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译者四论 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译者四论 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译者角色,译者情感,译者心理以及译者素养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译者的相应心理情感活动以及应具备的素养。旨在为译者正名。

关键词:译者;角色;情感;心理;素养

译者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上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译者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从译者角色,译者情感,译者心理以及译者素养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为译者正名。

一、译者角色论

为了说明译者及其工作性质,往往生出各色各样的比喻来对译者加以描述。译者被比喻为“画家”、“钢琴演奏家”、“戴脚铐跳舞的人”、“学舌鹦鹉”等,有的还把桥梁,传声筒等器物的标签随意地贴在译者身上。比喻的基本出发点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有某种相似性。用上述各色人等及器物来做比喻,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众多的形象最终还是不能代替科学论证。

1、“一仆二主”说。仆是译者,二主分别为作者和读者。把读者当成译者的主人是天经地义的。人们习惯于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表示尊重和依赖。但是把原作者说成译者的主人就显得非常牵强。这种奴仆关系一般是就思想内容而言的。然而,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当二主有矛盾的时候,译者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读者的一边进行处理。原作者和译者的关系应该像傅雷所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因为译文虽起始于原文,但必须有自身独创的艺术价值,从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品。

2、“背叛”论。“背叛”论与“奴仆”论正好相反,强调了译文与原文的不一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程度。“背叛”来自意大利的名句Traduttori traditori。此警句的本意恐怕是在于说明译事之不易,大凡翻译,必有所示。提醒译者应好自为之,不可掉以轻心。

3、“隐形人”说。“隐形人”要求译者不着痕迹地再现原著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这是一种理想主义色彩最浓重的主张。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越是伟大的翻译家其翻译个性越是明显,绝不会把翻译个藏得无影无踪。

二、译者情感论

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感作用于译者选材;情感作用于译者翻译态度

1、情感与选材。人们在感知外界众多客观事物时,并非一切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激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在翻译中,译者也并非对一切的翻译材料都有兴趣。因为一方面,不同的译材是不同作者的情感凝结,另一方面不同的译者,由于其所受教育程度,社会经历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情感世界也会大相径庭。译者不可能感悟人间一切情感活动,所以译者应该选择那些能激起情感的材料进行翻译。

2、情感与翻译。译者是否具有强烈的情感在翻译中表现为其能否具备持久的注意力和深入感知翻译材料的兴趣。一般来说,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译者的深层心理容易被唤醒,对译材的情感世界与译者内心世界中积累的种种情感相互撞击而融化,从而激发出新的情感并凝聚于译文中。

3、译者的情感局限。译者的情感不能凌驾于翻译活动之上。因为无论译者的情感何等丰富强烈,翻译终究不是译者的情感再现,译者的情感为翻译材料中的情感所局限。译者既要正视自己的情感,但又不能滥施情感;既要传达原作的情感,但又不能完全埋没自己的情感。

三、译者心理论

一位负责人的译者的工作往往是从完善自我到表现自我,最终达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我,而表现自我是为了最终实现自我。

1、完善自我。为了完善自我,译者不但要反复阅读原作,而且要读与原作内容相关的出书。有条件的译者还应身临其境,实地采访原作描写场景。有了丰富的知识,译者才能在翻译思维过程中顺利地进行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比较与鉴别。有了丰富的材料,译者依据语言文字、图样、符号的描述或示意所作的再造想象才能顺畅。翻译过程的再创造不仅仅是语言内容的转换,而且还包括精神和风格信息的再现。完善自我是为了使翻译主体与客体一体化,以便在表现自我时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

2、表现自我。译者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对原著有了理解。之后,译者的工作心理主要是表现自我,同时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我。表现自我实际上考虑到原文和读者的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选择是多方面的,包括翻译方法、文体、句式以至同义词的选择。无数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译者的个人风格。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译者个人风格与原作风格的一致性。

3、实现自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断地完善自我,表现自我,追求卓越和完美,受着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需要的驱动。天生吾才必有用,译者在译海中遨游,既有颠簸劳苦,也享受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也就是以最有效的和最完整的的方式表现一个人的潜力,实现人的本质的需要。自我实现一旦成为译者的一种需要,将驱使译者不断去完善自我,努力将最好的译品去奉献给读者,而且只有当读者对译品的反应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实现自我的需要才会暂时得以满足。

四、译者素养论

1、双语素养。熟练地掌握外国语和本国语是从事翻译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同时还要加强语言对比的训练,以总结语言转换规律。还要提高分析语言的能力并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背景知识。翻译时一门“杂学”,其涉猎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合格的译者应该做到“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3、字典的使用。翻译时,字典有助于温故知新,求解辨异。但是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译者应该讲字典当做指路牌而非传声筒。对一些生僻的词切勿浅尝辄止,对熟悉的词也不能轻易放过。有时,上下文就是最好的词典。(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司显柱.翻译主体研究:译者地位思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2] 朱献珑.论译者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J].中国翻译,2005,3

[3]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7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