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画技术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画;应用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51―01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成为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都有限,且逻辑思维较弱,多数小学生都对应用题有惧怕心理。但是,应用题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普及,利用动画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原理,变成生动、直观的图画或情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减轻一味讲解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动画技术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动画技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在家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只用“嘴”来说,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参与的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只是给学生灌输枯燥乏味、引不起他们兴趣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教育充其量就是给了学生“鱼”,不利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利用动画技术,通过声、形、色等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应用题的关键展示给他们,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这种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的教学活动,必然会让学生得到“渔”。
二、运用动画技术可以突破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具体。教师需要采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把问题的难点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难点在哪里,是什么。而动画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见为可见,把广域发生的事件展示在一个屏幕上,把分散的事件集中到一起,降低问题的难度,突破问题求解的难点,使得教学任务在学生充满兴趣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完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动画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概念
由于年龄的缘故,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小学数学应用题涉及的许多概念、规律都较为抽象,许多知识点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讲解清楚。如,应用题中常常出现的路程、距离、速度、时间、时刻、相遇、追上等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求解问题的关键。教师若选用动画技术手段,通过素材的闪烁、变色、平移、放大、缩小、翻折、旋转和透视等方式,可以把文字上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规律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本身涉及的概念和规律,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实践证明,通过动画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四、运用动画技术理解并建立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小学生不会对此有兴趣,他们的学习比较被动,尤其对于能够培养数学思维的应用题存在畏惧心理。然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担负着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数学知识打好基础,还要为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打好基础。而应用动画技术把单调的数学知识转换成饶有趣味的图片或情境,能给小学生切实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好奇心理的产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动画技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应用动画技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