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湘西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湘西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一词在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是这样阐释的:“文化是一个复杂体(或称之为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换而言之,文化即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将湖湘人士的英雄气概谱写成了颂歌,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渲染得恰如其分。

本文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精神内核、特质等方面进行浅析,探究湖湘文化和湘西文化的渊源与关系。

一、湖湘地域的远古文明和湘西文化的源头

“湖湘”一名最早见于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在其所撰写的《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虽复苍梧北望,湖湘盈舜后之歌;绿荇西浮,江汉积文妃之颂。”由此可见,湖湘之名由来已久,而湖湘文化则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引自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P35)换而言之,作为一种具备时间(历史发展)和空间(地域存在)双重内涵的湖湘文化,必然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从时间维度(也就是历史发展轨迹)方面讲,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湖湘本土的史前远古居民的活动息息相关。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早有古人类活动;湖南境内屡次被发掘出来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则被部分学者认定为湖南本土的土著民族文化,而这个土著民族就是殷商人尚未进入湖南之前的本土史前文化的创造者“苗蛮”的一支,也极有可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赫赫有名而又扑朔迷离的“三苗”。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湖湘大地上主要居住着五个古老的民族或部族群,即越人、蛮人、濮人、巴人和楚人,而其中前三者最为古老,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南“原住民”。古越人是湖湘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分布于湘东北、湘东、湘中和湘南地区,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向西南和南方迁徙,成为湖湘侗族的先民。蛮人也是湖湘地区最古老的民族或部族群,一般认为是殷商至西周时期的“荆蛮”,即远古时期曾经与炎、黄两大部族集团逐鹿中原的苗蛮――“三苗”的后裔。后来,在楚人的不断征伐和排挤下,向湘西和湘西南迁徙,成为了现今湖湘“苗”、“瑶”族的先民。另外,濮人也是湖湘大地古老居民的成员,聚居在湘西的濮人成为了秦汉时期史籍中记载的“武陵蛮”和“武溪蛮”的主要民族构成部分,也就是现今湘西和湘西南“苗”、“瑶”等少数民族的族源之一。在我国先秦的古代典籍中,对于居住在南方(包括湖湘)的各民族统称为“南蛮”,比如《礼记・王制》中所说的:“南方曰蛮”。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四裔》中将南蛮分为卢戎、蛮、濮、巴四族,他认为“南蛮”实际上是指蛮、濮、巴三个民族或者部落群。巴人相传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为廪君巴务相的后裔,在势力日盛的楚国的逼迫下,向川东退缩,成为现今湘西土家族的族源。

追溯历史,可以看出湖湘本土“三苗”族群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化,直接催生了湘西文化的雏形,“三苗”族群向湘西、湘西南等地区迁徙,而当时湘西如天然屏障般的地理环境、封建社会落后的民族政策以及各种深刻的历史原因,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湖湘先民的文化本色与精神特质。

故此,要细细体味湖湘文化的特殊秉性,只有深入神秘的湘西。那静静依偎沱江的凤凰古城,那里既是苗族文化的宝库,也是湖湘文化的缩影。

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湖湘文化与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

湖湘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 (引自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历史上的先贤周敦颐、王夫之、王]运、谭嗣同以及辛亥革命的先驱黄兴等,都是这一文化精神特质的鲜明代表。学者钱基博认为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地理成因――“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盖四塞之国,……重山叠岭,滩河峻激……人杰地灵,大儒迭起,……盖地理使之然也。”(引自钱基博 《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985年12月版)在这样特异的地理环境之下,萌生出极具独立性的湖湘文化精神,这一精神的杰出代表――屈原,就是具备了“独立自由”之思想,才能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离骚》。

历史上,湖湘远古居民、“三苗”族群与汉民族、中原王朝相对而言,长期处于生存空间、文化话语、政治话语的弱势地位而被边缘化。也正因为如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被磨砺出顽强拼搏、敢于冒险、独立不羁、草野彪悍的精神品质,而这些品质与湖湘文化精神中的强悍、不畏艰苦、勇于探索、不肯屈服的精神特质是一致的。

三、湖湘文化的“活化石”――神秘、古朴、务实、劲勇的湘西文化

泱泱华夏,各民族、各地域的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类别。这些民族或地区的文化,既有普遍的、共同的、基本的人类性成分,又有其属于民族性、地域性、社会历史性的特殊个性。如果将湘西文化划分为湖湘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湘西文化不但具备与湖湘文化相同、相近的文化特质,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其缘由与湘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湘西地区山高路险,崖壁陡峭,崇山峻岭层层阻隔,使得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极为不便,于是,大量各具特色的民俗传统与民间文化得以完整、长久地保存下来;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被孤立,不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使得湘西先民不得不借助祭祀神灵的方法来祈福纳吉,消灾避难。于是,众多生动的神怪传说、史诗佳话应运而生。此外,由于种种历史、政治原因,湘西各族群之间的相对封闭也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分布错落有致,各自传承特色鲜明。古时土家族的首领土司就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禁令,迁出迁入者甚少,而土司辖地四周亦有封建朝廷的重兵把守,禁止汉人入峒。

湘西文化浸透了巫风楚韵,是一种以生命底蕴为人格理想、一种高扬着形式创造和内蕴着虚幻性审美智慧的文化,是研究湖湘文化的活化石。首先,崇巫好祀,顺天逍遥,天人合一。崇神信巫是湘西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汉书・地理志》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鬼巫,重祭祀”。在天人关系上,湘西文化主张顺应天意而行,天人合一,追求自由自在、逍遥快活的生活,这一点在土家族“人化宇宙”的观念上得到了印证。

其次,湘西文化具有原始古朴的品质。这种原始、醇正、古朴的品质闪烁在湘西文化的方方面面。湘西人偏爱红、黑二色,常以红、黑为主调去统一其他的色彩。红、黑二色在湘西文化中具有原始巫术崇拜的涵义。黄永玉的画作中经常运用这两种颜色作为主调,抛开美学、装饰性意味,就是其湘西文化底蕴的影响了。

再次,价值取向上务实进取,重情重义。湘西文化中饱含湖湘人务实进取,重情重义的价值观。在长期的征服自然和抗击的斗争中,湘西人表现出雄强蛮悍、不屈不饶、桀骜不驯的气势,体现出勤劳勇敢、务实进取、重情重义的心理和精神特征,落后的农耕技术和艰难的生存环境培育了湘西人务实进取的精神。

最后,湘西文化彰显出强悍、劲勇的民族性格。湖湘大地上巴人的民族性格素来就是强悍劲勇。史书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引自《 华阳国志・巴志》)湘西的土家族人就是继承了巴人的精神特点,《大明一统志》云“南浦县、涪陵郡,人多劲勇。”

湖湘文化和湘西文化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无论是在起源上还是精神内核上,都闪耀着同样的南蛮气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浩浩荡荡的湘江,不仅孕育了湖湘文化,也哺育了湘西文化,它们犹如孪生兄弟般,一齐在璀璨的华夏文化中闪耀着惊世绝伦的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此文系2008-200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0806057A,“从万荷堂中感受野性湘西――黄永玉的绘画与湘西文化之关系研究”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