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激发高中数学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激发高中数学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难学,没有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去阅读、求问,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激发 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47-02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学习数学科目知识点的增多,加上学科难度的突然增大,之前很多对数学情有独钟的学生也渐渐发生了兴趣转移,高中数学成为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设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又如,在讲解“数学归纳法”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本质。显然创设情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见,创设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效果明显。

二 运用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语言风趣幽默,是趣味性教学的前提,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保证。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课堂上具有直接吸引力的因素,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探究。数学课的语言、情感方面的修辞等远不如语文、历史课的丰富多彩,但是老师如果能根据内容在讲读时抑扬顿挫,加上肢体语言,也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展趣味性的多种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活动,并看到自己的活动成果。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探究所学知识更深更广的方面,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小明、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的爷爷三个人的年龄恰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他们三人的年龄之和为120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4倍还多5岁,求他们祖孙三人的年龄?分析知道:三个数构成等差数列,并且知道这三个数的和,可以将这三个数设为a-b,a,a+b,这样可以方便地求出a,从而解决问题。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学生们会很容易就做出判断,从而得到结论。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都能积极地参与。

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可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数学知识。

三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时,结合下图股市中某股票在半天内的行情,请描述此股票的涨幅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有时该股票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在上涨,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也增加;有时该股票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在下跌,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反而减小。从而类似地得出,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性质就是函数的单调性。通过联系实际例子使学生既增强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的识记效果就越好,思维活动也越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厚。

四 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综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以,只有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不再畏惧数学,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没有考虑、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一点。同时,运用多媒体分类显示屏就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去进行自我控制、自定步调;加上软件设计具有重复再现功能,某一部分教学看不懂时,可以反复多次再看。此外运用多媒体时,课堂练习设计就很容易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归功于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用得恰到好处。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才需要使用电教手段。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电教最适宜、最有效。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应该积极整合信息资源。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中或互联网上的高中数学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但不加选择的运用,未必恰当,甚至对数学课堂起副作用。所以不能实行“拿来主义”,而要充分考虑学情,要建立在自己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要贴近、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层次;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应用的数学信息资源加以选择、取舍、整合,真正融合成为自己的东西之后,方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数学教师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组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水平与能力,把整合优质数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能力上升为一项教学艺术。

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利用好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形式,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五 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兴趣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后,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感,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以3~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第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第四,培养学生的小结习惯。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还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文琴.从兴趣入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2)

[2]杨欣.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9(9)

[3]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李建周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