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儒商坞”愿景:企管咨询界的“好莱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国内众多管理咨询专家中,王希苏的经历有些特殊:
中山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化博士后,麻省理工学院MBA;
英国联合利华中国投资顾问,英国凯尔顿电气国际亚太区董事,香港中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受聘在清华、北大、人大等6所大学教授MBA和EMBA课程;
现在,是北京塔伦特坞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办者。
从文学到文化,再到企业管理;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到国内;从学界到企业界,再到自己创业,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与读者分享。
为此,4月2日,记者采访了王希苏。
记者:您在国外待过很长时间,您认为国内和欧美国家相比,在企业文化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王希苏:我在三个“世界500强”企业中工作过,给几十个国际大公司做过咨询和培训。我的体会是,这些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落实,化为每个人的行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重视它还是这几年的事。大多数企业只是应景,照葫芦画瓢,走形式,确定了核心价值观后就只挂在墙上,不知道怎样把它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优秀的企业你去了之后会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用我喜欢说的一句话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风气,风气好的公司坏人进去会变好,风气不好的公司好人进去施展不了甚至变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关企业的成长壮大,如果你不认同,可以选择离开,一旦你决定留在这个组织里,就必须认同它、践行它。企业文化_定是有意识建设的,就像我们说的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不是自然形成的。文化一定是主流人群统一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喝茶,西方人喝咖啡,少数中国人也喝咖啡,但称不上中华文化,喝茶才是中华文化,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记者:四年前您选择自己办公司,事实上已经相对高龄了,初衷是什么?
王希苏:现在我们国家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有待提高,假冒伪劣、欺骗、忽悠、误导、炒作的行为很多,不老实的人在抢老实人的生意。我所在的行业也是良莠不齐,一些没有真本事的人常常误导企业,而一些真正好的专家反而被掩埋。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我在这一行时间久了,自信能判断专业人士的真伪高下,所以我想创造一个平台,屏蔽“李鬼”、“王婆”、“南郭”、“赵括”这四种人,向企业推荐真正优秀的专家,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质量。
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对国内管理咨询、管理培训业的看法?
王希苏:国内有很多只有学历和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在做管理咨询和培训。自己没有做过管理,却教别人怎么管理;自己没有做过一件开拓的事,却去提高人家的领导力,这不合逻辑。他们的做法是把简单演化成复杂,把常识故弄为玄虚。读几本书、搜集几个案例故事,一个课题就能讲几天。管理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做。既然是做,那就要把复杂的现象梳理清楚,分解为可操作的简单动作,才能做好。管理从道理上讲并不复杂,谁都知道要讲商业道德,要降低成本,要做第一,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要做到,则非常难。管理教育,商学院做的那种,目标是“知”,向无知的学生传授管理知识体系。管理培训的目标是“能”,内容应该是态度、方法、工具、能力,帮助企业的员工和经理人长本事、干成事。现在办的培训大部分还是说教式的,学院式的,课堂告知式的,方法不当,结果不理想,企业白花钱。
记者:您公司网站的名字为什么叫儒商坞,您对儒商是怎么理解的?
王希苏:我认为儒商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知识,一个是道德。起名儒商坞有两个考虑,第一,我们已经走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候仍旧只靠劳动力或只靠资本是不行的,还要靠知识,而儒商就是知识型的商人;第二,儒商跟奸商不一样,他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追求,讲诚信,他可以在纠正恶俗风气方面起带头作用。我想把儒商坞办成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士的虚拟社区,聚集有真本事、对企业负责的专家,把他们推介给市场。我希望把儒商坞打造成本行业最专业,最干净,最诚信,最被企业需要的平台。现在,一提电影,大家就想起好莱坞,而我的目标是,一谈及企业管理,人们就想到儒商坞。
记者:您是国内第一批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的人。您当时已经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为什么要转而去麻省理工学院学MBA?
王希苏:学MBA是偶然的。我最初的专业是英语和比较文学,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有人建议说读个MBA吧,我当时还不想去。呆在象牙宝塔里做学问,多清高!经商是钻钱眼,对我来讲不可思议。可学了MBA完全颠覆了这个成见。我知道了经济是怎么架构的,市场是怎样运行的,而且一通百通,把世界上很多其它事情也看得明白多了。收获最大的是看到了自己的无知,知道了在世界上做成一件事有多难。企业管理理论是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规律的总结,可以引导我们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成、做好。现在我非常喜欢企业管理这个专业和职业。
记者:您的员工都愿意称您为王老师,这与我去其他企业感觉不太一样。您希望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什么样的文化氛围?
王希苏:我生性不愿意随大流,赶时髦,跟着别人走没意思。现在企业里有许多称呼,如CEO或者首席执行官,为什么这么叫?总经理不是很好吗?总裁也不错,表意准确又非常中国化。小公司称呼什么总,恭维的成分大于实际意义。我不愿意追求虚的东西。在公司里,大家是平等的,我们走到一块来就是为了做点事情;我年纪大,以前又是当老师的,直接叫我名字他们感觉别扭,就喊我老师了。我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具备三个特征: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还有一个是孵化器。孵化器是我要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最好是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学校就是要让他们每天在工作中都能学到东西;家,是让他们感觉在这儿很温暖,有归属感。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盈利、挣钱当成公司的首要目的,挣钱在我的目的中连第三位都排不上。不过,我希望它能够赚很多的钱,但那是用来支持发展,用来证明我们做事做得对,对社会有价值。我对自己的目标充满自信,也明白最大挑战是什么。现在除了睡觉、吃饭,我都在工作和思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