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徽州民居建筑中的活跃的因素――天井入手,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从文化精神层面和功能层面探讨天井的由来和发展,通过研究天井的生长机理,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关键词:天井;徽州民居;徽州文化;有机生长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1. 天井――徽州民居建筑最为活跃的因素

天井是最具有徽派建筑特征的元素之一。天井面积不大,一般位于正堂前,成长方形,宽度视开间的大小而定,大多较窄,长度通常延伸到厅堂两侧厢房的窗中线,以使天井光能漫射到房间里。天井凝聚着数百年来徽州百姓人家的欢乐、希望、忧愁与沉重,也是对古徽州人真实生活的某种折射。我们从徽州民居天井这个宅居中的“元素”可以阅读到徽州人的“家”,是离不开“天”的,这就是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有天井,它的存在使得人与天更接近,从而使“天人合一”走进了千家万户。

2. 徽民居形式及天井的由来

追溯徽州民居的发生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历史上该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因素。史料记载,古徽州的先民乃是当地的山越土著居民和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移民在漫长的历史上融合而成。由于战乱,大规模中原地区的移民不仅改变了徽州人口的数量结构,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巨大的财富、广博的文化、显赫的地位和精湛的技艺,也就是说极大地促进了徽州地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在移民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融合,徽州民居正是在长期的这种中原汉族和当地山越住民建筑文化融合和变迁中孕育而生。由于古越为巢居,即非常适合山区丘陵地带湿热气候的楼居式干栏木楼建筑,而北方中原一带在两汉时已高度发达的合院,即院落式建筑,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历代中原移民完整不变地移植到古徽州,而是根据当地降雨量达和用地紧张的具体条件既保留了“楼居式”的特征又加以调整,徽州民居融合二者形成一种新型“天井式”民居。由于用地紧张,院落改造为狭长的天井,这便是天井的由来。

3. 天井中的文化内涵及作用

3.1 “井”中映出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礼制思想

天井作为整幢房屋的核心,给整幢徽州民居建筑带来了一丝丝光明,使整幢房屋开始了呼吸,从一小片天空中获得生机。天井式民居建筑具有内向的性格,究其文化根源,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深受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安理学的影响。徽州人尊崇朱熹,事事恪守文公家礼。

在徽州传统的社会环境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体制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组织结构――血缘宗族集团,始终是维系乡民们和谐共处的纽带。牢固的宗族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徽州建筑遵循着严谨的封建礼制,体现出内敛、封闭的个性,其目的不仅在于隔断外人的视线,也为了限制女性的视听、阻绝女性与外界的来往。有的民居还在天井内掘井、种园,几乎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

3.2 “井”中映出的风水思想

徽州人对水的看法是独出心裁的,他们把水看作吉祥的象征,认为水即是财,因此他们设计出的所谓四水归堂,即民居四面均向天井排水,再由地沟排出宅外,不影响邻宅;象征着财源滚滚,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在古徽州风水理论中,“天井”和“财禄”是息息相关的。这种风水理论是有深刻的物质原因的,“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江西),一从浙省杭、严(浙江),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这就是说村镇沿河溪,既方便交通运输,又有利贸易集散。对居民来说,与水相近就是与财相近。

3.3 “井”中映出的“强烈的家族精神”

徽州民居以天井为一个最小的建筑单元,聚合成一个大的家族,如同蜂巢一样,反映了徽州人讲究聚族而居,“民不染他姓”的文化。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一进的套建,这些鳞次栉比、紧密相连的民居的采光、通风等问

题的解决更必须依仗天井这个天窗了。如黟县宏村承志堂,有9个天井;歙县郑村西溪和义堂,则有厅堂20 个,居房50 间,厨房11 间,天井更多达16 个;但最多的还是歙县棠樾村的保义堂,共有108间房,36个天井,堪称是世界之最了。

4. 天井建筑的有机生长

徽州民居平面虽方整而不呆板,虽紧凑而不局促,虽格局统一但仍多变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天井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天井的存在,使徽州民居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体现着建筑的有机性。北京四合院具有按两个轴向水平生长的能力,它是由院中四角的院门或穿廊横向沟通;或是由中门过厅、垂花门纵向连接的。徽州民居的有机生长的活力恐怕比北京四合院还要旺盛。

徽州民居可以多方向地、灵活地生长,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上:1,建筑沿轴向前后生长,即一进――二进――三进,每长一进只需设置一个横向天井。2,建筑对称轴向左右家姐,即一幢――两幢――三幢,每接一幢只需在天井一侧设出入口。3,建筑垂直向上生长,即一层――二层――三层,限于结构材料最高到三层。叠加的楼层与地层只需在平面坐标上以天井贯通。4,建筑入口大门外可设置小院向外生长和加接。5,建筑的左、右、后侧可根据地段加接厨房杂院等。建筑像这样生长、加接,可以改变入口方向,也可以像细胞分裂那样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以适应变化着的需要,由此,徽州民居具备了有机生长的品格。

5. 天井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如其他事物一样,建筑也是一个矛盾的东西,它的内容和形式从建筑交付使用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断矛盾着。民居尤为突出,因为它的构成要紧凑而又经常不断变化――人口繁殖、家庭组成的变化、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等,无不要求调节使用空间。这就要求建筑具备一定的有机生长能力,以及时地采用改建扩建、重新分割等手段,使建筑延续生命。这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是有很大启迪的,如果充分认识建筑的有机生长能力可以应对其使用功能的变化,就可以避免过多没有必要的拆迁,能使建筑充分发挥价值,避免人力物力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

传统徽州民居一般都能保存百年甚至数百年。这些民居能够经历这么长时期的使用,而不需要彻底推倒重来,就说明了这些民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如前所述的天井的文化内涵和作用中,能够看到正是“天井”的文化价值和使用功能兼具,才能使徽州民居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这对当今的传统民居保护和古建筑再利用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不能偏颇其一,而是相辅相成的。唯有此,才能使传统民居再利用始终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 单德启.安徽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刘丽芳.中国民居文化[M].时事出版社.

[4] 陈晶.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与借鉴[J].

[5] 王.黟县西递村落_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聚落空间的现代解读[J].

[8] 孙静.徽州聚落的人文特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