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画《言叶之庭》画外音微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画《言叶之庭》画外音微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言叶之庭》是2013年上映的动画。新海诚导演在该影片中对画外音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拓展,使其能与音乐、音响等其他声音语汇相媲美。文章试图从视听语汇中的声音角度出发,以该片的画外音作为切入点,分析影片中画外音的特征和运用手法。

【关键词】《言叶之庭》 画外音 通感

一、画外音概述

画外音是指画外空间的声源发出的声音,一般指语言声。既包括不存在于场景空间内的语言声,如叙事旁白、人物内心独白等;也包括存在于场景空间内的语言声,如画外空间传来的语言声音等。

介于声音具有“随声随灭”的特性,银幕上的画外音不可能同小说一样让观众来回品读,因而大多数导演在设计画外音时选择通俗易懂的口语,而回避书面化表达,免得文学辞藻淹没画面和情节。无论在影视还是动画作品中,这种创作方式一直被导演奉为主流的创作规律。而日本动画作家新海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致力挖掘画外音的艺术魅力,并使之成为作品叙事的一抹唯美色彩。在其作品中,画外音出现的次数之多、占有的篇幅之重,以及在透视人物心理方面所达到的审美高度是很多动画无法企及的。可以说,画外音已经成为了新海诚作品风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言叶之庭》画外音特征

在这部时长45分钟的影片中,几乎每5分钟就出现一次画外音,总计18次。其中男主人公12次,女主人 5次,两人共同1次,闪回1次。画外音呈现出两种鲜明的特征:

(一)画外音视角设置:透视人物心灵的视角

1.叙述者的视角。画外音的叙述者有两种方式:一种由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展开叙述,另一种由故事里的某个角色进行阐述。

《言叶之庭》画外音的叙述者由故事里两个主人公承担,男女主人公分别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影片开场在男主人公的画外音中拉开序幕,观众跟随男主人公的叙述倾听他和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的往事。随着影片依次展现两人各自的生活,男女主人公的画外音也相应地交替呈现,让观众时而跟随女主人公的叙述了解她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时而又回到男主人公身边去关注他的日常和心理空间,影片最后,在男主人公的画外音中落下帷幕。影片通过故事主人公直接叙说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营造出一个真切而浓郁的情感氛围,加强观众观影的情感冲击和感染力。

2.文本叙述的表达角度。画外音文本在叙述角度上兼具叙事与抒情功能,既可立足外部情节介绍事件,解释人物动作,又可以涉足内部心理抒发人物情感,展现人物心灵。

影片中的画外音,除去一次是介绍气候“那一天……入梅了”,其余都是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故事进展中,多次的不期而遇让原本陌生的两人渐渐靠近,但社交关系的接近并不等于两人心灵距离的缩短,愈接触,女主人公神秘的魅力在男主人公心中也愈放大。由此,男主人公内心产生微妙的纠葛:“每晚临睡前……能将我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段承载着心灵的画外音,将男主人公的各种思虑直接展现:期望见到对方的心意,见不到对方的焦虑,期待通过制鞋增加自己信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女主人公与前男友电话叙述近况的片段中,画外音停留在叙事情节脉络之外,对女主人公被学生诬陷受排挤、不被男友理解而分手等具有戏剧冲突的事件不着任何笔墨,而是将重点留给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 ……可在连呼吸都会痛的那段日子里……丝毫不肯相信我的只言片语……”此处,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脆弱和创痛显露无遗。这种内在视角的画外音犹如一座架在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心灵桥梁,使观众可以直观地倾听人物内心,从而更加了解人物的真情实感。

(二)画外音的语义造型:借鉴文学的修辞方式

借鉴文学的修辞方式是该片画外音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如在画外音语句表达上,导演借助了文学修辞中“感官开放,通感和对话”的技巧。

影片开篇:“陌生人的雨伞打湿校服的衣角……不再换乘地铁,转身走出车站。”这段画外音文字中,导演立足感官开放,分别从眼睛的视觉――打湿的衣角,鼻子的嗅觉――西装的樟脑球味,身体的触觉――背后紧贴的旁人,皮肤的知觉――空调的热风这几个角度出发,细腻地描绘出地铁车厢里的窘迫困境。感性的语言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使观众切身体会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换;导演还从心理角度描述主人公回想起儿时记忆中天空的美丽景象,以至于最后做出走出地铁的决定。这种由外到内,从感官到心理,从意识到行动的全面描述营造出零距离的现场感,使观众不由得认同主人公走出地铁的行为。

女主人公的画外音则体现出通感修辞方式:“……他的口吻如此轻柔,仿佛触摸玩具般小心翼翼,可在连呼吸都会痛的那段日子里,你却只肯埋头收集周围的声音……”导演将人的听觉、触觉、知觉等不同感知互相转换,以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感受――“轻柔口吻”转换成视觉形象――“小心翼翼触摸玩具”;将生理动作――“呼吸”与心理动作――“痛”进行连结,又以“埋头收集声音”的动作来诠释相对静态的听觉状态。这种修辞方式冲破了常规语言的搭配局限,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还使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

此外,导演在语言方式上巧妙借用了“对话性”的技巧,使得画外音极大地还原了时隐时现、暧昧矛盾的思绪变迁。例如,不下雨的日子里,男女主人公经营着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静的日常表征下却遮盖不住欲说还休的思潮。“简直像有谁切换了季节的开关 ……其实我根本不希望雨季结束。”这段女主人公的画外音中出现两种互为矛盾的思维,一个觉得不下雨也好,那个孩子就不会因此逃课;另一个却进行了反驳。又如男主人公的画外音:“暑假里几乎每天都去打工…… 让她穿上后能够走得更多更远。”这段画外音里,我们也听到男主人公内心与自己的对话,他不断地说服自己,要求自己耐心地等待,自认为给对方制鞋即是一次人生历练,成功的话则能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差距。这种对话式的技巧让画外音一方面凸显出意识的非理性表征,另一方面也让男女主人公内心真正的想法循序渐进地显现出来,正是对内心情感波动、冲突的呈现和还原。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体会到新海诚对画外音的独特运用方式。导演一方面将原本隐秘的内心世界、复杂的情绪波澜变得明确而具体;另一方面通过男女主人公心声的交错出现,展示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心态面貌,让观众获得一个多维的聆听角度去了解人物的真实感受;此外,新海诚借鉴文学的修辞方式描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加强了画外音情感建构的力度,开拓了画外音语言要素的审美形式,为观众演绎出一个充满感性的声音盛宴。

参考文献:

[1]许南明,富澜等.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陈德育.灵心妙悟 :艺术通感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