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来源范围窄,部分学科人才资源短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主要来源于企业,是文武双修的“双师型”人才,但目前青年教师队伍“从校门到校门”的现象仍没有根本的改变。很多年轻教师是从本科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任教,这些人缺乏实践锻炼,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教出技能型应用人才。同时,这些教师因社会及自身各种原因,经济压力比较大,承担了比较多的教学任务,课时量大,工作超负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这样“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就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2.招聘时过分强调物质方面的待遇,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高职院校尤其是其中公办的院校仍以旧有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观念对待新进教师的选聘,在招聘甄选环节将自己定位的高高在上,等着优秀人才尽收囊中。特别是重学历轻技能,导致在教学中,面对技能课程,不能胜任教学改革要求,需进一步培训,另方面再去花大资金外聘技能型教师。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3.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许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像新进教师对岗位的自我适应、打卡的硬性考勤制度、无过就等于有功的奖惩体制、无期限的劳动合同等,挫伤了新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随年龄增加,学习和创新的热情逐渐消退。

4.未能很好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少,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教师自身又缺少实践锻炼的平台。院校本身对其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也不重视,对个别教师通过努力实现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也无任何的奖励和减免费用等鼓励措施,宁愿招聘高资历高条件的人才也不愿花功夫去培养已有的人才。另外,公办院校教师的“退出通道”基本上缺失的,其职称基本上是能上不能下,因此,也很少有解聘的现象,很多青年教师工作几年后就激情渐减,不求进步了。

5.用老套的考核方式应对所有岗位,所有人。高职院校对教师通用的考评方式是大组互评也即360度考评,每年如出一辙,打分波澜不惊,无刺激效果。在例行的学生打分环节中,反馈又极少。年复一年,只剩例行程序。

6.未能体现薪酬结构的合理、公平和公开。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设计简单,主要由财政的统发工资和院校的结构工资两部分构成,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本校教师薪酬的对外竞争性、对内公平性等特点。大多教师至始至终不理解自己的薪酬怎么得来,课时工资如何计算,一切都是稀里糊涂。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构想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和希望,是搞好高职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是高职院校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根基,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必须转变旧有观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其将青春的力量和热情挥洒在事业上。

1.把好入口关,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打破旧有的唯学历、职称论。学校应该在“从校门到校门”的必然选择中,端正高高在上的思想和态度,不能只是一味的等待,放低姿态,主动出击,在师资引进中严格把好“实践技能”关,在社会和企业中寻找符合专业技能要求的“专家”,让这些“专家”把真正的实践带入学校,带上课堂。同时,计划好其之后的培养路线,多提供企业培训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对主动参与的培训和提升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和支持。

2.做好“工作分析”,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任职者一人担负多种岗位职责,相互交叉的情况。很多领导认为,能者多劳,更是将繁重的工作压到部门个别几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身上,认为其他老教师或是能力差的教师用了还不如不用,是在重复做无用功。殊不知,这反而造成了工作量的不平衡,大家忙闲不均,心有怨言。工作分析可以相对解决该情况,而且对于新进青年教师,可以以此熟知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要求,弥补差距,缩短其适应期和磨合期。

3.用好管理中的“蘑菇定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蘑菇管理”指的是组织或个人对待新进者的一种管理的心态。现在有许多青年教师放不下大学生的架子或研究生的身份,不愿委屈做些端茶倒水、跑腿送报的小事,忍受不了做这些平凡的工作,因此态度消极频繁跳槽。新人需要在“蘑菇”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当然,蘑菇管理是一种特殊状态下的临时管理方式,管理者要把握使用的度,被管理者也要诚心领会,早受益。

4.实行“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单以职称、工资等物质刺激来获得士气与积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巴掌与甜枣”的硬性制度会否定人才的主体地位和社会性,破坏人力资源发挥作用,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与实际,将硬性制度柔和化或予以适度的弹性。

5.加强培训,鼓励学习。教师培训应是终身制的。特别对于青年教师,不仅应在知识、技能领域提供在职培训,在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上也应有相应的教育措施,降低教师们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投入大量资金,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通过定期培训有力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良性变化和健康发展。

6.科学考核,加强沟通与反馈。高职教师更要有“双师”的职称资格,因此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拉开绩效差距,加强沟通反馈,更注重实际的考核内容,在薪酬中加以体现。

7.薪酬结构设计合理,做到公平公开。把人性化的软性管理思想融入到制定高职院校薪酬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个体和层次差异,满足人的不同需求,实现鼓励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扩大化的宽带薪酬体系和弹性化的福利制度等。同时,及时反映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鼓励创新和学习。公开薪酬的计算程序和结果,做到其心中有数。

作者:董敏敏 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