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项目人员鼓励制度的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项目人员鼓励制度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载体,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石。项目人员作为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对其激励约束的及时性、有效性、充分性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果和效果。

项目人员激励约束现状及问题分析

项目人员的激励约束与项目经营管理模式密切相关(见表1)。目前,项目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类:⑴承包模式。承包者是与企业具有劳动关系的自然人,与企业之间是内部承包的契约关系;项目生产要素由企业或承包者配置;企业较少参与项目生产经营,承包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权;按承包协议完成上缴后,项目损益由承包者支配和承担。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经理部分为临时性机构和长期性机构两种。⑵挂靠模式。挂靠者是与企业没有劳动关系的自然人或社会法人,与企业之间是经济合作关系;项目生产要素由挂靠者配置,企业不参与项目生产经营,挂靠者拥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经营权;除向企业缴纳管理费、税金外,全部损益由挂靠者享有和承担。但这种模式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⑶目标责任制模式。项目经理是企业的员工,与企业是授权与被授权的管理关系;项目生产要素由企业配置,企业参与项目生产经营,项目经理具有授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权,按照企业下达的目标责任书、项目建造成本组织施工并接受奖惩。这种模式是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

目前行业的总体状况是,虽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针对项目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但距离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任重道远。项目管理特点对激励约束的内在要求建筑产品的特点(固定性、多样性、体积大、造价高)决定了建筑生产的特点(流动性、露天性、定制生产、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建筑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组织的特点(团队因项目而变、需要连续均衡生产、业主全程参与、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开放的生产组织系统、成本管理难度大);生产组织的特点对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即:明确目标、充分授权、过程控制、量化考核、及时激励。同时,不同类型的项目呈现出个性化的要求(见表2)。因此,在构建针对项目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时,既要考虑共性,又要关注特性。

基于激励约束框架体系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建筑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框架体系包括六个方面,即:公司治理结构、目标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方式(手段)、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文化建设。下面,我们针对目标责任制模式,从上述方面来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授权体系和议事决策规则。内部授权体系,主要解决激励问题。即:如何对项目进行有效、适度地授权,做到既强化总部管理,又调动项目积极性。这涉及到项目与总部的管理界面划分。在承包模式下,项目定位为利润中心,企业较少参与项目生产经营,因此几乎将所有权限都授予项目经理。在目标责任制模式下,企业参与项目生产经营,通常将分包选择、材料采购、资金使用、人员奖惩等权限上移到总部层面。这时的项目应该定位为成本中心。但现实是,很多企业在集权的同时,仍然把具体的事务、责任压给项目,造成责任与权力不对等,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解决办法是:按照事项、额度授权,做到责任与权力的统一。而不应该简单地否定目标责任制模式,继续采取简单、易行但存在很多弊病的承包模式。

议事决策规则,主要解决约束问题。即:如何确保项目班子特别是项目经理在规定范围内正确使用权力。在示例1中,虽然企业将预算范围内单笔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的支付权授予项目,但项目经理只能单独决策100万元以内的付款,对于100万元至500万元的,要作为项目部的重大事项提交项目办公会决策。为确保项目办公会不流于形式,变成“举手会”,企业需要对项目办公会的召开时间、审议事项、提案提交、表决方式等进行详细规定。同时,还要设计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机制,即:一旦项目内部未达成一致,但项目经理坚持认为应该实施时,要遵循“遇反对意见由上一级决策”的原则,将该事项提交总部决策。这样,既能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又能避免事情议而不决。

目标管理体系。目标可以成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前提是:目标具体且可接受;目标与绩效密切相关;目标要分解;及时反馈。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对项目进行目标管理呢?首先,确定项目目标。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通过向项目下达利润、工期、质量、安全、费用等指标,作为管理和考核项目的依据。虽然指标是目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将指标等同于目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不同的。例如:在开拓一个新市场、新区域时,主要目标是确保履约,积累业绩,而不是强调利润;对于长期合作的大业主,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损坏双方的合作关系;对于创业绩、创品牌的项目,企业不应强调“开源节流”,而应加大投入,确保在工程创优、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因此,离开了目标谈指标,将会导致项目部的目标与公司期望目标的不一致,进而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通常,项目目标由合同目标、经济目标、管理目标、科技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组成,每类目标由具体的细化指标来支撑(见表3)。企业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确定主要目标(任务)后,统筹权衡其他目标,形成最优的目标和指标组合。

其次,编制项目策划。项目策划,是企业在投标前、施工前、竣工前等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的总体考虑和安排。其中,施工前的项目策划最为重要。项目策划包括管理策划、成本策划、技术策划和激励约束策划四个方面,形成项目管理策划书、项目建造成本书、项目实施性施组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四类文件(见表4)。这里重点谈谈标价分离,这是准确评价项目生产经营成果的关键性工作。标价分离的目的是将项目营销利润与项目施工利润分开。对于一般的承包项目,项目利润由两部分构成:项目利润=项目营销利润+项目施工利润。

项目营销利润是由市场人员创造的,与营销质量密切相关。当业主合同签订后,这个合同本身有多少利润就已经客观存在,但数值上可能是正、是负、是零(即:合同价与正常施工成本存在着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况)。

由于项目先天有“肥瘦”之分,如果不把这部分利润分离出来,对于营销团队与项目团队,以及不同项目团队都是不公平的。项目施工利润是由项目人员创造的,与项目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数值上也可能是正、是负、是零(即:实际施工成本与正常施工成本存在着小于、大于或等于三种情况)。也就是说,无论项目最终是“赚”是“赔”,只要将实际施工成本控制在正常施工成本之内,项目团队都应该获得奖励。

因此,通过标价分离剔除“肥瘦”因素,才能为准确评价项目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度量衡。具体说,就是以项目合同价为参考,以企业内部定额为统一尺度,结合相关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测算出正常施工成本,然后根据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形成向项目部下达的项目建造成本。

第三,及时反馈目标实现情况。目标制订后,执行是关键。企业从上到下都应该养成按照目标和计划开展工作、检查工作、反馈情况、进行整改的工作习惯。要定期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索和改进,加强过程控制。

业绩考核体系。包括指标设定、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等内容。其中重点是指标设定。目前,基于内外部的需求与要求,企业参与项目生产经营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大,这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但问题是,不少企业对项目下达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繁杂。所谓业绩,是指重要的功劳和成果。对项目的业绩考核,应该是对项目部功劳和成果的考核,而不应是对职能部门要求实现程度的考核。企业不能把要求当管理,把考核当管理,把业绩考核变成“要求考核”。从强化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对项目提出更广、更细的要求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区别对待目标类指标和考核类指标。

简单说,表3中列出的细分指标都可以作为目标类指标,在项目管理策划书中明确,要求项目做到;但只有属于“重要的功劳和成果”的指标才应作为考核类指标,在项目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和下达。通常,考核类指标只应包括:收入、利润、业主满意度、工程创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那么,其他目标类指标如何落实呢?在实践中,可以对所有项目开展定期性(一般每季度一次)的全面检查,监督项目对目标类指标的实现情况。检查结果除了做正常应用(例如:公布大排名、表彰等)以外,还应与超额利润奖、项目人员职级晋升等挂钩。

在选定考核指标后,需要确定指标基数。这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利润指标,需要企业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标价分离,相对准确地确定基数;二是根据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基数;三是及时掌握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持续完善企业内部定额。在实践中,项目经常遇到边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例如:边设计边施工,已经开工但合同未签,材料、设备选型迟迟不定等),企业应遵循“先下达后完善”的原则,切忌久拖不决。同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和原则(在项目建造成本书中明确)对基数进行调整,调整原则是:凡是不应由项目团队承担责任的事项,应该调整;反之则不应调整。例如因主材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变化,可行的做法是:波动在5%以内时不调整,波动超过5%时调整,但企业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项目从业主处获得补偿。

激励约束方式(手段)。激励方式包括:薪酬激励、福利激励、工作激励、培训激励、参与管理、职业发展、带薪休假、荣誉激励、情感激励、股权激励等形式;约束方式包括:市场约束、法律约束、行政约束、制度约束、道德约束、纪律约束、舆论约束等形式。薪酬激励在后面做重点讨论。限于篇幅,其他方式就不展开了。

职业发展通道。一个项目干得好坏,主要看项目班子特别是项目经理。但行业的现状是:几乎每家企业都缺少优秀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骨干人员。不少企业甚至为投标发愁,导致挂名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根源是项目人员缺少发展空间,优秀的项目人员纷纷转入行政岗位。解决办法是:按照专业线构建“宽幅式”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正常的职级晋升,使项目人员能够获得与同级次行政岗位人员相同的薪酬和待遇。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在激励约束方面主要发挥两个作用: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影响员工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项目要注重打造项目文化。既要崇尚竞争精神,坚持以业绩论英雄,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合作、友爱、共赢。受到关爱的员工,能够激发出更大的内在动力和更强的自我约束力。

针对项目人员的奖酬模式设计

薪酬激励是重要的激励约束方式。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在目标责任制模式下,工资形式主要有年薪制(含风险抵押金)、岗位工资制两种;奖金形式有工期奖、质量奖、安全奖、创优奖、绩效奖(绩效工资)、年终奖、现场经费结余奖、现金流贡献奖、超额利润奖等;津贴包括现场津贴、技术津贴、外语津贴、持证津贴、特殊津贴等。这里重点谈谈绩效工资与超额利润奖。

绩效工资。与项目绩效和个人绩效挂钩。通常,项目绩效与产值挂钩,个人绩效与个人考核挂钩。这里强调两点。⑴项目绩效与产值不能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要考虑开工、竣工与施工高峰期的特点,避免因产值过低或过高出现“头尾过低、中间过高”的问题。⑵项目月度绩效工资总额=人均绩效工资×项目人员流量。其中:人均绩效工资,与项目人均产值(等于项目月度产值/项目实际人数)关联(见示例2);项目人员流量,取项目管理策划书中的人员流量计划值,不根据实际人员流量调整。这样做要达到两个目的:鼓励项目降低人员投入(实际流量与计划流量形成的差额由项目支配;但同时要规定不同类型项目的最低岗位人数配置,防止走极端);在总体受控的前提下,加大授权,提高效率。项目每月只需取得监理、业主对产值的确认,无须总部审批。

超额利润奖。对于项目创造的超过利润指标的利润(简称超额利润),采取分成的方式奖励给项目部,这是激发项目积极性最重要的手段。超额利润奖=(结算利润-利润指标)×考核系数×资金收款比例×分成比例。其中:利润指标,取项目管理策划书中的计划值(如后期调整取调整值)。考核系数,根据企业对项目历次定期检查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折算(要设上下限,通常取0.8~1.2),目的在于:既要让项目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又不能把定期检查变成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如果不设定区间,项目会担心企业通过压低考核系数来减少超额利润奖,导致项目部向总部讨价还价和寻租)。资金收款比例,体现了企业对项目加快收款的要求。分成比例,这是个敏感数字,太低起不到激励作用,太高容易产生其他问题;总的原则是:分成比例依据项目类型、经营难度而定,在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明确。在实践中,项目团队获得百万元数量级的超额利润奖是件正常事,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以上是针对项目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考虑。对具体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实际,对相应的设计、方式、措施进行筛选、优化和组合,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激励约束制度、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