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曲者请勿“偏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曲者请勿“偏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曾经留学德国的作曲家回国后调侃说,以前总以为中国的作曲圈子是在“自娱自乐”,不想人家欧洲国家的作曲界也是如此。“就连德国和法国那些著名现代音乐节的演出,观众也是寥寥几位圈内人士,走哪儿看到的都是同样几张脸。”自打那次与这位作曲家相聚之后,便很少见到这位老兄的“大作”。后来一打听,该老兄已经放弃作曲这“费力不讨好的苦活儿”,改做其他演出推广的生意了。

今年中国作曲界最大的一次活动,恐为9月16日晚在中山音乐堂的2010第四届《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专场音乐会。当晚的演出现场作曲理论界的各色重要人物纷纷亮相捧场。对于当代音乐创作的推广未来,指挥家谭利华如何也高兴不起来:“演出太少,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似乎是没办法让老百姓去耳熟能详这些现代音乐作品的正当理由。然而,数点一下近10年以来作曲家们的新作,有多少作品是真正切入人的内心和深入百姓生活中的作品呢?

看看16日晚《曲库》的作品,题材大多为对祖国山河抒情式的幻想和随想之作。七部作品中,仅有郭文景的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是为2008年汶川地震创作的新作品。该作品也是在技法和音乐表达上写得最具体和最有结构感的作品。

体裁“偏食”,是当代创作的另一个问题。中国的作曲家们似乎尤为钟情于歌剧和交响乐这一类大体裁作品,而对艺术歌曲、合唱、重奏、独奏、儿童作品等其他重要门类的创作少有顾及。似乎惟有写作歌剧和交响乐,才能与作曲家的身份相匹配。然而,艺术歌曲、合唱、重奏、独奏、独唱和儿童作品这类体裁,恰恰是老百姓最热衷的形式,也是最容易在大众间普及和广泛传播的作品。

高科技的技术从上世纪就从象牙塔走入了平民百姓中间,仅有几英寸的手机普及早已颠覆了传统印象中的高科技概念。当年的莫扎特并不是凭借“新锐”的作曲技术赢得皇室的青睐,而是以诉说平常人对爱情的平等追求的《费加罗的婚礼》故事,赢得作品世纪长青的。

如果作曲家们一味地为先锋技术和抽象随想苦修钻研,那么作曲一定是“吃力不讨好的苦活”。听听指挥家谭利华的呼声吧,多写一些“老百姓愿意听,演奏家愿意演,自己也满意”贴近现实和人心的好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