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及保障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及保障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分析职业教育中政府、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利益,研究表明,三方都可以获得多方面利益,但无论是企业利益还是学校利益,最终表现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积累的国家利益,国家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校企合作具有公益性。为此,建议国家从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等多个方面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分享机制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3-0019-05

一、校企合作的利益

1984年,弗里曼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至少包括国家、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可以给三方带来相应的利益,认识和分析这些利益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

(一)国家的利益

1.实现国家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最小化

长期以来,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功能更多地看到的是人才培养,缺乏对其系统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办学成本上可以实现最小化。职业教育是一种投资比较大的教育,但培养的人才个人收益小,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如果完全依托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购买实习实训设备。不仅如此,在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实习实训所耗费的材料以及支付设备运行维护费用等,而这些支出都是政府收缴的纳税人的钱;相反,实行校企合作,国家允许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的费用在税前列支,旨在减少企业上交的税收,实际上相当于国家把企业应纳的税收留在企业,由企业来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与国家从财政中拿钱给职业学校购买设备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但这一变化,可以减少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减少财政支付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二是投资购买的学校实训设备,并非一劳永逸,由于技术进步,一次投资购买的先进设备几年后可能成为技术落后的设备,需要重新投资购买;而利用企业设备开展实训,因企业为了在发展中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持续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即使原有设备按照财务制度也需要每年提取折旧,按照规定的年限及时更新,所以学生接触的永远的是比较先进的设备;三是企业实训是完完全全的生产性实训,不需要单独购买实习实训材料,即使在企业内单独开辟专门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利用企业的下脚料,无需大量购买实训材料。总之,从总的实训成本来看,校企合作的实训成本比国家投资职业学校独立开展实训成本要低,可以减少国家的总投入,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成本的最小化。当然,并非国家不需要对职业学校投资建立实训基地,而是国家应按照校企优势互补原则对职业学校进行合理投资,满足基本的实习实训条件,而最大限度地把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安排在企业内开展。这也是许多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根本原因。

2.弥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独立运行的缺陷

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大阵营,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择其一而为之,或二者兼有之。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认为职业教育是企业内部的事情,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完全有能力搞好自身员工的培训,因此,职业教育主要依靠企业培训。实行学校职业教育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是职业教育刚开始起步,这种形式使受教育者理论水平较高,教育培训效率也较高,但最大的弊端是远离工作现场,难以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集成化,单独的企业培训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开发已从传统的学校和企业分而治之的双轨运行发展为以现代学徒制为标志的产教高度融合,教育与培训的概念交集越来越大。以往在学校进行的正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采取双元制、实习和顶岗培训等多种实训的模式;以往单一的企业培训也加强了与职业学校的合作,提高受训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制度开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进行改革[1]。这样培养的人才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3.放大了国家技术技能传承积累的功效

众所周知,对工业革命产生重要影响、改变人类历史的瓦特,他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改造,研制出瓦特蒸汽机,这与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接受大学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这一事例说明了技术技能积累与知识的关系。在手工业时代,技术技能积累靠师徒制传承,往往会因为徒弟选择不当等原因将一些精湛的技艺失传,而且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师傅怕发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象的出现而人为地阻碍技术技能传承。现代企业培训若是封闭独立进行的,仍难以克服传统学徒制的弊端。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增加企业的营利性,注重的是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而缺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传播,有的甚至出于商业利益相互之间保密。实行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毕业后不仅掌握了这些技术技能,也有利于把这些技术技能传播出去;教师到企业实践无疑会把企业技术技能成果提炼总结后反映到教学中,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也会把企业的技术技能成果传授到学生和学校。可见,校企合作有利于把优秀企业的技术技能进行有效传播和积累,也促进了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客观上促进了整个国家的技术技能传承积累。

(二)学校的利益

1.有利于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教育的专用性资产(资源)(Asset Specificity),是区分不同教育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有便于掌握职业技能和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教育资产(资源),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专用性资产(资源)。专业性资产具有套牢行为,也就是一旦拥有产权人就会按照自身拥有的专用性资产从事专门化生产。在经济或社会活动中,若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专用性资产,由于人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或机会主义倾向,在趋利避害的利益驱动下可能作出偏离初衷的事情。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也包括校企合作,实质上就是加强职业教育专用性资产的建设。由于专用性资产的增加,我国职业教育一改以往升学导向为就业导向。现实中县一级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比例比城市学校要高,缘由在于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专用性资产(资源)数量少,缺乏套牢功能。因此,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校企合作的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