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困境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班制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考试模式的背景下,推动选课走班制的改进与完善是顺应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主抓手和突破口。本文试对高考改革背景下走制教学存在的困境做出分析,并提出走班制教学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建议。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困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上海、浙江等地高考改革实验的推进,走班制教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说,现有走班形式还不能充分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充分地满足高考改革的需要。高中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硬件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

按照高考3+“6选3(或7选3)”的模式要求,“3”就是语数外三科统考,“6选3”就是理化生政史地任意选择3科。如果一个年级有500名学生,按照传统的编班形式,每个班50人,也就是10个班,但是,按照“6选3”的模式,理论上就可能有20个班,每个班平均25人,也就需要20个教室。如果是“7选3”,其组合形式会更加复杂,对教室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换一个角度看,按照6科或7科不重复的原则单独排课,结果会怎样呢?无疑,因为学生选考科目的多样组合,至少6个或7个学科的上课时间是不能重复的,而且是不可能均衡的,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教室。此处,实验室、阅览室等众多基础设施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二)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再看“6选3”的选考形式对教师的需求。假设一所学校有500名高三学生,按照以前的文理分科模式,理科6个班,文科4个班,需要的理化生教师各为2―3名,政史地教师各为2名。按照“6选3”的选考模式来看,学生自主选择,理论上无法料定多少学生选某一学科,可能会出现500名学生选择某一学科,也可能出现没有学生选择某一学科。于是,有的教师可能会严重不足,有的学科可能会有老师没事干。再从教师素质上看,可以肯定,“6选3”教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

(三)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过去的文科理科分类高考,无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甚至每一所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学科资源库。可是,按照“6选3”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原来的课程资源就会严重不足。具体地说,根据“6选3”的选考模式,为了满足学生高考的选考需求,在高一高二阶段,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9个学科,都应该开设高于学业考试水平而接近高考水平的选修课。因为不开设这样的选修课程,就可能会让学生在高考中缺乏竞争力,也会让学校失去竞争力。同时,这些选修课又不等同于国家选修课程,需要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高考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实施。显然,现存的资源是明显不足的。

(四)学生选择的盲目与盲从

新高考实行3+“6选3”的选考模式,学生在理化生政史地这6门学科中到底选择哪3门学科,由谁决定?从理论上说,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都有自己的愿望与理想。自然,“6选3”学生选什么应该是由学生决定,由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决定。但是,事实上,学生选什么,最终还是由高考的难度决定,学生肯定大多会选考比较容易的科目,会选择自己学得更好的科目,会选择对手比较弱的科目,会选择优秀老师教的科目。当然,这仍然还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其实,最终学生在高三会选择哪三科,或许,学生自己也会拿不定主意,而且,这绝对不是少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出路

走班制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高中学校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有的放矢,切实解决走班制教学的资源问题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面临的困境,首要的是学校资源不足。然而,在资源问题短期内难以充分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被动等待观望,而要有的放矢,做好内外部资源的挖掘、扩充、协调、共享,着力从硬件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等方面去突破。

硬件建设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础。高中学校一方面要挖掘潜力,充分地调用学校现有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甚至办公室,以尽力满足学生走班的需要。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建或扩建,增加教室和实验室,加强硬件建设,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教师资源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关键。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素质。针对高考改革,学校尤其要重视教研室建设,切实开展好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自主研修与合作研讨中提升自身素质。至于数量的不足,限于现有编制政策,从学校的层面看,的确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临近的学校之间可以通过师资共享的方式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过去几年,教师“县管校用”的机制逐步建立且日渐完善。对于部分学校因为学生“6选3”造成的师资紧缺或富余问题,可以通过在区县的范围内进行教师的适度调节得到解决。

课程资源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核心。面对高考3+“6选3”的考试模式,尤其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创建、丰富与更新。特别是那些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很可能一个年级的理化生政史地教师只有一两位,甚至全校也只有五六位,这势必造成学科的教研实力薄弱,也必然造成课程资源建设的困难。怎么办?一是要统筹规划,逐步完善与丰富;二是可以考虑与其他兄弟学校合作,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有效促进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

新高考“6选3”的选考模式,还要求我们开设和加强生涯规划课程,重视指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考取理想的学校。

(二)选点突破,选择适合的走班教学形式

从理论上讲,要真正充分满足学生高素质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走班教学的形式也必然是多样态的。比如,我们重庆外国语学校主要就有综合分层走班、学科分层走班、选修模块课程走班教学、兴趣走班教学等四种走班形式。

综合分层走班,是指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在高中年级实施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分为AB两个层次或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实施教学。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实行“滚动”,进行班级调整。学科分层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主要适合于理科类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选修模块课程走班教学,主要适合于文科类学科,包括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层次,走班学习。兴趣走班教学,主要适用于体育、艺术(含音乐与美术)、研究性学习、社团课程、校本课程(含第二外语、AP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走班学习。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情况,所面临的问题也有差异。一些老学校,招生规模较大,师资储备充足,教学资源丰富,但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硬件不足;一些新学校,硬件肯定好得多,但是,在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招生规模小的学校,相对教师数量少一些,可能会存在教师资源的欠缺,更重要的是教师教研的团队力量因规模较小会薄弱一些。每一所面临自己的实际情况,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求切实地保证高考“6选3”选考模式的顺利实施。

比如,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师资力量充裕,可以在语数外和理化生政史地9科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而小规模的学校,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教师相对不足,就可以在语数外学科实行分层走班,在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可能只能实行学科分组走班。

一所学校规模较小,师资力量相对可能要弱一些,甚至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怎么办?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结合高考特点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结合学校所能开设的科目,恰当地选择高考科目,优化组合,以求尽最大努力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学校面临高考选课走班的燃眉之急。简单地说,就是将“6选3”化为三四种组合形式的“套餐”(比如物理、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化W,物理、化学、历史等)供学生选择,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化解矛盾。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由选择。

(三)着眼长远,全面提高走班教学质量

走班制教学是适应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形式,但必须明确的是走班教学并不必然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即便未来学校能够开设足够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把学校变成“课程的超市”,但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及时转变,专业能力不切实提升,那么走班教学最终也只是“徒有形式”而已。

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具体探索如何通过走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角度去设计分层走班的具体策略,以求真正让学生学得更好,考得更好,发展得更好。需要强调的是,分层走班的目的绝对不是让优秀的学生保持优秀,让较差的学生保持较差,而是要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较差的学生学得更好,变得优秀。这就决定,分层走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最终的结果上却是要让学生都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我们要认识到高考改革是未来学校发展、提档升级的一个重要机遇。要着眼长远,以走班制教学改革为抓手和突破口,做出促进学校稳步提质的工作规划,力求在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新高考,并以此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高品质、高品位、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高考改革,绝不只是命题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顺应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学校除了针对高考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之外,还必须在育人模式、课程体系、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改进。同时,一个区域内的几所学校或者几所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差不多的学校也可以构建共同体,通过联合教研等形式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升走班制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系重庆外国语学校校长

――【众议走班】――

观点一:走班制若还是围着“分数”转,就真的“走偏”了

走班制也好,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也罢,宗旨都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为我国高中探索走班制带来了契机,但走班制的初衷如果不能被更加多元化的高考制度与学生评价机制所吸收,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会对应试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眼下,大家在评价浙江高中实施走班制的成效时,就把“期末考试中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高于传统班级学生的平均分10分”看成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评价走班制利弊依旧停留在“唯分数”论上,而实行走班制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而不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的走班制就真的“走偏”了。

观点二:走班制增加教师工作量,对教师要求更高

尽管走班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却会增加教师个人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同时承担教学任务与教学班管理责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而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了。

观点三:师生评价机制须创新

走班制的实施,使学校在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而建立实施与课程、教学调整相符合的评价方式和制度,则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比如,“分层走班”之后的考试评价,在试卷上就要做出区分,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难度的试卷,也可以在同一张试卷上区分难度,设置必做和选做模块,供不同学生选择。有专家建议引入学分制,打破学年与年级制,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实行“选课走班”后,教师的任务和工作量增加了,教师的职能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意味着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