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言语行为即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器官的活动,利用运动、面部表情、体态、手势和造型等来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媒介载体。

一、非言语行为在教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便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面带笑容,态度温和,充满激励和期待的眼神以及带着激情的举动,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热情,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乐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愿意互相交流的朋友,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2.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积极的体态语言,会使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识、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充实,提高教学层次

教学中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强了,就会对教学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提出一些教师从没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体态

利用体态可以设置悬念,并让学生在直观中解决悬念,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开篇时,先给出标题,然后突然伸出双掌,学生不知为何,然后再慢慢两掌合拢,让学生分别从两边观察,再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的概念,这样利用悬念抓住学生,利用直观引导学生,就会对全等形有较深的感性认识。

2.表情

俗话说,人的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教师和蔼热情的笑脸,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去。相反,就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学生在沉闷拘谨的心理状态中听课学习,其智能活动是永远不能进入最佳状态的。因此,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应该抛弃恩怨得失和忧愁烦恼,以饱满乐观的表情去感染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

3.眼神

眼睛常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它在教学中也具有其独到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善于使用眼神“察言观色”,就可以捕捉到各种教学信息。在组织教学中,当某个学生思想“开小差”,教师及时用眼神给予暗示,并有针对性地不时注视,可以使其警觉并集中精力听课。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非所问或问而不答时,教师以目示意,投以鼓励信赖的目光,学生就会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教师切忌对学生用瞠、瞪、白、瞟等眼神,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或情感波动。

4.空间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教师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讲课,一旦发现学生搞“小动作”,教师只要在学生座位中间过道上巡视一趟,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而当学生有了困难,教师走到学生的身边,轻声细语的讲解,将是给学生的一种鞭策。所以,教师平时讲课时,在无需板书的情况下,不妨经常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避免课堂气氛的呆板。

5.辅助言语

辅助言语是指声音的音调、语速、节奏等非词语方面。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利用辅言语,会起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作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6.客体语言

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客体语言,主要指教师的修饰物、板书、直观教具等各种不同的客观教学手段所体现或传递的信息。

总之,教师绝不可轻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应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多使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会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