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新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新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国家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方案涉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重点合作内容,同时涉及铁路、公路、航空、电信、能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多个行业,这对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我国经济而言无疑会带来强劲增长动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建设丝绸之路,全球都非常关注。早在1993年联合国就启动丝绸之路计划,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跨国国际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1997年日本桥本内阁提出丝绸之路外交,目的保障日本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开拓中亚市场。1999年美国提出丝绸之路计划,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推动中亚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2000年俄罗斯、印度、伊朗提出“南北走廊”计划,在中亚抗衡其他国家的影响力。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中亚、西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超过40个国家。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在过去20年里GDP年均增长率为世界的2倍。该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土面积不到世界40%,人口占世界70%以上。

为什么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研究上世纪60-70年代67个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国际投资周期理论。邓宁认为,凡是人均GDP低于6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利用外资超过对外投资;反之,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原因是超过6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均出现国内生产结构性过剩,市场相对饱和,对外贸易又出现国际贸易壁垒;经济发展需要到国外去利用市场、资金、技术和资源;本国企业也有能力去争夺国际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长期贸易顺差,出现外汇与产能双过剩。正如指出,巨额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内需,化解国内产能过剩,解决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获得更为安全资源进口渠道,争取对于周边贸易的主动权和加强区域影响力。另一方面是调整对外开放格局。原来对外开放偏重于沿海地区、偏重于与欧美日交往,以至于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85%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难以获得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为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政府决定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海上丝路基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五个平台,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占全球经济60%,人口近70%,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组织机构。中国将提供1000亿美元注册资本中的297.8亿美元,这赋予北京25-30%的投票权。“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成为中国企业撬动世界市场的重要杠杆和支点。“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投资机会,其主要机遇包括:

(一) 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泛,包括基建、能源、高科技、经贸在内机会众多。到2013年,俄罗斯才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49公里,而同期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4468公里。天然气方面,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总额约4000亿美元、期限长达30年的供气协议。石油方面,2014年11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中石油”获得东西伯利亚万科尔油田10%股权的相关协议,标志着“中石油”正式进入俄油气上游领域。俄东部开发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2014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邀请中国共同投资开发远东地区。俄罗斯承诺一系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包括优先发展地区税费减免期为10年,企业入驻十年内减免90%的税费等。

(二) 中巴经济合作。2013年5月总理访问巴基斯坦,两国同意启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2015年4月20日访问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签署51项涉及双边关系各个方面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企业投资巴基斯坦包括能源、基建在内的456亿美元投资项目,瓜达尔港运营在即。中国海上油路可不绕道12000公里马六甲海峡,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通过管道或高铁,只要2400公里就进入新疆喀什。“一带一路”对新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延绵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有2600多公里。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中巴、孟中缅经济走廊。为加快推进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新疆已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

(三) “一带一路”给中国高铁输出带来广阔市场。截止2014年底,我国和24个国家在高铁上进行合作交流,部分国家已签约。2014年7月,访问巴西,表示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将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今年总理访问巴西,具体落实方案实施。2015年6月19日中国高铁与俄罗斯签下合约。泛亚高铁2015年6月开工,从云南西部建隧道通往缅甸,再从缅甸向东,伸出一条支线去往泰国,另一条主线则经由老挝、越南、马来西亚通往新加坡。中亚高铁起点乌鲁木齐,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最终到达德国。国内段正在推进,境外线路正在谈判。欧亚高铁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经哈巴罗夫斯克,进入中国满洲里。目前国内段已开工,境外线路也在积极谈判。

(四) “一带一路”战略催生数千亿农业海外投资,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07亿吨,粮食进口1.042亿吨,其中大豆7140万吨。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28.39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8.8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中亚地区地广人稀,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不足,小麦单产仅为中国1/5。印度水稻单产只有中国的1/2。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1年,国际上发生的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共416个,包括57个投资国和66个东道国,涉及土地面积3480.50万公顷。其中日本累计在全球购买耕地1200万公顷,是日本国内耕地面积的三倍。据商务部统计,从2001年至今,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已遍及100多个国家行业和地区,境外投资的农业企业超700个。主要分布于东欧及中亚、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包括中粮、中农发为首的央企、以北大荒农垦、新疆农垦、光明食品和海南农垦为主的地方国企和以新希望、双汇、隆平高科为主的民企近几年不断加快海外投资力度。

(五) “一带一路”旅游潜力巨大。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游客、2000亿美元旅游消费,同时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2015年6月18日,第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在西安举行,众多来自世界各国旅游部长及专家热议丝路旅游发展,并发出推动丝路旅游务实发展的各种建议与倡议,包括跨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旅游投资便利化及丝路旅游多元化发展等。

(六) “一带一路”战略催热清真产业。在全球13亿穆斯林人口分布中,17%的人口集中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中国国内亦有超过4000万回民人口,其日常衣食起居所需特殊标准的产品构成了极为庞大的清真产业。目前全球清真产业产值超3.2万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

当然“一带一路”并非是一条平常之路,要提早预防“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中国海外投资首先面临的是信用风险。2015年5月27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风险报告》。报告选择沿线27个重点国家,主要根据宏观经济实力、政府财务实力、对外偿付能力和事件风险敏感性等四个维度,有15个国家的信用在投资级(BBB-)以下。2014年以来中诚信先后对希腊、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沿线国家下调了评级及展望。其次是债务风险。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中,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本身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偏低以及海外投资安全性难以保障,“一带一路”相关基建项目可能难以得到私人部门和境外主体的投资支持,中国政府将承担主要的投资压力。第三是企业经营风险。走出去失败原因各异,主要有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模糊,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国外市场和人文环境信息掌握不充分,缺少一支懂国外市场、管理、经营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东道国的政治敏感性,对东道国的法律不熟悉,缺少公关意识,缺乏风险有效控制等。第四是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战略自推出以来,就被人誉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尽管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且政府和学界也辨析了“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区别;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这种比喻的存在可能使得沿线的其他国家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影响战略的顺利推进。

三、支持中国企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具体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需要沿线国家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并举。一方面,双边合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沟通磋商渠道,应当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另一方面,强化多边合作,发挥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的多边合作机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此外,国际论坛与展会也是强化国家间合作的切入点。如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中国还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加强内外协同,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各地区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定位。内地参与“一带一路”可概括为“两个核心、18省份、15个港口、2个国际枢纽”。两个核心区分别指拥有区位优势的新疆与福建;18个省份包括西北6省、东北3省、西南4省,沿海地区5个;15个港口包括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湛江、三亚等;两个国际枢纽即上海和广州。此外,规划还提及发挥港澳台地区在“一带一路”的作用。

加快中美BIT(投资保护协定)实质性谈判进程。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5年6月23日至24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主要分歧:一是投资准入,即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中国2015版负面清单虽与美国负面清单虽仍有差距,但差距逐步缩小;二是公平竞争,主要是国有企业、业绩要求、环境条款等;三是权益保护,包括外汇转移、金融服务、税收、最低待遇标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等。针对美国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利率不市场化,国企利润不上缴等问题,中央决定实施垄断行业网运分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按照混合经济占大头、国有经济先导性、民营经济活跃性战略思路发展混合经济。推动利率市场化。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2014年财政部两次提高央企利润上缴比例。

创新“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行PPP。未来五到十年,“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亚开行和世界银行每年只能筹到240亿美元,通过亚投行每年可融到4000亿美元。资金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难题。应通过亚投行和所在国政府联合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动员财富基金、养老金以及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风险控制。

加快制定《海外投资法》,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的运行、管理和资产安全。政府抓紧构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让中国在走出去过程中,了解各地的文化、人脉以及法律法规。加大培育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制定走出去的战略行动计划,使中国企业能够真正参与全球性竞争,培养一支有全球眼光的企业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