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疗效及两者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默沙东公司生产科素亚)50mg/d和赖诺普利(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捷赐瑞)10mg/d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

[关键词]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氯沙坦;赖诺普利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10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越来越多,近年来高血尿酸症(HUA)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效果已得到认可。本观察在观察降压效果的同时,探讨两者对血尿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10例,高血压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均符合WHO/ISH l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1]。高尿酸血症以均值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为标准(1980年全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2]。入选病例均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继发性肿瘤、肝肾等疾病。11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氯沙坦组)和B组(赖诺普利组),A组55例(男35例,女20例),B组55例(男32例,女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尿酸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观察方法

入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降压药,以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取坐位右上肢血压测两次的平均值为治疗前血压值。A组口服氯沙坦50mg/d,1次/d。B组口服赖诺普利10mg/d,总疗程6周。观察治疗后血压、血尿酸,同时观察症状并随时记录副作用。血尿酸浓度测定:所有患者及对照组人员均空腹12h后,清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采用酶学法测定;所用仪器为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

1.3疗效判定

血压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③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比较

见表2。

3讨论

血尿酸是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是腺嘌呤与鸟嘌呤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愈来愈常见。

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中AT1亚型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阻断内源性及外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所产生的各种药理作用(包括促使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本品可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不影响其他激素受体或心血管中重要的离子通道的功能,也不抑制降解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激肽酶Ⅱ),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及缓激肽的代谢过程。因此,氯沙坦不但能够有效降压,还可以为血管内皮、肾脏、心脏等器官带来额外的治疗效益。

观察表明,氯沙坦组和赖诺普利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 彭聚宝.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J]. 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8(4):199-200.

[3] 党爱民,刘国仗,张宇辉,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干预高血压患者尿酸代谢的对比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882- 885.

[4] 李国春,黄新武. 氯沙坦在国内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5,8(Ⅱ):952-954.

(收稿日期:2010-01-1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