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师资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本,强校之源。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建设工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Abstract: The teacher is the foundation for making colleges, flourishing school, strengthening schoo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s main par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he most active, most creative factor of teaching reform, the deciding factor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s a long-term and strategic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team;construction;double-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25-02

0引言

师资问题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成绩,教师的社会地位、学历和职称结构等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应当看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教师的整体水平距离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将会制约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1师资队伍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具有下列特征。一是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来自专科类学校的转制或老中专的合并及升格,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高职院校为适应规模扩张的需要,新进的年轻教师逐年增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符合要求;三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的教师多,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四是缺少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2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与其它种类学校的教师应具有不同的素质要求。除了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外,还须具备:一是开拓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要求高职教师能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开发出新的教学体系和新的课程内容。这要求专业教师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探索高职教育新理论,熟悉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要求,及时获取所教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并经过选择、提炼后,能及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二是专业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高,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从事科研和技术服务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高职教师除课堂教学外,还需带队参加生产实践,对外联系实习就业单位,必须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善于处理与实习就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善于处理学生实习中的突发事件,善于借鉴和学习同事的知识和专长,在参与学校专业合作开发、课程开发、形成优秀教学团队等方面发挥更为有益的作用。

3师资队伍的结构要求

师资队伍结构包括:一是年龄结构。高职教育一方面要突出新技术、新内容,要站在技术的前沿,要有很强的应用性;另一方面,根据高职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毕业时间短、知识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但往往教学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较强,但存在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年龄差异所体现的长处与不足很明显,因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调整,实现老中青结合,发挥整体优势,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关于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从事高职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应用的,而面向应用必须与各行各业相结合,特别是与各个企业的密切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知识结构都要适应面向应用的特点。教师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有关其他专业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要注意培养一专多能。一专,就是在一个方面具有特长。多能,就是对其他应用领域的知识、应用特点、应用要求等的了解。从学校的角度,要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分工,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与进修,建立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骨干教师团队;三是“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职的师资队伍应强调“双师型”的特点。“双师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型结构”,即教师队伍的结构应该有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包括在企业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可以专职或兼职在高职院校任教。二是“双师型素质”,指每一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当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高职的教学工作。这个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现有教师进行实践的培训,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4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在讨论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时,首先应注意到高职教学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对实际应用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二是技术新,要求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工作;三是与其他专业结合紧密,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四是学生基础略差,教学难度大。因此,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是对每个高职高专教师的基本要求。

基于上述特点,高职教师不能仅是“学术型”的教师,更要是“引导型”的教师、“示范型”的教师,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把先进的技术、最新的知识、实际的技能、合适的案例讲授给学生。实践证明,对于高职教师,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重于对学术能力的要求;对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重于对理论基础的要求;对教师学习能力的要求,重于所学的具体知识的要求。教师应当注意提高教学能力,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5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科研能力的关系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发展很不平衡,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与地方区域经济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要十分重视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现在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不重视科研工作,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不是研究型大学,对开展科研工作认为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开展应用型的科研工作。应结合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选择课题,开展研究。特别要注意与企业联合进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参加实际工作,贴近企业,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紧跟技术的发展潮流。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建设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首先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调整师资队伍结构。针对师资队伍现状,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重点抓好师资队伍结构调整。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实践工作经历;确定每一个专业应有的教师比例和职称结构,使其与相应的课程结构比例相匹配;确定合理的学历结构。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两种方式来解决。培养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企业或工程经验的培训,让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实际的工程项目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能力。引进就是要把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到学校来,完成专职或兼职的教学任务。当前,特别要提倡引进兼职教师,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授课或指导实践,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实现。既改变了教学脱离实际的状况,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给学生实习和就业带来便利;其次要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学院的声誉和知名度。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新知识、新工艺的学习。结合专业建设,让骨干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有名望的专业带头人。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直接从高等院校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安排教师参加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践中提高;组织教师轮流去挂职顶岗工作;引导教师从事科研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实现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目标。促使他们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上不断完善和成熟。

7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促进师资队伍的提高与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导向、激励和促进作用,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激励和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多种因素,方法众多,下面给了一些常用的方法:首先搭建竞争平台,优化骨干教师选拔机制。为了适应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首先应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通过教师的说课,授课、教案、课件及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考核,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尽快渡过教学关。其次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骨干教师”评比活动,内容包括说课、授课、课件制作、双师素质、论文及专业知识答辩,同时结合教学质量检查和学生民主测评综合评定,学校设立骨干教师岗位津贴,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专业带头人评选机制,主要考核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并结合教学质量检查和本专业教师民主测评综合评定,并设立岗位津贴。四是在教师的业务进修,出国考察及国内外访问学者的选择上,尽量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进行选择;其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修改以往单一的以课时量为教师工作量考核依据,制定与学校内涵建设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教师实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量分为课时量、教学质量、教研工作量(包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科研量、参于生产实践及学生就业情况。奖优惩劣。完善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教科研奖励制度,重奖在教学、科研上表现突出的教师,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通过修订完善老师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教科研活动。具体做法为:一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三是鼓励教师参加或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四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技术发展动态;五是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质量等级或考核优劣。而是通过回顾与检查,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确立整改的方向,不断检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促进发展。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价,尽量全面反映情况。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教师评价不能简单化,要点、线、面结合。“点”是指督导的随机听课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线”是指学生对教师讲授一门课程的评价:“面”是指教师所在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三是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要完整跟踪,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指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的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建立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学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2006-11-16.

[2]教高[2008]5号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北京,2008-04-19.

[3]林宇.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4]褚宏启.我国教育已到内涵发展阶段[N].人民政协报,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