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的定位、特征描述、问题和影响分析、成因和条件分析、提出对策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中国区域定位能力、成因和条件分析能力是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可以用四个“w”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四个“w”是:where、what、why、how,具体复习思路是:第一步,中国区域定位准确——where;第二步,熟悉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和分布规律、掌握各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条件——what;第三步,理解中国各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分布规律和问题的成因——why;第四步,掌握中国各区域发展问题的对策——how。以下通过举例分析中国区域地理的主要复习思路和考点。

一、中国区域的定位

1、用经纬网定位中国各区域:用23°26’N、30°N、40°N三条纬线和120°E、100°E、80°E三条经线进行区域划分。依据我国各地区位置、气候、地形、经济联系等因素,把我国分成六个区域。记住各区域内的省区、重要城市、地形区和重要河流,如下表所示。

2、掌握重要地理分界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地形:如三级阶梯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外流区和内流区分界线,农区和牧区分界线等。

二、中国区域特征分析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方面回答。

区域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交通、聚落、文化等要素。

【例1】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图,分析回答该省内部甲、乙两个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先进行区域定位。从图中省区轮廓、河名和山脉分布来看,甲、乙区域分别是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和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

然后分析区域特征。图中甲和乙两个地区分别是我国南北方的典型区域,其自然区域特征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比较,如下表所示:

三、中国区域成因的综合分析

最常见的区域成因有两类:区域特征成因和区域问题成因,对应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1、分析区域特征成因的方法:画因果关系图,可以理解区域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是区域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的,各要素特征的形成与其他要素密切相关。如区域地形和气候制约河流流向、水位和流量变化等;区域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对农业区位及其特点影响较大;区域人口(如劳力)、城市(如市场)、交通(如铁路、水运)、原料燃料(如煤铁)等对工业区位及其特点影响较大。将上述各要素的特征列举出来,画成因果关系图,既简洁明了,又方便理解和记忆。

例如,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各要素特征及其成因,可以先列出各要素的特征,然后用示意图表示各要素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区域成因分析要注意:

(1)注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区域问题影响的分析。如要求回答“西南地区为何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有必要从该地区地质、地形、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联系方面分析成因:该地处于板块大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较多,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且地表起伏大,山高坡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和滥垦滥伐,地表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坡地不稳及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促使滑坡、泥石流频发。

(2)分析区域的主导因素。在各方面的因素中,有一个为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一般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工农业活动。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但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是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

2、分析区域问题成因的方法: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列表比较和归纳。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突出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工农业、商贸、交通等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云贵高原的水土流失等。

区域自然因素包括区域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或河流、植被、动物、土壤等;区域人文因素是指区域人类的活动,如区域工农业、旅游、商贸、交通运输、城市或市场、劳力、机械、资金、政治或政策、技术、文化、战争或军事、历史、婚姻、家庭、宗教等一系列合理或不合理的活动。分析地区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能够找出该地区地理问题的成因。

下表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中国各区域问题的成因:

可以总结不同区域问题的相同成因,便于分析、理解和记忆。如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区、西南地区等都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和撒哈拉地区沙漠化日益严峻。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滥垦、滥伐、滥樵、滥牧、滥采。

四、中国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将区域各要素特征和区域成因弄清楚后,找出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自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叙述,并突出主要条件。

【例2】比较右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

【解析】先进行区域定位。从图中国界线、河流分布和经纬度分布来看,应该是东北部分区域。甲、乙分别位于大兴安岭东边的东北平原和西边的内蒙古高原。

然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据地形、气候和植被,甲地为种植业,乙地为畜牧业。区域特征应分别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甲地为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区位优势有: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交通便捷,工业发达,农业科技先进,市场广阔。

(2)乙地为草原放牧业。其主要区位优势有:气候温凉,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牧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放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五、中国区域发展措施分析

近几年中国区域地理高考题都重视考查同学们的地理创新能力,主要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同学们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措施、策略、办法、途径、发展方向等,如区域自然灾害防御、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各区域实际地理情况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1、据问题提措施。一个区域有怎样的地理问题,就应对症下药,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滥垦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所以对应措施分别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我国西南地区资源虽丰富,但因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对应措施为“交通先行”。

2、据特点定措施。根据区域地理特征提出相应措施。如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业特点为: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其发展的措施为: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投入资金和劳力大修水利工程。再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对应措施为兴建水电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草原面积大,对应措施为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3、据“优劣”定措施。根据区域优势和劣势确定相应发展对策;主要针对不同区域(南北方、东中西部)之间资源与经济配合来确定。如我国东部地区优势为工农业发达,经济开放,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人口和城市稠密,消费市场庞大,对能源、资源需求量极大;劣势是资源、能源严重缺乏。西部正好相反,所以发展对策只能是“扬优避劣”:东部大力发展外贸和技术密集型、节约型产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4、分段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特点确定相应的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可通过中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来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堤坝、拓宽和加深河道、清除排洪障碍物,建分洪区;下游开挖多条人海河道等。黄河下游断流防治措施有:上游严禁大水漫灌农田,中游植树造林,下游宜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和南水北调。

5、据“措施”定措施。参照或借鉴作为教材案例的区域发展措施,来确定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各版本教材中所列出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宁夏中卫沙漠治理、海南岛资源开发、浦东新区建设、长江流域、长江三峡工程、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东北林农资源开发、南水北调或西气东输、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等,分别是我国水土流失区、荒漠区、海岛、城市新区、流域、河流工程、工业化、农林开发、资源跨区域调配、能源开发等较为成功的典型区域案例。因此,在回答类似区域特征和问题时,可以借鉴上述相应区域的治理或发展措施。还有,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措施可借鉴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经验,我国建立高科技工业区可参照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区位因素,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的发展措施,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等。

6、据分布定措施。即根据区域资源分布确定区域发展措施。如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水能、石油、天然气西多东少,所以北方和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措施应为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山西煤炭丰富,可发展煤化工、火电工业;攀枝花铁矿、有色金属矿、水电丰富,可发展冶金工业;东北森林丰富,可发展林木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