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美术的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美术的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国内,电影美术是不是一种艺术创作,从业者是不是电影艺术的主创人员?

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是轻视乃至无视电影美术创作的功能和价值的。甚至在制片部门或个别导演眼中,“美工”是听喝的!美术师要去看景、定点,即使摄制组内有车,也未必要得到车!不是有人说“一个好道具员比美工更重要”吗?不是有人说“任何一个画画的人都可以干电影美工”吗?于是,在电影美术部门内便有诸如“侍候人”的观点,"受夹板气"的观点,“当杂工头”的观点等等带牢骚又无奈的说法,不一而足。多年来,这种思想和氛围没有得到彻底的澄清。其原因在于电影圈内对电影美术的艺术功能和价值缺乏认知。由此而导致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电影刊物、电影史书乃至翻译片中,主创人员名单往往只标明编剧、导演、摄影、主演。特别是翻译片的片头字幕,几乎从不译出该片美术师的名字。似乎在电影艺术创作中不存在这个部门,或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这种“遗忘”实在是不应该的,它给电影美术师带来莫名的尴尬。

“美工”这个称号是我国的土特产。当今日本、美国冠以电影美术工作者的“雅”号却似乎动听得多:“Art director”(美术导演)和“Produc- tion designer”(艺术总设计师)。它们标榜各异,各自在其意义上究竟有何差别?在整个电影历史舞台上为什么进行了如此演进?扪心自问并对此进行一番静心的思索不是没有好处的。

一般人谈及电影多想到男女主角,甚至导演,而极少知道或了解在一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为电影做设计工作的美术指导。可惜电影界一向视他们为"跑龙套"的角色,二三流小人物,予以忽视。

迄今落在中国大陆电影美术家头上的称谓有:“美工”、 “美术”。仅从文字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别有什么质的不同,如果和他们实际工作相比较就显出二者之间名不副实了。

“美工”,这是现在最普遍的称呼。对此,影界同仁有一个共识:即是“美术工作”的缩称。这其实是个十分不明确的名称。广义的美术工作各种各样,狭义的是指电影圈内的美术工作,但仍不确切,它不能确指承担全部电影造型工作责任的实际。尤其是“美工”的“工”字,极易与置景工作中的泥工、木工相混,且表意是指实际操作人员,因而不反映被称为“美工”的人的职责。

“美术”,见于电影片头字幕是1982年以后的事。1982年初,北京电影创作会议上,韩尚义就电影美术正名问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1984年8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电影美术研究班”,随即成立了“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在这相连的学术活动中,到会的各厂美术部门负责人,取得一致的共识,即避免与“工”字混淆不清,改“工”为“术”。建议在片头字幕署名上用“美术”二字代替“美工”。其实,这仍是一种无力和无奈的表现。

1986年12月问世的《电影艺术辞典》,以词条形式将上述共识及职责确定下来:

总美术师 电影美术部门从业人员中一种高级职称。全面负责影片美术设计工作,对影片作出总体造型构思,负责组织有美术师、美术助理、绘景师、置景师、化装师、服装师及道具师等人员参加的创作生产活动,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在导演指导下,和摄影师共同研究并分析电影剧本,统一创作意图,确定未来影片的造型形象、基调及风格样式。对影片的造型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美术师旧称“美工师”,一般故事片中负责整部影片造型设计的主要创作人员,在影片拍摄准备阶段,按假设剧情与导演对未来影片总体创作意图和造型形式的要求,构思并绘制各种设计图。主要负责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陈设道具设计及镜头画面设计。在拍摄前的准备与制作过程中,负责组织与指导服装、化装、道具、置景、绘景、特技美术、字幕等部门的具体工作。在整部影片摄制过程中,美术师应对未来影片银幕造型效果的质量负责。

确认电影美术是电影的一个艺术创作部门,电影美术师是电影艺术的主创人员,是探讨电影美术创作方方面面问题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