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的熏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的熏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美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美;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59-0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没多大意思;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了惧怕心理,把上数学课、解数学题看成是最头痛的事。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况,是因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美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中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引发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能得到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熏陶呢?

一、精巧呈现――感知数学美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在数学中,同样处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直观手段,将蕴涵在教材中的美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他们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1.感知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对称性是和谐性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它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形态或结构的均衡性、匀称性或变化的周期性、节律性。在现实世界中,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对称性,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既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面对称等空间对称,又有周期、节奏和旋律的时间对称,还有与时空坐标无关的更为复杂的对称。数学的对称美,实质上是自然物的和谐性在量和量的关系上最直观的表现。

在客观世界中,对称的形式是很多的:动物形体与植物叶脉都呈现着对称规律;人体的外部器官是左右对称的;一棵树在水中的倒影,又呈上下对称,对称的事物,能给人以美的愉悦。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更是存在着对称美,有数的对称:12321,123454321,3345433;式的对称:12×231=132×21,12×462=264×21,12×693=396×21,a×b=b×a,a+b=b+a;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镜对称,等等。

在教学中,利用对称美能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如教“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各种对称图案和色彩各异的蝴蝶、蜻蜓标本以及眼镜、字母A、M等对称图引导学生观赏,接着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经小组讨论,学生们竞相发言:蝴蝶张开美丽翅膀飞翔时,左右两边的翅膀大小形状一样;蜻蜓的眼睛很大,它左右两边的眼睛和翅膀也是一样;假如从眼镜中间对折,左右两边大小相同……由此,师生逐步归纳出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等知识。这样从美的欣赏到对美的理解再到对抽象知识的概括,大大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图形、线条、色彩、对称美中主动接收知识。

2.感知数学算式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算式虽然只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却展示了数学的规律美。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算式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例如,数12345679乘以9的倍数,会得到如下结果:

12345679×9=1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4

12345679×45=5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66

12345679×63=7777777777

12345679×72=8888888888

12345679×81=9999999999

教师先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在这过程中感受这样的算式存在的规律,再要求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在认识、欣赏算式规律美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原来不是那么枯燥,感悟到数学其实也是存在美的。

二、无痕熏陶――理解数学美

数学之美需要非常深的理解,审美单凭感觉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数学的美,才能真正欣赏数学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来提高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1.加深对数学公式的理解。数学的内在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学生要感受到这种美,就需要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有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借用电脑课件把圆平均剪成16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然后,再通过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 32份、48 份后拼成的图形,学生观察发现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一直这样不断地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将是什么情形呢?由此,将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动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较形象地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美隐藏在数学中的各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审美意识,要能发现美、鉴赏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断地积累审美的经验,同时,教师还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