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两课”教学深入生活的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两课”教学深入生活的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直以来,“两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两课”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下同)。但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教学仅限于理论上的内容,其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现阶段,关于两课”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总是有一段难以逾越的障碍。“两课”教师需要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去满足大学生对生活化知识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基层,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以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是实现“两课”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两课”教学;深入生活;思索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94-03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一直被社会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因为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党的执政治国理念的特殊使命。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教育界高度重视并全力扶持,社会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近几年来,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用旧事例,讲新理论;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讲理论体系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底气不足”的情况。现阶段,“两课”教学应当深入生活,从广袤的社会基层生活中吸取养分,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载体和表达方式,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深化认识,使理论教育更加丰富生动,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对两课教师“深入生活”命题的界定

教育教学中,“深入生活”是一个多年来倍受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一再强调,但实际未能合理界定的问题。生活本身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的普遍概念,人类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都包含在生活之内。换言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属于生活的范围。生活可以指个人生活,也可以指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还可以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个人的有生之年,一切积极或消极的思想态度、行为活动都是在生活。生活的范围如此之大,那么就有许多合理的疑问,在“深入生活”之前,教师究竟在哪里?教师既往的生活算不算生活?是否需要教师走出个人生活的圈子迈入新的社会领域才算是生活?

由此可见,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深入生活”这个命题本身是不清晰的。如果对“两课”教学所需要的深入生活不加区别和限定而笼统使用,或者说,把涉及生活一词的单称、特称、全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使这个命题无限扩大,并且容易混淆“两课”教学工作中“深入生活”所特指的范围和对象。所以,现阶段“两课”教学工作“深入生活”的大命题,不仅仅再停留于表现与升华的浅层关系上,而是要进一步地深入到沟通与交互、创造与体验的更深层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与生活水融。本文认为,这个需要教师“深入”的“生活”,是一种有限定的特指特称,不能是无限制的泛指和全称。

二、对两课教师“深入生活”方向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应以认真的态度深入生活,不仅要把握客观对象的形貌,更要深入到更深层的程度。古人所说的“师造化”、“穷极造化”是两课教师应当遵循的哲理。每位教师究竟应该深入到哪个地区,去体验哪种生活,选择何种调研方向,应当首先明确。这一选择关系着“深入生活”的成败,并且影响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教学效果的好坏。广阔世界的生活领域和具体内容无比丰富,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做到“万事通”、面面俱到。每个教师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受到长期的经历、兴趣、知识构成各方面的限制,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敏感区和教学领地,当教师驰骋于这一方自己的领地时,可以如鱼得水,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相反则可能迷失方向,事倍功半。

两课教师深入生活方向的选择上,首先,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视野应当宏阔而独到;其次,应当考虑教师具体的气质、个性和特长,选择那些适合个性和特长的基层去深入生活,尊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只有方向选择正确了,思想和态度端正了,对基层“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才有可能“深入”,所以,对于教师深入生活一定要有正确、明确的方向,让教师到符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环境和氛围中去体验,只有这样,对教学工作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对两课教师“深入生活”内涵的理解

具体来讲,从深入生活到提高教学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实“两课”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深入生活是为了推动教学发展,不是为了深入生活而去深入生活。深入生活说到底,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与手段,教师要依托现实,勤于学习,要能够掌握社会变革的前沿知识,才能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迅猛的现实环境,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出现井喷现象,“两课”教师也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及时更新,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从井喷的信息当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前沿知识。所以,想要深入生活,必须首先把握生活的内涵,生活的内涵是无比丰富和广阔的,既包含社会生活,又包含个体生活,还包含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情感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体验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给予教师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外在生活的单纯反映,同时也是教师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展示和表现,是教师的精神感受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学不仅仅反映社会生活中群体共性的内容,还要体现教师对深入生活、深入基层的感同身受,反映教师个体个性的内容。根本地讲,深入生活的真义,在于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扩大教师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广度与深度,增强教师与社会生活的接触频度与力度,端正教师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与态度。

四、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走基层”活动的进展

1.活动的基本情况。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走基层”活动始于2011年,是甘肃省高校中较早开展活动的高校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是走基层调研活动试点单位。活动举办以来,他们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活动三大任务,即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会议精神,开展农村、企业、社区现状调查,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兰州理工大学成立了“教师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先后组织多批思政理论课教师开展了“教师走基层”活动。老师们走村入户,到了10个乡镇,30个村庄,13所中学,6个学区,5个农家书屋,30余户农家学习调研,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了解与认知》、《情系特色理论,心怀六中全会,体验基层生活》、《南梁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与思考》等调研报告,完成调查问卷近百份。收集了南梁革命、各村统计年表、基层民主建设、各县文化产业建设、民俗民风书籍等大量资料,并在甘肃庆阳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灵台县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

2.活动的经验总结。通过开展教师“走基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组织教师分期分批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生产一线,开展学习实践,改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用鲜活的事例解答大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让思政理论课堂“活”起来。教师深入生活之后,讲课有了底气,科研有了灵气,工作有了心气,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了新的气象,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遵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调动两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源头活水,深刻体会到了高校的思想理论价值不但在课堂上,更在广阔的基层天地间,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思想理论教学的改革。

3.活动取得的成绩。首先,通过发挥高校教师理论优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体察社情民意,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调研活动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方式,也是了解基层、贴近实际的好途径。其次,深入生活,通过收集整理各方面典型案例,形成生动鲜活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案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认识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教书育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智力高地作用”。

五、“两课”教师深入生活走基层的建议

教师走基层活动是“两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切实提高对深入生活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并积极组织安排相关工作。

1.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为走基层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拓宽实践活动领域。同时增加经费预算,设立“两课”教师实践学习专项基金,作为“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正常经费保证。“两课”教师实践学习应视同教师进修学习,专款专用。

2.秉承“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人才培养的场所扩展到社会,如可以将教师走基层实践与本科生教学实践、实习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学校正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提升实践工作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两课教学活动健康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通过广泛宣传,来提高社会对两课教学深入生活的认识,如高校可以在走基层活动过程中设立新闻报道组,通过校园新闻聚焦、编制活动简报等形式,对活动进行全程新闻报道;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组织人员创建专门的网上宣传平台,通过微博、手机报等网络宣传手段,汇聚人气。

六、结语

两课教学深入生活是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需要深入生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才能完成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深入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两课教学生活化,是现实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必须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迫在眉睫,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开创高校“两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夏素荣.浅析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6).

[2]曹小先,郭传杰,等.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

[3]肖国飞.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两课”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陈彪(1953-),甘肃靖远人,教授,研究生学历,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郭峰(1981-),甘肃通渭人,助教,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