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音乐的内心听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音乐的内心听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心听觉”虽然并非一个专有名词,但是在音乐界却被广泛使用。基于此,笔者通过大量资料和自身实践认识到:“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我们不仅能通过它来指导我们的音乐实践活动,还能通过进行各种音乐实践来提高这种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由作、演奏到欣赏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觉的参与。我们通常说的音乐应该是一个合三为一的概念:第一是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第二是以表演者表现出的实际音响;第三是听众感受到的音乐。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听的过程。作曲家是通过一种内在听觉进行创作的,只有当他在心中听到某些音的时候才能把它写下来,这种内在听觉可以说贯穿在作曲家作曲的全过程中。演奏家也如此,他在演奏时也总是在内心中提前听到那些将要奏出的音响,以便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以求得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听众听音乐也离不开内心听觉,听音乐并不单纯是听觉器官的活动,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听觉能力。当听众在用耳朵听音乐的时候,内心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帮助他对感官听觉作出判断。本文主要针对器乐演奏的学习来讨论内心听觉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及其特点

1.概念

内心听觉这一词在音乐界早已广泛使用,它意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等都是内心的音乐活动。然而,音乐是门听觉艺术,任何一种音乐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听觉的参与,因此,便习惯于用“内心听觉”这一通俗用语来指代在内心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与听觉有关的音乐活动。在这些心理活动中都离不开听觉意象的参与,因此,笔者认为,内心听觉是人在内心(实际是头脑中)进行的,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形成和完善音乐意象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能力。

2.特点

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是一种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它对音乐活动具有先导性与创造性,正是这个特点使我们研究内心听觉具有实际意义。内心听觉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音乐听觉,人们常说的音乐听觉多强调外部听觉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而且只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而内心听觉则以此为基础更加强调声音在心理上的自如运用,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甚至还要超出这个范围,“它不是外部听觉在内心的纯粹复制,在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的同时,音乐内心听觉具备了先导与创造的能力。”正是由于内心听觉具有先导与创造能力,因而,无论是在音乐创作、演奏还是在欣赏过程中,这一心理过程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

众所周知,器乐演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创造而且是一种再创造,即二度创造。“所谓:‘再创造’就是指它是在作曲家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以乐谱形式的音乐作品为再创造的依据,准确的把握和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并在所创造的音响中正确地体现出来”。那我们来看看内心听觉究竟在这种二度创造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内心听觉的出现是音乐意象构思紧张运行趋向成功的标志。”笔者认为,每一次音乐刺激大脑都会产生音乐感知,由于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和主体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次所形成的感知都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形成的音乐意象也会不同。但毫无疑问地是,经过多次的音响刺激必然会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由此可见音乐意象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内心听觉不仅贯穿了意象形成的过程而且以形成意象为最终目的。如果我们了解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形成的心理机制,将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形为,必将会对我们演奏中主动形成所期望的音乐意象助一臂之力。

三、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我们研究内心听觉正是由于它所形成的听觉意象会在演奏过程中调整演奏者的动作、状态以求得满意的音响效果。我国当代钢琴家周广仁就音乐内心听觉对演奏和教学所起的作用叙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于199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所作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内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是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应先在内心中有一种声音的想象,然后在演奏时追求这种声音,以达到自己想象的效果。有些学生弹琴声音很‘白’,只弹出音符根本没有音乐想象力,但一经启发,告诉他对声音应有某种想象以后,他弹出的声音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对声音的想象也是一种音乐内心听觉,它对演出也会产生影响。一个好的演奏者会主动将内心听觉形成的音乐意象来刻意影响他的演奏过程,而一个平庸的演奏者不仅不会主动地、有目的地、形成意象,而且还会任由自发形成的意象在演奏过程中消极地被动地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意象所内含着的目的性是区分“创造性演奏者”和“平庸演奏者”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训练主动意象是演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结论

此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并从分析中得知与内心听觉形成以及作用过程有关的其他因素,如感知、想象等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由于无论在哪一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都离不开内心听觉,因而提高内心听觉也成为提高音乐能力的必要内容之一。尽管每个人的内心听觉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也能提高,对于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所以将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训练内心听觉的方法付诸于文。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3]耶胡迪•梅纽因.《人类的音乐》人民文学出版社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5]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6]朱峰顺,吕景云.《艺术心理学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7]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8]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9]张凯,胡晓娟.《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