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怀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怀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具有健康心理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所以,班主任工作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关怀策略

【关键词】心理关怀 普通高中 班主任工作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及其有效实施。

所谓心理关怀,是相对物质帮助而言的,主要指关怀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注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态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其内涵就是师生心灵沟通,理解与关爱是心理关怀的核心。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心理关怀就是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相互间心灵上能彼此接纳,形成互爱,进而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心理关怀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对爱的渴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念。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则表现为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厌学、逃学、焦虑、学校恐怖症、自杀倾向、自弃行为、社交困难、精神紧张、抑郁等等。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将近13 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则称,“心理压抑己成为当今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这充分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明天,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材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班主任心理教育方法中,心理咨询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他通过有效的咨询,能使来访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帮助来访者提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辨明心理问题的实质,确定摆脱心理困扰的对策等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及时正确引导。所以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试能力,理想教育等。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训练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提高了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进取。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讲心理知识、并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利用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奋发向上,接受挑战,培养心理耐挫能力。通过“我能行”教育,使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包括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也不轻言放弃。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比如:每次考试之前,教给学生缓解紧张的办法、印发有关考试焦虑对策的资料,如“学会释放考试的压力”、“浅谈考前心理调适”等。笔者坚信,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之后,属于他们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做与心灵有关的事业,关注与心灵有关的学问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并根据这种指导思想去引导学生成长。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永恒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不断地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中吸取营养,以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龚益鸣.社会世俗化不等于“信仰缺失”[J].学习月刊,2007,(13).

[2]《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