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画书玩法“十字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字诀】

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想。

【特别说明】

十字诀中每个字代表一类玩法,它们只是常见的一些,并不涵盖全部。另外,既不是说每一本书都适合各种玩法,也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用各种玩法,它们更像是一种启发性的范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使用合适的书采用合适的玩法。还有,这些玩法并不专为孩子而设计,大人想玩也可以玩。

【十字诀详解】

动口篇

1.唱:有些图画书可以唱,或者它本身就是歌词或包含歌词,如《苏武牧羊》、Five Little Ducks(《五只小鸭子》)、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我们去猎熊》);宽泛一点,我们应该把童谣也给算上,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老鼠娶新娘》;或者书上的故事来源于一首歌,比如《约瑟夫有件旧外套》,或是一首可以吟唱的诗,比如《黎明》;或者本来这个民间故事就有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拔萝卜》,还有《小红帽》;还有更绝的,就是说故事人兴致来了,根据图画书文本自编曲子即兴就唱了,比如我就听故事人唱过《失落的一角》,很棒。

2.念:除了无字书,几乎所有图画书都可以念。让听众看着画,说故事人照着书上的字念(朗读或大声读),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玩法。有时我们会感到有些书不好念,原因不外乎这几个:①我们还没有准备好;②那些图画书的文字的确不太好(不适合念);③或者只是它们恰好不太适合面前的听众。

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会念书,所以人们常常会小看"念"这种玩法,在我看来,它也是图画书的诸多玩法中最高级的玩法(我特意把"之一"删掉了)。真正的高手应该拿起来就能念,自己也作为一名特殊的听众,与其他听众一起看着图画、听着声音(自己发出来的)进入原汁原味的图画书故事世界。这需要家长勤学、勤念、勤琢磨,当然还要真心喜欢。

3.说:有些图画书我们不得不说,比如无字书。但还有很多很多图画书,除了念一念之外,还不妨说一说。比如《苏武牧羊》、《京剧猫》这样的书,不说上一说,听众是不易明白的,因为文化背景对小听众难免生僻了点儿。

这里讲的"说"不同于"聊",主要是指抛开图画书的文本来讲故事,"聊"是漫谈到故事之外了。

动手篇

4.做:这一字口诀是个大箩筐,但凡需要动手动脚而非"画"、"演"、"吃"的都归入此类。所以包括:做手工、做游戏、做运动、做……看起来有点像读图画书助兴的节目,但玩到深处,也是对理解图画书大有裨益的。比如读了《花婆婆》之后种花,读了《拔萝卜》之后玩拔河,读了《小黑鱼》后来玩音乐游戏,读了《一园青菜成了精》后去逛逛菜园或分组打打仗……许多故事人,尤其是老师,在这方面颇有创意,比如方素珍老师的手工书就堪称一绝。适当运用,可以让读书变成很好玩的游戏。

5.画:一本本优秀的图画书就是一座座纸上的美术馆,不但可以让读者欣赏到各种风格、各种文化背景的佳作,而且还自然产生一定的刺激,诱使一些读者也拿起画笔来表现。不过一定要理解,图画书上的图画主要是用来表现故事和情绪的,因此对于小读者而言,最能激发他们创作欲望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大人看来很华丽的图画,而通常是那些简单、朴拙、直白的作品,比如《米菲》、《彩虹色的花》、《月亮,生日快乐!》、《好饿的

毛毛虫》、《好饿的小蛇》、《花格子大象》等等。

6.演:有角色的图画书一般都是可以演的,最简单的演法就是"分角色朗读",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爱心树》,但如果能配上一些道具演起来会更好玩。新近出的《小笨猪和大坏狼》专门配了面具供表演,相当体贴。不过读者如果愿意费点儿功夫,结合"做"字诀,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有趣的面具或布偶来演着玩的。

一点经验之谈,如果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适合选择角色众多而且形象鲜明的故事,比如说《咕噜牛》、《不来梅的音乐家》、《我选我自己》、《是谁嗯嗯在我头上》、《鸭子骑车记》,偶尔也可以选择角色少点儿的,但最好能轮流来演,比如《真正的朋友》。

7.吃:这是最需要创意的一种玩法了,因为说到吃的图画书可多了,但真正能拿来吃的好像还没有,需要自己想办法。比如说读到《绿鸡蛋与火腿》,你或许真的就想做一道来试试?还有《云朵面包》,面包容易,云朵难求!《石头汤》《生气汤》都可以来试试;还有啊,读过《子儿,吐吐》,是否能找木瓜来试试,西瓜也行啊;有的图画书里还有食谱呢,比如"兔子帕西"里的《苹果煎饼》,还有近年出的《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还有蛋糕配方,《古里和古拉》里的可算童话版配方。

动脑篇

8.破:这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适合喜欢玩技术、玩侦探游戏的读者。所谓"破",就是破解、破谜之意。有些图画书的确需要破了才好玩,比如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几乎本本都大有文章,如果《大猩猩》、《我爸爸》、Voices这类作品不破一破,趣味大减。破解图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读出藏在作品表面下面的故事,但并不是发散、延伸的联想。比方说,雅诺什的《小猪,你好!》中的小老虎车与青蛙的故事,《蚂蚁和西瓜》中的戴帽子的蚂蚁的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还有更深一些的,如《在森林里》里更具隐喻色彩的故事。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主要就是讲破解图画书的趣味。

9.聊:这是看起来最容易的玩法,实际上日常人们最用此招,当然往往用得不太好,比如明明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偏偏要紧追着孩子问:故事里有几只山羊、几匹狼、几头小猪、几个猎人?狼穿了什么衣服、小羊说了什么、猎人又干了啥?还有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聊法,不如不聊。所以台湾的"小大读书会"特别主张"有字读字,无字静静翻书",估计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无聊的聊书。

如何与孩子们聊书?这是一门大学问。钱伯斯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说来听听》,中文版收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之中。不过即使读过这本书,也未必就能开聊。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正对所聊的书感兴趣,像孩子一样感兴趣。如果没有做足功课,没有真正的兴趣,最好不聊。当然,如果暂时放下"通过这本书要教孩子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想法,随便聊聊倒是无妨的,比如读到狼的书,就聊起小时候山里面家乡闹狼的故事……夸张了一点吧,其实意思就是要聊得有趣一些、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一些。

10.想:联想、想象、漫无边际地瞎想……这是最具个性的玩法。有一次在开讨论读书活动座谈会时(显然没有小孩子参加),不知怎么聊到了《鼠小弟的小背心》,一位研究哲学的朋友很激动地说:这本书就是在讲老子的哲学,随遇而安,不是吗?当时大家愣了愣,但回头想想也颇有道理。有人也许会问:这种道理,孩子能懂吗?我倒要反问:这种道理,大人真的懂吗?在思想和想象的领域,如果不以大人为标准答案的话,大人比孩

子并没有多少优势的。

为图画书的"想"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为疆域设定范围,这种玩法有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