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须深究穷幽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是个经常性的话题,在阅读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不仅要顺向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习惯,要在质疑中提高阅读能力,并能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研究性阅读。
【关键词】阅读;联想;质疑;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要求学生要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内容。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作用。
一、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在阅读中,根据文章的描述进行联想、想象,是阅读创新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再造作品境界。如阅读《归园田居》,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画”一张“田园生活图”。由于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象,学生便创造出了一个个更为丰富的作品的艺术境界,并将自己不自觉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在感染、共鸣、激动中不能自已。
其次要在阅读中再造人物形象。如在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们便感到史铁生的人物形象:我要坚实地走着,不管去向何方,也要留下清晰的脚印;我要坚强地活着,不管面临什么样的灾难,表现出我的生命意识;即使在我死后,我也会像落叶化作泥土一般,在暴雨骤临时,于激起的泥土气味中,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故事。
最后要发挥丰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因为不同的读者对空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产生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如《祝福》一文,讲到祥林嫂悲惨地死去时,小说结尾那带有寓意的环境描写,说明封建专制的阴云依然笼罩在中国农村的上空,不知何时才能散去,学生便会想到祥林嫂为何这般凄凉?为何这般哀伤?祥林嫂的悲剧是否会重演?……学生可发挥想象,去填补这些艺术空白。
二、阅读的逆向、发散思考
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主张不但要顺思,而且要反思。如果用固定的思维思考问题,那就只能看到一成不变的东西,假若在顺思之后,再作一番逆向思考,那就会领悟到意想不到的内容。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如阅读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就可作发散思考:可将“落花时节”与诗中“江南好风景”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当是指春天;可将“落花时节”与李龟年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是说李龟年昔盛今衰的境况;可将“落花时节”与杜甫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应是杜甫自身不幸的慨叹;可将“落花时节”与唐代的状况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可视为对国运的感慨……
三、要在阅读中勇于质疑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表明阅读者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有了积极的思考,才会有深入的发现。
首先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地位,最大限度地参与阅读的全过程,在阅读中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
其次要培养质疑情感。同学们要具有善于质疑的情感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在阅读活动中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即使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创造精神也是很可贵的。千万不能有怕出丑、怕老师同学笑话的顾虑。一个好的老师也一定会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不会轻易地否定,更不会笑话、讽刺、挖苦。
最后要学会质疑方法。质疑要寻求不同的方法,要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质疑,在易错处质疑,在关键处质疑,在方法、策略上质疑,达到在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之目的。如《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等等。
四、开展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不是要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有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健信息,等等。着眼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
开展研究性阅读应力求做到:由课本向课外读本的延伸;由课本向社会的延伸;边读边悟边总结。
总之,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阅读课上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统治者和终极裁判官的角色,让学生冲破时空的桎梏,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只有在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中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