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精彩的授课,需要讲授者在课下设计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课堂教学流程,就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的对象、内容等教学诸要素,把功夫下在课堂教学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的设计上。在从开头部分的设计上,要突出先声夺人;中间部分的设计上,要突出充实巧妙;结尾部分的设计上,要突出发人深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特点,阐述教学流程设计应该把握和注意的环节,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效果却不理想的现状,以此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流程设计 教学开头 教学中间 教学结尾
一堂精彩的授课,不但需要讲授者富有激情,更重要的是讲授者设计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课堂教学流程。因此,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的对象、内容等教学诸要素,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尽管现在对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还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但从教学实践看,如果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达到了下面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比较理想。
一、开头部分的设计,要突出特点,先声夺人,在导语的设置上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环节里,导入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无疑会起到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联结知识、明确教学目的,在确定教学导向后,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充分活跃起来,由此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高。由于开头的作用是导入新课,对未知领域的探伸,因此导入要快速,目的要明确,语言不能累赘,内容不能宽多,绕圈不能过大。
设计好开头部分,需要把握好以下五方面:一是注重激发兴趣,引起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单纯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要通过开头部分设计悬念、问题、情境等环节来启发学生兴趣。要突出一个新字,捕捉新的事物、激发人的新感触、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二是注重诱发思维,引起疑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必有得。由此可见,启发思维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及困惑、焦虑、烦恼和厌恶点,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准确而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教师要把握学情,教学设计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并有所创新,适当增添新内容、拓展新领域。在表述上要明确、清晰,便于落实和检测。通过开头部分设计问题、情境等环节让学生产生疑问,做到小中见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能够正中见奇,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观创造力。三是注重引导观察,引起互动。通过开头部分设计演示、示范等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这里的引导设计主要指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教学活动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四是注重交代条件,引起共鸣。通过课堂讨论、综合作业等环节,为帮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展开作业,需要在开头部分设计背景、想定等教学环节,达到向学生交代作业条件的目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独特背景、丰富内涵。教师必须充分发掘、深刻解读,把握系统性和整体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五是注重开门见山,引起思考。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开头,能够直接进入主题,极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讲授《中国旅游地理》的过程中,针对河南洛阳白马寺的由来,从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用白马驮送佛经到中原,当时的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把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新建的寺院命名为白马寺的传说讲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探索欲,进而拉近讲授者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尽快融入教学活动。再比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活动,从而达到一击命中,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中间部分的设计,要突出充实巧妙,在环节的过渡上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间部分是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部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精练、事例经典、设疑巧妙、过渡自然、环节紧凑、氛围浓厚的课堂中间结构及流程,无疑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中间部分由讲述、环节、过渡、氛围等诸多要素组成。讲述部分,可以按内容的前后自然顺序、逻辑的发展顺序、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综合设计。环节部分,可以按分析、证明、归纳、总结、复习、练习、自学、考核检验等主要环节和提问、设疑、讨论、思考等辅助环节进行综合设计。过渡部分,通常是在转换内容时、改变现实表现和表达方式时、从总到分或从分到总需要过渡时,通常用提问、设疑、给予一定的条件等方式进行过渡。
中间部分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搞好统筹设计:一是围绕“释疑解惑,拉直问号”搞设计。要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目的,就要弄清本堂课的知识链条,相关知识,背景材料等,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精心设计释疑解惑时机,适时拉直问号,给予学生适当的暗示,让学生们感到学到了真知,有成就感。二是围绕“激活思维,启迪思路”搞设计。教学环节要想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就一定要在激活思维、启迪思路上下功夫、加足料,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让他们通过学习做到“举一反三”,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围绕“互动教学,活跃气氛”搞设计。课堂教学要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要设计教学互动的时机、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用笑容给学生以希望,用眼神给学生以情感,用语气使学生以激情,用动作使学生感到直观,用爱心使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希望、情感、直观、信心中倍感自己受到重视,是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围绕“讨论实践,加深巩固”搞设计。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进而掌握并尽可能创造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严谨的课堂情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指导,还是学生活动,都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要加强对学生自学、练习、检查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五是围绕“提问过渡,迭荡起伏”搞设计。转换内容、变换节奏时有目的地设计衔接和过渡的环节,就可以达到课堂教学迭荡起伏的效果。同时在设计中间部分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确定论点体系。即对既定的课题加以分析、解剖,进行细化,形成若干分论点。并且对每个分论点逐个分析解剖,文章才会显得丰满,说理才能透彻。二是要确定论证体系。即如何运用事例,叙述说明或是解释自己的论点,让人理解并信服,这就要在材料的选取、安排使用、方式形式上多下功夫,选择有说服力的事例,恰当运用比较法、例证法等,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讲究思维方法。具体的就是要做到解放思想,不唯上,不唯书,要加大信息的输入量,全面了解和研究课题,要重视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敢于运用想象和联想去激发思维的活力,扑捉由灵感产生的思维火花。
这样,每堂课通过讲述(分析、归纳、总结)、复习、提问、设疑、讨论、思考等环节,实现设计的结构严谨、模式新颖、思路清晰,才能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结尾部分的设计,要突出发人深省,在氛围的渲染上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一节精彩课堂、精品课,不仅要有“凤头”和“猪肚”,更不能缺少丰富而富有内涵的“豹尾”。成功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的结尾,要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系统梳理,简要回顾。把知识结构与脉络理清等所谓“梳理”的方式进行结尾,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即在授课结束前,把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突出强调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这样便于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系统掌握,对重点难点内容印象深刻。二是概括中心,突出重点。在讲课结束前,教师用几句简练的话把这堂课的知识中心高度概括出来的方式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地把握中心,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三是挖掘提炼,升华认识。没有提高就没有升华。提炼升华就是对讲授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深入地挖掘、精纯地提炼,以揭示其深刻的内涵、内在的规律。以这种方式结尾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此,通常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综合归纳,揭示规律。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课堂上分层次、分步骤讲完知识后,要对学习的整个情况作以梳理总结讲评,综合归纳一下,揭示知识的联系或解题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步骤等,从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种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