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茬播种玉米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茬播种玉米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方向前 张建华 赵洪祥 张丽华

谭国波 闫伟平 于雷 刘春光 边少锋 王炳志

摘要分析了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扣半留荐播种玉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定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湿润冷凉区;吉林省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耕地多以丘陵坡耕地和山谷间冲击平地为主,丘陵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70%以上,丘陵坡耕地海拔高度400~700m,坡度在15~25°之间,山谷间冲击平地海拔高度260~400m。由于地理状况多以坡耕地为主,所以适合小型机械化整地以及玉米播种的需要。近年来,该区域应用的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新技术,使垄台上根茬高在20~25cm之间,对降低风沙危害、蓄水固土、减轻风蚀和水蚀起到巨大作用,明显加快了起垄速度并节省了播种、田间管理用工,增加了产量,还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群体的整齐度,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玉米生产节能增效的重要技术支撑[1]。但该项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掌握不准确等问题,给玉米生产造成诸多不便。现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介绍如下,以为玉米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扣半留茬播种玉米存在的问题

1.1容易造成垄床土层浅

在使用扣半起垄时,由于受到土壤容重及留茬根系,或扣半犁牵引动力的影响,使得扣半起垄的垄床土层厚度往往只能在5~8cm之间,造成垄体土层过浅,影响玉米苗期生长[2]。

1.2容易产生缺苗和断条

在使用扣半起垄播种玉米时,由于底肥施于被扣半成垄前原垄的表面上,成垄土层过浅,使种子与底肥间距离过近,容易发生烧种现象,在玉米苗期生长时,可能发生苗黄或有不同程度的烧苗发生,从而造成缺苗、断条的现象。

1.3容易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苗整齐度差

在使用扣半起垄播种玉米时,由于成垄垄体土层厚薄不一,造成玉米播种深浅不一,直接受底肥施用量多少的影响,当玉米种子萌发或苗期生长发育时,局部土壤供给水分量及养分含量的差异变化,造成出苗整齐度差或缺苗断条的现象。

1.4扣半起垄质量差

在使用扣半起垄播种玉米时,受扣半犁操作入土夹角、土壤根茬、土壤质地、牵引动力等的影响,造成扣半起垄质量差的现象[3]。

2提高扣半留茬播种玉米质量的对策

2.1精心起垄

扣半起垄前要细心调试犁铧转动,使其保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扣半起垄应在扣翻原垄体的2/5,扣半起垄形成新垄后进行播种,扣半起垄保留原垄体3/5及上年的玉米茬子。扣半起垄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柳式铧上捆草把翻扣,用犁扣半起垄时,紧贴玉米根茬处将土翻向相邻垄台上,保证玉米茬原地不动,并保证翻土量相同,坡地扣半起垄必须往坡下方翻土,保证翻土方向一致,形成新垄,而平地起垄沿同一方向翻土,翻土时注意犁杖要向下倾斜,以与水平成80°角,翻扣起垄效果最好[4]。第2年应紧靠新的玉米茬边翻扣起垄,并把上年扣半起垄时留的茬翻到土里,年复一年往下扣半起垄。二是采用专用可调式扣半犁起垄,具体方法同上,且效果更好。

2.2精准施肥

扣半起垄精准施肥是关键,可采用2种施肥方法[5]:一是扣半起垄时在扣半犁上安装深施肥调节装置并进行调试,选择适宜的排肥量,使其在扣半起垄前将底肥施入成垄的原垄下部5~8cm处。二是在扣半垄相邻的原垄台的垄帮(垄尖),距玉米根茬10cm处,条施底肥,通过扣半翻土,成垄后将底肥盖严。

2.3随起垄随播种

在新翻扣的垄上使用播种施肥器进行播种,播种垄与老垄玉米茬行距12cm左右[6]。做到随扣半起垄随播种,及时进行人工镇压(采顶格子),并喷除草剂。使用便携式播种施肥器播种玉米,以达到最佳种植密度。操作播种器播种时,用力要均匀一致,播种深度为3~4cm,避免过深或过。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要观察排种和排肥状态是否正常,以避免造成玉米苗期生长参差不齐或缺苗断条现象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 方向前,付稀厚.浅谈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苗期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技术措施的管见[j].农业与技术,2006,26(3):78-79.

[2]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3]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12-13.

[4]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方法对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12-14.

[5] 李维岳,才卓,赵化春.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马成林.精密播种理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