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中国企业开拓俄建筑市场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中国企业开拓俄建筑市场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在,中国建筑企业主要作为装修工程的分包商进入俄罗斯市场,也有一些中国建筑企业开始承包工程,完成土石工程和构件安装。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俄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互认、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工程建设全程服务。

关键词:俄建筑市场;建筑材料;中国劳务;中俄合作

中图分类号:F451.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5-0047-03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发展迅速

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市场的调整,俄罗斯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增长,其建筑业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为中俄开展住宅与房地产领域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两年来,俄全国工业建筑和商业房建筑竣工面积相当于前十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俄建筑行业现有330万人,各类建筑企业、建材生产企业和建筑设计机构共13万多家,其中建材企业9300家,建筑设计机构1万多家。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实行鼓励居民通过抵押贷款买房的政策,是俄罗斯建筑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的主因。另一方面,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遭到重创的俄原有建筑部门和企业恢复较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为俄罗斯的建筑市场留下了空白。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7年1月俄建成了300万平方米住宅,比2006年1月高出64.5%。居民自筹资金和贷款建成住宅的总面积为12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占2007年1月住房总面积的42%。

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的资料,到2010年之前大约1/3的俄罗斯人可以买房,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54平方米,因此须加快住房建设速度。在今后几年中,俄罗斯的住宅建设面积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此外,还要对老房进行改造。在现有的住房中,房龄30年以上的住宅已超过62%,其中危房占3%,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各地方政府都把改造旧房、改善居住条件确定为重点工作。

在俄罗斯,人均住房面积为20.8平方米,只有西欧国家的一半。俄罗斯政府表示,须新建17亿平方米的住房。按每年住房面积增长10%计算,达此目标需要16年时间。俄罗斯的一些建筑公司决定从2008年开始建造更多的住房,因为他们很清楚,要从已经几乎达到顶峰的房价上来获利已经很难了,必须靠扩大房源来增加利润。

目前,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快速发展要求加快和扩大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大多数建材企业和建筑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设备状况不佳,小企业居多,劳动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急需投资;俄罗斯本国建材产品产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

二、中国建材进入俄市场的优势

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火爆扩大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需求量,然而俄建材工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已落在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后。目前俄仍在生产中国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材料。虽然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价格较低,但由于产量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俄建筑市场使用的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口比重约为:吊顶及屋面材料为91%,天然瓦为90%,金属瓦为75%,保温材料为70%,水暖器材为67%,胶合板为60%,门窗材料为55%,油漆、涂料为48%,防水材料为32%,清漆为27%。石材、塑钢门窗、卫生洁具、建筑五金、水表、气表、电表等器材的进口比例也相当高。目前,俄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口,虽然其质量上乘,但价格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建材的最大特点是质优价廉,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如中国的大理石在色调上和意大利大理石相仿,且尺寸适用、形状多样,而价格却比意大利同类产品便宜得多。俄罗斯建筑业重视使用科技含量高和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而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许多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就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国家抽检结果表明,中国与德国合资生产的地板不褪色,耐磨系数达到欧洲标准。目前,俄罗斯建筑商和居民普遍喜欢中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如吊顶材料、石材、隔板、门窗型材及配件、建筑涂料、墙体装饰材料、地面材料、灯具、装修用五金配件以及厨房、卫生间、浴室及健身房设备等。

三、中国建筑企业的优势及问题

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建筑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但是最近中国建筑企业频频派代表造访邻近中国的俄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和赤塔州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现在中国企业主要作为装修工程的分包商进入俄罗斯市场,一些中国建筑企业开始承包工程,完成土石工程和构件安装。

(一)中国建筑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优势

第一,俄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的价格较低,而中国的建筑及装饰材料质量好、价格低。如果中国建筑企业能搭配使用两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发挥双方建筑材料的各自优势,那么在俄经营建筑业的材料成本可比在国内低12.6%;第二,俄水电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20%,且俄城建业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第三,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俄高出许多,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俄工程公司则需一至三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俄低2/3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俄公司节省20%以上。

(二)中国建筑商在俄承包工程存在的问题

1.在承包工程方面:俄罗斯对建筑市场保护程度较高。虽然外国承包商可以参加俄罗斯工程的公开招标,但在实施时,俄罗斯政府却规定较多的保护性措施。此外,俄罗斯的工程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划分和垄断。在俄中资公司主包项目少,所占市场份额小。虽然中资公司数量不少,但承包工程的总体合同额并不大,在承包工程中主包的合同额较小,近两年随着中资企业的不断壮大,在俄罗斯承包工程主包市场所占份额逐步上升。中资公司所承包工程的技术含量不高。从工程类别看,多数中资公司以承接一般土建项目、房屋住宅项目及分包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涉足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中资公司资金实力不够强,因而在承包大项目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劳务合作方面:当前我国对俄劳务输出的规模、区域、领域、层次均与双方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合作潜力极不相称,劳务合作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劳务输出区域、领域过于集中:劳务输出规模小,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科技含量低,劳务人

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小,整体素质比较低。

对于有意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的中国建筑企业,要慎重从事,认真研究和遵守俄罗斯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国际质量标准,把握各个环节,规避风险,保证效益的取得。

对外工程承包涉及许多国家的法律和大量不成文的“国际惯例”、发包方式的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在工程承包中的使用,这些都要求承包公司必须拥有充足的懂技术、会外语、熟悉相关法律、精通国际商务同时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俄引进中国劳务人员的情况

近些年来,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俄不得不靠劳务进口来缓解这个困难,每年合法引进外国劳务50万左右,约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0.3%。

中国劳务人员技术好、工作效率高,在俄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据俄远东经济研究所统计,常住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只占远东人口的3%~4%,而创造的产值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

中国目前是俄远东最大的劳务提供国。中国劳务人员在远东森林采伐、农业种植、养殖、建筑、加工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远东纲要》的实施,一大批铁路、公路、桥梁、电力的项目和市政工程将陆续上马。根据纲要规划,2002―2010年将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远东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将更为突出,这为中国扩大对远东的劳务输出提供了新契机。

远东联邦区在利用外国劳务上得到了俄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远东联邦区得到的引进外国劳工的配额为4.12万名,在获得配额数量上在全俄七个联邦区中排名第二,仅少于经济最发达的中部联邦区(5.84万个),而远远超过西伯利亚联邦区(2.47万个)和乌拉尔联邦区(2万个)。在各联邦主体中,莫斯科市获得了最多的用工配额,为4.08万人,排在第二位的则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为1.5万人。

关于俄罗斯开放劳务市场问题,俄罗斯政府已许诺规范劳务合作市场,使中方劳务有序地进入俄罗斯市场。中俄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对中国劳务输出实行许可证管理,许可证期满后,可以再延长一年。

中俄两国加强劳务市场上的合作得到了俄罗斯广大居民的赞同。2004年10月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71%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保持着很好的关系,9%的俄罗斯人认为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多数俄罗斯人认为最近五年内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45%的人认为两国的关系将越来越好。在普通人眼里,中国工人沉默寡言,那股夜以继日工作的劲头令俄罗斯人既佩服又费解。这种积极变化无疑有利于中国开展对俄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和开展劳务合作。2006年,中俄双方共签署劳务和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0.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6亿美元,派出人数22 852人次。截至2006年底,双方共签署劳务和工程承包合同金额66.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6亿美元,期末在外人数25 275人。中国对俄劳务合作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建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衣、医疗及其他服务行业。

据俄罗斯移民局统计,现有30万中国人在俄打工并居住了一年以上。尽管其中有非法滞留者,但大部分人并不想在当地定居,而且打算挣点钱就回国。俄罗斯政府已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劳务输出人员的优点,逐渐放宽了劳务输出人员输入政策,允许当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建立配额制,决定为哪些行业引进多少劳动力,并有选择地把引进的劳务输出人员中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长期留下。俄引进外国劳务人员的主要障碍在于政府没有明确制定有关法规法律,各地纷纷根据本地需要进行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甚至可能与联邦法律相违背。俄政府已经开始调整相关政策,与中国磋商协调,在两国移民机构间建立合作机制以保证落实劳工配额制,把双方劳务合作纳入法律框架内,总体趋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互认、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工程建设全程服务。同时,还应规范中方企业市场行为,把不具备承包工程条件的企业清除出市场,整肃市场秩序;建立劳务基地,强化劳务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统一选派劳务人员参加对俄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