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民间艺术人力资源保护与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民间艺术人力资源保护与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间艺术传承人和人才智库建设是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普查、认定,实现民间艺术传承人的立项保护;加强民间艺术人才智库建设,培养既具民间艺术基础,又懂经营、善管理的创新经营人才,为民间艺术产业可持续营运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民间艺术;人力资源保护

一、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价值意义

传承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民间艺术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家庭内传承;二是行业内传承。从个人意义来说,传承的第一义是习得,即通过传习而获得;第二义是创新或发明,即在前人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使传承的知识或技艺因创新和发明而有所增益。从群体(族群或社区)意义来说,民间艺术传承人是民间艺术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掌握、承载民间艺术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他们既是民间艺术的活的宝库,又是民间艺术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民间艺术传承人或由于民间艺术濒临消亡而无法生存,或由于年龄老化无法继续现有技艺的承接。民间艺术的鲜活传承是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物质基础,而民间艺术传承人是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必要人力条件。对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保护就有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意义。

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保护

(一)民间艺术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人数据库。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是民间艺术传承人普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传承人资助和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在对民间艺术传承人进行调查时,要注重弄清楚其传承谱系、传承路线(传承链)、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传承人对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人的调查,不仅要记录上述所列相关传承情况,还要记录(或描述)、搜集他的作品,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民间艺术及其传承人的消失。

(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资助和相关政策保障。通过提供经费支持,提供相应生活待遇和社会待遇,开发利用传承人的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人赖以生存的村寨、社区的传统文化生态环境,提供公共教育的传承途径等方式,对民间传承人进行保护和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导性意见》中,对于传承人保护给予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保障。为切实落实民间艺术传承人的相关政策,河南省于2008年出台了《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①,凡是从事文化艺术生产活动或以此为创收对象的民间艺人都可以参与民间艺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根据不同的职称级别,享受不同待遇。这些举措对于民间艺术人才保护和资助提供了有益启示。

(三)加强民间艺术的相关宣传、引导。通过大众传媒、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民间艺术,积极维护并创造有利于民间艺术传承活动的文化、社区和公众环境。

三、民间艺术人才智库建设

民间艺术传承人是民间艺术传承与开发的核心资源。但是,民间艺术传承人的自身条件限制和现代语境对于民间艺术的崭新要求,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产业开发还需要既了解民间艺术,又懂得市场运作、善于管理的复合型高端文化产业人才。

(一)民间艺术产业人才的成才要素②

1.对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自觉储备

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和忠实,来自于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的再创造和文化资源的提升过程,虽然可以附以其他形式的外壳和包装,但它传达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应该是不变的、永恒的。因此,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是创意人才的创意动力;对民族文化知识的充分储备和认知,是创意人才的创意源泉。

2.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创新

传统文化资源,只有进行高起点的重新打造,才能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的文化财富,并获得长期的回报。要想利用民间艺术资源演绎新文化样式而被消费群体所接受, 并创造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就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不只是内容上的,还包括形式上的求新求异。因此对创意人才还有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需要了解一切新的技术手段,用新的艺术形式、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民族文化。

3.对市场环境的了解能力和资本运用能力

在文化产业链中,市场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决定要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始终围绕资本市场展开。因此,熟悉国际国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市场所不可缺少的。只有对市场环境的充分认识和了解,才能将资源资本、技术资本等一切社会资本用到实处。

(二)民间艺术人才智库建设

1.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吸引民间艺术领军人物加入。

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尤其是品牌的打造,需要领军人物的加入。将东北二人转打造成为知名民间演艺品牌的赵本山,让《云南映象》走上国际舞台的杨丽萍,使天津德云社红遍大江南北的郭德纲,都是使该民间艺术形式振兴的领军人物。优秀人才吸收了最前沿的营养,具有创新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勇气,应进一步活化用人机制,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科研、物质待遇,吸引高端人才的加盟。

2.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民间艺术相关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与民间艺术相关的研究基地和相关学科,培养适合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民间艺术人才的“孵化器”。在学校教育中,将民间艺术传承人、专家组织结合,作为学校特聘教师,对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学习,采用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将有志于从事民间艺术事业的学生集中起来,吸纳民间资本以诸如设立专项奖学金、专项科研基金、专项创业基金等合适方式融入学校、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和逐步形成不同于其他传统专业的灵活、弹性、富有朝气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支知识复合、学源宽广的民间艺术人才队伍。

3.通过多种手段途径,采取梯级培养模式,培养民间艺术的后续人才。

民间艺术人才的梯级培养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训的内容和服务方向上, 既要有能走向世界的高素质创意人才,能运用高端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本创造出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文化产品;又要有能被农村大众所能接受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样式;二是在对创意人才的培训方式方法上,需要从省市到地方层层设点,梯级推进,在培养出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文化人才过程中,也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张扬起到一定的作用。

注释:

①/n47595.aspx

②黄晓.《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产业转化过程中的人才战略》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昂,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资源产业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