声一片,“山西人不喝葡萄酒喝汾酒!”但陈芳认为父亲是理性的,当年选定山西的原因,一是来自法国的葡萄酒专家觉得晋中太谷县适合种葡萄,二是陈进强当年在山西读了大学。辗转于印尼、香港和内地,父亲对土地的情结依旧,“选择这块他最熟悉、有感情又能种好葡萄的地方,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山西之后,陈家人又将葡萄园开辟到了宁夏。“山西大本营的酒庄有三千亩葡萄园,宁夏是新开辟的。”从三年前开始,陈家人就开始跟当地的农夫合作,到现在已经在宁夏开发了一千亩的新葡萄园。
土地是慷慨的,同时也是残酷的。虽然温度合宜,但宁夏的春寒,足以让全部葡萄死光,“中国种葡萄的选择不多,要不就是夏天多雨葡萄不熟,要不就是葡萄熟了但有春寒。”陈芳解释时,一点不像一个在投行工作过的精英,倒更像个看天吃饭的老农。然而,这一次,土地很给陈家人面子,酒庄建立以来,颇受酒客们的肯定。现在山西人也会说:我们的酒有一红一白,白的是汾酒,红的是怡园。
女儿红
中国红酒?不少爱拿“旧世界”、“新世界”说事儿的饮家,都将信将疑。陈芳有个朋友,是波尔多酒庄的老 板,“他经常会拿一些我们的酒,让波尔多的同行品尝,他们尝了以后觉得好像波尔多,但又不是,但就是猜不出是中国的。”陈芳笑着说,“他们心目中的世界酿酒地图没有中国,所以他们猜不出。”
陈芳自己也是饮家,她晃着酒杯告诉我们,“如果同等价格论性价比的话,我觉得我们不输。”一瓶欧洲红酒,刚开瓶的两个小时内会以浓郁的香味吸引所有人的鼻子和舌头,但山西红酒像含蓄的中国名媛,在其它酒的香气逐渐减淡的同时,香味越来越浓,低头不语,在角落静静地展示着自己的优势,“就像中国人,有内涵”。
酒里不但藏着技术,更藏着一家人浓浓的情分。“2003年我女儿出生,我们的新酒就用她的名字命名,好像生日礼物,也有女儿红的意思。”陈芳如今回忆起当时的这个举动,依然觉得很是有趣。
世代相传的酒庄
每次家族在庄园里聚会时,都一定不会客气地干掉若干自家好酒,其中偶尔也会有几瓶“女儿红”。“我们家人加上员工,二十多个人坐两桌,然后从干白开始,喝到桃红,再喝到更浓的赤霞珠……”陈芳算了算,一顿饭吃得很是悠游,“从晚上6点一直喝到11点”。
经常会有外国朋友问陈芳,你们酒庄英文名叫Grace Vineyard,Grace到底是谁?陈芳一想到这个问题就犯愁:她自己叫Judy,妈妈也不叫Grace。其实,Grace只是取义“心旷神怡”,但却造成了人们对他们家庭的各种猜测,“结果我爸建议我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Grace好了!”
每年六到八月,陈芳都会到酒庄小住,享受那份都市完全体会不到的舒适与平静,任由自己被葡萄园的阳光雨露、新鲜空气和周围的美景所拥抱。工作累了,就拿着一杯酒去和来酒庄旅游的客人闲聊。“我不会酿酒, 又不会种植,都被他们赶出来,就只能喝酒啦。”
那时恰是暑假,两个小女儿也会来到这个有和她们同名的酒庄陪妈妈,“三千亩的葡萄园里,耍一整天也不觉得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