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审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本文在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Abstract: Audit risks are inevitable, bu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avoid risks and minimize risks.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are analysed deepl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Key words: audit risk;causes;precautions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20-02

0引言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为审计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审计风险的存在。即便是这样,虽然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审计人员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之间的规律,发现风险点,进而人为的改变风险的存在,这样就会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降低,减少损失。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人员预防审计风险,提高自身的审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审计风险的发生原因以及防范预防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1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1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1.1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审计对象繁多复杂,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一些补偿贸易等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很普遍的经营行为,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复杂。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有些失误很容易被隐藏起来不被发现,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几年来审计对象的兼并,重组现象有很多,这就使审计人员难以得到真实的客观的信息,也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目前的审计工作已经不是传统的财务报表,还要对企业内部的重要错误和舞弊现象进行揭发,并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进行评估,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现状,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更加困难,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概率。

1.1.2 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不稳定法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审计工作就没有了统一的断定标准,也会增加审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这些调整直接影响了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1.1.3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的经济组织都利用计算机进行财政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财政管理上,这使得我国的财政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财政信息的生成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达不到现在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还要对计算机审计系统进行审计,才能得到真实的客观的数据资料。但是目前由于水平有限,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行使经济经营的企业审计时,缺少计算机的辅助审计环节,而目前的计算机舞弊现象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这必然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1.1.4 内部控制失灵产生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舞弊现象,减少审计风险的概率。但是,如果被审计的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而且管理上松散,有明显的漏洞,那么就可能为审计风险埋下了隐患,那么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其中的舞弊现象。

1.2 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2.1 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财务报表是以历史去表现企业的资金情况,但有些资产和负债得不到公开,使得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对报表使用人没有了实际的时效性。二是统计抽样的局限性。现代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张,审计人员不可能对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因此目前运用的是抽样审计的方式。但是抽样审计的对象肯定不能代表企业的整体,这样也就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在采用判断抽样法时,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有误,同样产生审计风险。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国家审计署制定颁布并贯彻执行的《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明确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忽视这些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私自进行违规操作,这样也会增加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2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审计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在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后的可靠的证据,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得到客观实际的审计结果。但是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是有限的。目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当中,有一半的人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面对目前的审计形势,他们难以胜任这份工作。另外,要求审计人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人格,还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有些审计人员办事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在工作中的态度不端正,就会酿下严重的后果。审计证据不全、不足、不充分、不恰当,经不起推敲,一旦发生纠纷诉讼往往败诉。所以,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

2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2.1 审计人员在承接业务时,首先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

一是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客户、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的诚信度很差,则蒙骗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也很大;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其次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判断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拒绝接受委托。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要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下列各种迹象: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主要财务指标恶化;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大量低效和不良资产挂账;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主要产品市场份额萎缩;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人力资源或其他生产要素短缺;未能达到预期经营目标;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存在数额巨大的或有损失等。上述这些迹象通常表现为表外信息,一旦由隐形转为显形,将会扭曲财务报表的客观表述。如果注册会计师只注重表内信息的审计,忽视对表外信息的关注,则极有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当在审计中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时,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持续经营假设对被审单位的适用与否。

2.2 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追踪被审计单位的每一笔可疑的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与有关第三方取得联系,进行电子函证、电子查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外,审计财务报告系统的应用,也便于审计人员随时垂询企业最新的财务报告,实现审计的实时跟踪性。

2.3 审计人员在采用抽样审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在选择审计样本时 ,要争取选择能代表整体的样本。在设计和选择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时,应当结合专业判断关注期后事项审计,使报告使用者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经营的重大变更事项。应尽可能关注至报告发出日的所有期后事项,在审计报告中作必要的披露,保证企业与报表使用者之间信息及时沟通。

2.4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着审计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而且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网络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了避免审计过程中败德行为的出现,必须培养审计人员公正、廉洁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经济利益所动,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