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彩画笔法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彩画笔法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绘画艺术形式离不开笔法的表现。水彩画笔法不仅能体现画家情感色彩、精神实质和艺术感染力,还能体现其独特语言形式。文章通过对笔法的笔触、表现形式、用笔机巧等的阐述,分析水彩画笔法的运用规律和变化趋势,强调笔法的探究对水彩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笔法 水彩画 形式美 语言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者陕北写生归来颇有几分感触,想起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关于海外水彩画笔法影响画家风格特点的表述也有记载。被誉为“水彩艺术之父”的英国画家保罗·桑德比,在用笔上以光色为主,用含蓄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古典风格。美国画家萨金特认为,笔法是画家描摹客观对象与主观情绪的痕迹。其笔触奔放,色彩绚丽,开创“画面调色”的水彩画笔法,让画面流光溢彩。在《同行录》中可感受到其笔触的动力性和生命感。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时期水彩大师的作品,探究水彩画笔法语言形式,了解笔触的发展和运用规律,是每位水彩画家的责任。水彩画创作归根到底是主题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笔者认为,要给观众以共鸣,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和重视。

一、笔法表现形式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画前事先要选好画笔。水彩画笔讲究弹性和含水性,油画笔太硬不宜画水彩,狼毫水彩笔、国画白云笔等最适用。那么关于笔法——即用笔的方法,与用水、用色是紧密联系的。作画时水色或多或少,互相交融,在纸上运动出现的笔痕就是“笔触”。至于笔触的形状厚薄,笔力尽现,涌现的气品和气韵,可体现画家风格的方方面面。如胆识技艺、学识修养等。因此笔法在创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法是绘画语言元素中最复杂、最广泛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形式离不开笔法的表现。笔法是构筑画作的基本元素,是画家心灵建筑的足迹。

南齐谢赫在著名《六法论》中提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就笔法、笔触运用而言,其形式可体现画家崇高的艺术精神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要娴熟恰当地运用笔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多方面熏陶。

水彩画是门难学、难精、难以藏拙的画种,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水彩画笔法时,更要讲究继承传统、吸取营养。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明,在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中国水墨画,在当时人们讲究“外师造化、天人合一、立意有境、气韵生动、古法用笔”等笔墨水趣。在用笔上强调手随心至,提、揉、按、压,握管运气,追求力度多变。“平、圆、留、重、变”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总结前人提出的“五笔”之说。其讲究用笔程序性和节奏感——顺、逆、疾、徐,气脉相连。古人称用笔要“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强调用笔的功力方能产生节奏韵律、奇趣横生的笔法效果。在行笔时讲究笔锋运用,中锋、侧锋、藏锋等交错有致;运笔、收笔、枯笔等灵活多变,耐人寻味。故曰中国绘画笔笔流露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痕迹,寄意境于生动用笔之间,融主观意念于客观物象之中。

中国绘画隐含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其笔法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水彩画随“西学东渐”传入中国,仅有100多年历史,但其发展迅速,笔法形式越来越具有东方气质。原因在于中国水彩画笔法受传统水墨画用笔上的熏陶和影响;材质上两者都以水为媒介创造自身发展的语言。如水彩画的干湿结合法、淡彩法等。水墨画就有焦墨法、积墨法等。水彩画笔法特点与中国画没骨画法、写意画法是相通的,讲究运笔和水色语言。故曰,中国水彩画笔法的变化受中国传统思想与国画的影响,从而产生水彩画特有的技法语言,也造就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水彩画家。

二、强调组合 用笔机巧

笔法组合形式美在于画家的精心构思和巧妙运用。在创作中画家充分利用水彩画笔法元素——笔触,进行整体构想,然后由构思决定采用的笔法。有时单一笔触比较单调,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多种组合形式。只要画面需要,就可将各类型的笔触结合运用。如轮廓性笔触与表现性笔触组合;干画笔触与圆头笔、粗纹纸结合等。它们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说不定能营造奇妙的艺术氛围。如果用笔娴熟更能自如把握方圆厚薄、曲直软硬等节奏韵律,赋予人或物时而古朴飞扬、时而隽永苍劲等多种形式美的感受。

有些画家感悟到,娴熟精湛的笔法会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扑朔迷离的偶然激变,在偶然中产生薄雾轻纱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被水彩画家视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的“神”来之笔。这美妙的画面效果不是画家刻意追求的,而纯属笔法下所特有的“机巧”效应。至于最美妙的笔法应算是造险之笔法。如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促成画面效果,而后放眼全局,大胆取舍,才是笔法美的最佳境界。笔者的恩师张洪亮常提起,水彩画要讲究笔法和大胆“玩水”用水,他本身就是这方面的能手。如《印象瑶寨》以瑶族乡民赶场日为题,构图场景宏大,人物形态各异。在笔法语言上色彩斑斓,水色交融,用笔灵活多变,虚实相生,意境深远,具有韵律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表现瑶族同胞勤劳淳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自给自足的乐观主义精神。

创作本是件费时、费力、费神的事儿,画作完成后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儿。笔者的陕北之行深有感触:要是把那山那人的豪爽直率、憨厚朴实的民俗特点表现出来应是件好事,正所谓“情真所致而妙笔生辉”。为此,笔者开始尝试《窑寨新貌》和《蓝天白羊》的创作。在酝酿中讲究构图平稳呼应,但要不失单调乏味,用了多种构图形式;在笔法上更花费心思,用多种笔触组合,既求统一画面,以表现性笔触方头性笔法为主,又在细节上以圆头笔结合求变化;运用“骨法用笔”和“留白”手法;提、点、按、压,喷、洒、弹、刮等互相交错,还要避免呆板,以求矛盾与统一的完美结合。

三、纸质肌理的运用

纸是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载体。水彩画特别讲究纸质,质地不同其效果明显不同。不要认为初学者就不管什么纸都可以练习,太薄的纸水色淤积影响运笔;吸水太快的纸不易渗化,难以达到表现意图。如在细纹纸上作画,笔触柔和细腻,在粗纹纸上又会干涩粗犷。英国水彩画家透纳喜欢细纹纸,用以表现细致的画面效果。萨金特则擅长用粗纹纸作画,其笔触在粗糙肌理的纸质上更显豪迈大度。水彩画水色渗透、凝固厚重全在画家对画笔的运用和掌握,加上纸质材料的优良效应,使画面更显特性,更具魅力。

《英国水彩画简史》中说:“所谓水彩画,并不单指用水和颜料,利用水分的作用,使画面更显独特韵味。”这说明还可用其他原材料,如素描纸、宣纸、卡纸结合丙烯色、国画色等材料拓展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力和艺术样式。在材料上添加油蜡、浆糊、酒精等媒介剂,或揉纸、遮挡、拓印等方法丰富肌理效果,令人欢悦、兴奋和感悟。我国水彩画家王肇民就是这一类型的典范,其开创水彩画肌理画法,喜欢在底料肌理上辅助水彩的质感表现,使笔触转向雄浑厚重,给人朴素自然、斑驳凝重之感。

因此,画水彩画要用好丰富多变的笔触,取得更佳笔法效果,就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四、提炼技法

水彩中的水色语言是水彩画的灵魂。其技法要通过水来体现,笔法运用也要以水为特征,形成干湿画法、“留白”法等基本技法。特殊技法包括撒盐法、刀刮法、喷洒法等,这些技法丰富了水彩的表现力,推动了水彩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水的运用和掌握是水色语言的重要因素。画家要掌握水的“脾气”,并不是要求画面“水色淋漓”,而在于用水适当、巧妙,能充分表现画家的感受和艺术个性。水彩画要求透明靓丽,以水带色,避免“有色无水”“有水无色”或“调死”的现象,让水色自然渗化,使画面呈现流动韵律美、洒脱笔意美等。在这些方面许多画家表现较为出色。如水彩画家关维兴的《喜庆日子》,其借鉴西方古典手法,运用渲染皴擦、叠加留白等技法,用笔轻松活泼,塑造微妙色彩层次,呈现细而不腻、浓而不重的画面效果,隐含画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一规律的创作感想。

由此可见,水彩画创作用何种技法都涉及用笔的重要性,种种笔法水色语言也是为其与技法相结合,从而抒发画家的内心世界和升华主题。

五、笔法变化趋势

中国水彩画笔法的变化是随着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发展而变化的。自19世纪水彩画传入中国,其笔法历经“中西合璧”“骨法用笔”“重视基本功”“传统到现代模式”和“典型东方气质”几个不同阶段的变化。最后融汇中西绘画技法,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水彩画气质。

当今中国水彩画家的队伍日益壮大,新人新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少画家创作经验成熟,融合各类画种笔法语言,如版画、国画、油画等,使水彩画更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些画家运用丙烯、酒精、白乳胶等作底料,然后即兴挥毫,使水彩画呈现另一番面貌。中国水彩画发展至今以写实为主,向着意象、构成、装饰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发展。中国水彩画笔法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结语

上述几点阐明了笔法的探究对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所谓“情真意切而妙笔生花”,画家的内心世界自始至终在笔法的驱动下无限生辉。笔法的运用就是画家心灵的足迹,情感流露的写照。

总而言之,“千笔万笔无一笔,须在有意无意求”,水彩画笔法的视觉形式美凝聚着画家长期实践的结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画家只要情真所致,妙笔生辉,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创造出绚丽多彩、魅力无穷的具有时代感和民族性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张洪亮.水彩画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关维兴.水彩人物画画法图解[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

作者李明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洪亮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