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南古道上的凉粉西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南古道上的凉粉西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弟媳的娘家住在永平县杉阳镇的一个小山村。经不住邀请,我们一大家子便决定去乡下小住几天。

车子从大理出发,沿大保路一路往西,经过漾濞、永平县城,一直向保山方向前行。这一段路,在古代,便是有名的博南古道。博南古道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汉武帝于前公元105年下令开凿的。无数的民工历经千难万险,风吹日晒,开凿了这一条由四川经过大理再通往缅甸、印度的迤西古道,既巩固了中央集权,保卫了边疆,又繁荣了边贸经济和民间通商,具有深远的意义。

车子在高速路上自由飞驰,左面是哀牢山脉绵延起伏,右边是西洱河汇入了漾濞江又再汇入了澜沧江;一边布谷声声,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花像璀璨的星光,迅速飞扑过来,又飞速流向后方,一边是急流湍激,滚滚的黄色波涛奔向远方,在对面陡峭的山壁上,不时闪过古人留下的石刻、吊桥,河滩、九转十八弯的山道让人在现实和古代中穿越……

车子经过多个隧道,一路顺畅来到永平黄连铺,下了高速路,进入杉阳地界。杉阳古镇是博南古道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古老驿站,古称杉木和,地势险要,离迤西咽喉霁虹桥仅一山之隔,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素有“兰津古驿”之称。当年大量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物资通过兰津古驿,翻越博南山,通过霁虹桥,到达缅甸、印度,然后换回宝石、玉器、琉璃等侈奢品满足国内达官贵人的需求。

杉阳的路面仍然是石板路,一坑一窝的,深深浅浅的马蹄印仿佛提示驮着沉重物质的马帮才刚刚过去不久,我们也像骑在马背上一样颠簸起来。气温高了不少,车上人人喊热,又不敢开窗,外面在施工,灰尘满天,宽广的田野里从东面山脚到西面山脚一顺竖起了十多个几十米高的桥墩,我父亲说这是在修泛亚铁路,从大理要一直修到东南亚,已经修了几年,以后出国旅游就方便了,老父亲高兴地说。

闷热得不行,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竹林,清清凉凉的,有一些人坐在那里闲聊,便建议停下来休息。

下车才发现这里有一座小桥,一股溪水从山上流下,穿过小桥,滋润了这里一片竹林,所以这里显得特别幽凉。竹林旁边山坡上有一两间土屋,墙刷得雪白雪白的。用剖开一半的竹竿从溪里接了水出来,一个光脚小孩在那里接水喝。

小桥的旁边摆着一个凉粉摊,有三两个在那里闲坐,摊主是一个八十来岁的老奶奶,穿着淡淡的土布衣服,头上包着蓝底白花的扎染布包头,清清爽爽,利利索索,老奶奶笑眯眯地打招呼:“来坐坐,喝口水。”的确,她的凉粉摊旁边还有两把八磅水壶,一个茶壶,几个土瓷盅,我们便坐了下来,拿了自己的杯子,添了点水。

“这里离杉阳镇还有多远?”我父亲是典型的路长在鼻子下的人,他一坐下来便打听。

“还有十多公里呢,你们来走亲戚噶?阿奶的凉粉好吃呢,你们吃一碗?”一个抱着小孩的年轻妇女答话。

我一想,今天去弟媳家,他们肯定是杀鸡宰鸭招待,不如买些凉粉做一道菜,酸酸辣辣的,去去油腥也好,我就说“好的,买一点。”

年轻妇人对着老奶奶大声说:“阿奶,他们要买凉粉。”

“哦,好的,好的,要几碗?”老奶奶笑起来像一朵盛开的黄,温暖慈祥,虽然满是皱纹,但黑亮而富有弹性,五官端庄,看得出老人年轻时候是个美人。老人把罩在盆上的白纱布掀开,我一看,铁盆不大,凉粉也只剩半盆了,就说全要了,只是没东西拿,老人说:“你们连盆拿去得■,下个街子赶街再送出来行了。”

我们便捧着半盆凉粉上路了。

到了弟媳家,刚好遇上老爷爷(弟媳的外公)横背着几棵细柴,拄着一根拐杖从山上慢悠悠地下来,我父亲赶快去接了下来,对着老人耳朵大声说道:“您老人家不要再去背柴了,八十多岁的人了,要小心身体,要做什么叫小的做就行了。”

“不怕的,做习惯了。”老爷爷笑笑说,老人瘦小精干,身体很好,只是耳朵不好使。

弟媳也赶快在旁边解释:“外公闲不住,每天都要去背一小捆柴,我们也拦不住他,只得随他去。”

弟媳家现在生活也大有改观,盖了一栋小洋楼,有卫生间、太阳能,在这村里还是第一家呢。

弟媳看到凉粉,便问我们哪里买的,我们说了,弟媳笑了起来:“原来是凉粉西施的凉粉,她的凉粉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没说完就忙着烧火做饭去了。

吃完饭,一家围在火塘边向火,弟媳才娓娓道来凉粉西施的来历:凉粉西施(那时还不叫凉粉西施)和丈夫新婚才一个月,丈夫就和弟媳的外公一道被征去给远征军送粮食。那时叫送粮队,粮食全靠人背马驮。一天中午,太阳正烈,送粮队在挑着粮食赶路,突然一群贴着膏药旗的日军飞机俯冲而来,扔下一串炸弹后扬长而去,炸弹在外公前面炸响,外公被震得晕了过去,等他醒来,前面的几个人已是血肉模糊,四肢不全,其中一人就是和他一起出来的老乡――凉粉西施的丈夫。外公便悄悄地逃回了家,躲在家里不敢出去,直到滇西抗战结束。

自从丈夫走后,凉粉西施天天站在当年送粮队出发的小桥边等她的丈夫,后来干脆在小桥的旁边盖了一间小屋,天天在桥头卖凉粉,因为她长得漂亮,人们就叫她凉粉西施,见到外面回来的人她就打听丈夫的消息,可没有人敢对她说实话,后来她也不问了,只是招呼过路人来喝茶,她一生没有再嫁,无儿无女,小桥重修了无数次,但老人一直坚守在那里卖凉粉……

我抬头看看老爷爷,他定定地看着跳跃的火苗,混浊的眼睛闪着泪光,不知是烟子熏的,还是回忆起了往事……

我们回去的时候,给老人还了盆,又买了剩下的半盆凉粉,这次,我们已准备好了装的东西。

车子上了高速路,回头俯视杉阳,那十几多座高架桥墩巍然屹立,像一道山鹰翅膀的弧线把大山东西连成一体,现代技术把距离、速度变成瞬间触手可及的东西,让博南古道插上了飞翔的羽翼,只是,那些曾经跋涉在古道上的人们,那些叮叮当当的马铃声,那些渐行渐远的蹄印,还有人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